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204

第204章 明媒娶良玉2

常智光觉得现在什么场子都不具备从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能力,技术管理都跟不上,也赞成这么专营的办法。但要求批发要有竞争,避免垄断而导致的价格压低。

回到常家堡,那就郑重了,伯父请出祖宗牌匾让常智光跪拜后才进村。村口就是大功亭,显然没有丝毫克扣,几千贯钱把亭子建的非常阔气,石料、木料、雕刻全是上等货。进了村,第一件事去祠堂上香,伯父歌颂了祖宗有灵什么的,还说本堡乃是大明名将之后,说常智光没有丢人,说到激动处,唏嘘不已。

这么玩了常智光一整天后,终于是进入正题。常智光先看望了伯母,没有想象那么恶劣,让人扶着还能行走,听说是朱玉送来太医的药,服了后才有气色。常智光马上吩咐人,去找几个退休的太医来看。

接着是秦良玉的事,伯父早听自己儿子说过,心里还是不满意的。他觉着常智光前程似锦,又是状元,又有大功于朝廷,长的又一表人才,怎么也得和高官联姻。而秦良玉在乐营呆过,又是小妾名分,要转正他是不愿意的。

不过伯父小时候对常智光虽然严厉,但也是宠爱有加,再者常智光也这么大了,见多识广。伯父也知道要替常智光做这个主,已经是不可能了,要么说常智光翅膀硬了。最后看秦良玉几日下来表现着实不错,也就勉强答应了下来,好歹也算是将门之后,而且还救过常智光。

本来是要下媒书,而且还要请秦良玉的母亲到场。但……如同高中考本科和专升本一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不过媒书还是得有的,有个明媒正娶的名份,而后在祠堂拜过祖宗,秦良玉就上了族谱,名正言顺成为常家夫人,当然这族谱上不是写秦良玉,而是写秦氏。常智光还得报案到吏部,里面还是写XX地方秦氏。

一切安定后,伯父就找常智光说话,主要议题也是担心常智光太能干。

伯父道:“祖训有云,常家人不得掌兵。你这次虽然是监军文职,但却大包大揽。大明历来对官员甚好,只要不掌兵,一般都不会有杀身之祸。一朝天子一朝臣,忠君不仅是爱君,更是爱自己。只要你忠君,即使有天大过错,都可全身而退,你明白吗?”

“侄儿明白。”

“明白就好。我们先祖临终前曰:明朝乃是朱家天下,不是李家也不是王家,近百年来朱家人处处有王。当今公主几年前逼兄退位之所为,为什么没有什么阻挠?不是因为人头税,也不是因为太上皇无道,而是因为她姓朱。”伯父道:“你所为我都清楚,但你却是错了,忠朱等同忠国,忠国未必就是忠朱。”

“伯父教导的是。”常智光苦笑,自己怎么一路被上政治课。

“你别不以为然,据我看,这朝中下个倒霉的不是你,也不会张居正,也不会是劳苦功高的将军,而是李成梁。异姓封王,又是前君的王,手握重兵,把持军需,又非恩科出身,朝内树敌颇多。先前可能不敢动,但当今公主武功新成,正是意气奋发之时,自然要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又有他儿子李如松秦凤路这支虎狼之师,李成梁要是聪明,就该立即请辞。”

“伯父你真是不出半步门,就知千里事。”常智光赞一个。

这事常智光不知道,但是也能看出点名堂。新火器虽然没有取代冷兵器,但却成了边防军必备武器。而各路都有派送,惟独是李成梁的河北西路,这本是优先配送的精锐,却一直以各种理由搪塞。一会借口秦凤路战备,一会说河北东路要和秦凤路成犄角。一会又说安****厂没有工期。李成梁几次上表都被搁置。看得出朱玉还在给李成梁机会,毕竟李成梁也算是有数的军事人才,数十年来有大功于明朝,弄回来在枢密院任职,也有用武之地。

“其实从光明报和你哥说的话,就能猜测出七八。”伯父道:“就看怎么看了。明太祖封赏我们常家后,咱常家先祖担心子孙们不懂事,惹了皇家忌讳,特意留下祖训。从祖训可以看出,这朝廷内斗的险恶。”

伯父为什么说这些,原因就是光明报报道的明年五月专门为杭州舰队开武举恩科,伯父希望常智光不要再去当主考。陆路而今有名头的几个将领是你门生,水路也是你门生,你还让不让公主混了?其实这事惠兰也和常智光重点说了,常智光在和朱玉说舰队事时,也表示别让自己累着,让别人当主考吧。朱玉点头,最后决定来个以老中青三代将领为考官的比试。

在老家住了一个月,衙役也幸运的寻找到了退休的太医,太医看过后表示,只要精心医治,常智光伯母还是可以起来行走,但是没办法再干重活。

常智光大喜之下砸了五千贯,于是太医也大喜,这为皇家看一辈子病赚的还不如这一笔,其表示定然在半年之内让常智光伯母下地行走。

三月中旬,常智光告辞伯父离家。这每年一界的足球赛要开始准备,这武举也要开始了。西北的苏千也差不多要回来商议事情,军厂那边也应该有点动静。事情多,没办法。

到了怀远接王保福,常智光见到了保福他爹,两人实在没什么说的,他爹对常智光带走保福也没什么意见,两边没话说,常智光也就再免了一餐,客套请大家有空可以去安国玩,而后就带了保福上路。

保福很懂事,嘴也甜。换了一身漂亮新衣裳后,长的又可爱,连一干衙役都很喜欢她,白莲更是把她当作自己的妹妹。

到了杭州,再次拜会周安,周安也恰好安排好周屏前往安国,左右一看,刚好带上,于是船队中就多了周屏带的十来个人。

要说周屏一个女孩也不容易,没带下人,带的都是从周府内部选出来的人,一路上还得给他们补习教导,而常智光感觉周府这些人怕周屏胜过怕周安。

周屏加入,常智平纠结上了,在常智光身边呆的是抓耳搔腮,和他说什么都是心不在焉。常智光一看,这小子还没过劲,于是就把常智平打发到周屏船上去,自己也乐得清闲。至于这对小男女会不会发生一些不该发生的故事,常智光就不管了。大家都是斯文人,总不至于谁被逼的跳河吧。

一路坦荡的回到安国,身为一个知县旷工是很不正确的行为。同行们都很羡慕常智光这个知县,有钱拿不说,不呆在县里一样有钱拿,最重要是即使呆在县里,县里的琐事不处理也有钱拿。

常智光对某知县笑谈,其实我们这些读书的最没屁用,既然这样,不如就让他们去管理好了。大家各司其职,工作效率一上去,常智光想找事都找不着。

如常智光回到衙门,展铭和甘信就问候了几句,而后夸奖下王保福,也没有半点汇报工作的意思。过了没一会,常智光才知道,他们不汇报工作是因为他们消息不够灵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