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048

第48章 震撼世界的最强音

清晨,每当五星红旗随着雄壮有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冉冉升起的时候,人们无不敬仰,无不注目行礼。那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象征着中国的强大与独立;那铿镪有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自强与尊严。

那么,你想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怎样产生的吗?她的作者又是谁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并将进犯华北大片领土。国民党军队节节退让,步步投降,而一切爱国志士和人民,无不痛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共同奋起浴血抗战,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文学艺术界也结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担负起宣传抗日救亡的神圣使命。

1933年初,上海处在白色恐怖之中,革命形势十分严峻。然而,聂耳——这个经过党组织长期教育、培养的有志青年,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了,在田汉的介绍和夏衍监誓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春,在以夏衍为首包括司徒慧敏等人的党的电影小组的协助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新阵地——上海电通影片公司。

1934年秋,田汉应司徒慧敏的邀请,参加电通公司的一次恳谈会。在会上,他答应写出个剧本来支持电通公司。秋末,田汉以满腔的革命激情与熟练的创作技巧,很快就写出了有15个章节的《风云儿女》电影故事,交给了电通公司工作的孙师毅。电通公司很重视田汉写的《风云儿女》故事,约请夏衍将它写成电影文学剧本。一段时间里,田汉的脑海中总是在酝酿着为了《风云儿女》创作主题歌词一事。一天,田汉外出参加集会,途中,灵感袭来,他顾不上去找纸,匆忙之中,在香烟的锡包衬纸上一挥而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大炮飞机前进!

第一段歌词就这样在灵感的驱动下,在这张小小的香烟衬纸上出现了。田汉十分高兴,正准备再看一下,一不小心,把茶杯碰翻,茶水浸湿了衬纸,田汉马上拿起,抖了抖衬纸上的茶水,还好,只是个别字迹有些模糊了。没有想到的是,田汉刚刚写成第一段歌词后,由于潜伏特务的告密,田汉被捕入狱了。后来,歌词转到了夏衍和孙师毅手中,俩人非常仔细地辨认了这个字迹模糊的歌词,并一个字一个地抄写下来。

聂耳听说电通公司已开拍的电影《风云儿女》的结尾需要作一首主题歌,就主动跑去找该片的编辑夏衍,要求把作曲的任务交给他。聂耳拿着那首歌词,大声地念了两遍说:“作曲交给我,我干!”还没等夏衍开口,他已经把手伸了过来,一边和夏衍握手,一边高兴地说:“我干,交给我!”他又重复了一遍:“田汉先生一定会同意的!”

聂耳勇敢乐观,朝气蓬勃,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在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两个星期中,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会儿在桌子上拍打,一会儿坐在钢琴面前弹奏,一会儿在楼板上不停地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地唱起来。一天,正当聂耳兴致勃勃,手拿曲谱激昂吟唱时,房东老太太跑上楼来,破门而入,把聂耳大骂了一通,聂耳恍然大悟,赶紧赔笑道不是。

聂耳在创作中,曾同孙师毅等人研究过修改歌词的问题,不仅增加了“起来,起来,起来”,还把“冒着敌人的大炮飞机前进”改为“冒着敌人炮火前进”。聂耳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一句,因旋律设计上的困难要求有所修改,但是夏衍和孙师毅都坚持不要改动,聂耳经过思考后,终于智慧地克服了困难。聂耳还主动询问过许幸之有什么意见,许幸之感到“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力量不够,于是他们就在后面增加了一个“前进,前进,进!”由于增加了叠句,最后三个“前进”以铿镪有力的休止符来煞尾,把那坚决、勇敢、所向无敌、挺身前进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的非常强烈、鲜明。

1935年4月,聂耳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因有国民党反动政府要逮捕他的消息,党组织为了保护这位年轻有为的忠勇战士,批准他经日本去欧洲、苏联学习、考察,以躲避一段时间。就这样,聂耳带着《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乘船离开上海东渡到日本。在日本期间,聂耳仔细斟酌曲谱,将定稿寄给了孙师毅。

就这样,一个内容充实、饱满、富于感染力,充分表达中华民族决心抗战到底的《义勇军进行曲》终于诞生了。

然而,正当《风云儿女》电影在上海正式放映,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不断传唱之时,年仅23岁的人民音乐家聂耳却在日本被无情的海浪夺去了年轻的生命,骨灰由亲友护送回上海,安葬在昆明市西山。

《义勇军进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使用了斩钉截铁般果敢的节奏,以勇往直前、无所阻挡的气势,有力地表现了处在深重灾难下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从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

1949年9月,党中央开始筹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事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讨论国歌问题,毛泽东、周恩来出席了会议。著名画家徐悲鸿建议《义勇军进行曲》暂为代国歌,有人提出这首歌的曲子很好,但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是否过时了。周恩来认为,《义勇军进行曲》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坚强,它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说:“这句词不过时,提醒我们居安思危。”经过热烈的讨论,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1982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五次会议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今天,历史赋予了这首歌全新的涵义和庄重的氛围,我们要世世代代传唱下去,继续构筑振兴中华民族的新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