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悠着点,别太累
41563500000015

第15章 你,到底在争什么(1)

哲人说:我因为干,所以我充实;因为我干,所以我不用仰视。

古人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易曰:君子以禄及下,居德则忌。

关于竞争的认知误区

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推崇强者,推崇那些能够在竞争中取胜的人。正因为我们是如此看重成功,所以我们才如此重视竞争。在我们还无法真正明白竞争这种机制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会去跟别人竞争了。我们刚刚蹒跚学步时就与其他小朋友竞争了,因为我们的父母希望我们是最聪明的,希望我们长得最快,希望我们总是笑,并且希望我们学步最早,最早学会说话。后来上了学,父母更是鼓励我们去参加那些竞争激烈的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

这并不仅仅局限于那些非常正规的竞技性活动,日常生活中的竞争也随处可见。上学时我们希望拿最高分,在竞技场上我们希望自己能够获胜,工作时希望能够拿到最多的薪水。不仅仅是家庭,我们的工作单位,我们的社交圈子,都给我们提供了进行竞争的场所,让我们去证明——即使只是向我们自己证明,我们是最富有爱心的父母,工作中我们最乐于助人、对别人最友好,或者在朋友中我们是最富有智慧、最讲究衣着、最讲礼貌的一个。

甚至在休闲时,我们也忘不了去竞争。我们喜欢参加一些娱乐比赛,像保龄球比赛、网球赛、高尔夫球比赛等等。参加社交活动时也总忘不了去玩桥牌、猜字谜等等的比赛活动。如果自己不参加任何竞技性活动的话,或者自己在活动中无法获胜的话,我们会去观看别人的比赛活动,并且在观看时会去支持某支队伍,为他们的成功而欢呼,为他们所获得的荣誉而自豪。

正因为我们有如此强烈的欲望去跟别人竞争,因此我们也就会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去参与竞争:最伶俐的宝宝,最有魅力的长辈,舞池的皇后,最炫目迷人的小姐,最有气质的人等等。

竞争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很自然地,我们会把它看做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我们非常适应去与别人进行竞争,假如哪天真的无法跟别人去竞争了,我们反倒会觉得生命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的生命中存在着如此多的竞争,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会产生这样的质疑:是否我们生命中的每个角落都会有竞争呢?是否根本找不到不存在竞争的生命活动呢?

有很多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我们那么喜欢竞争,为什么我们像那些喜欢进攻别人的人,那样使用竞争来证明自己是多么富于野心。这些我们经常用到的错误的解释方法其实是试图给竞争蒙上一层炫目的光环,使我们相信喜欢竞争是多么自然,竞争会让我们受益无穷。

竞争是我们的天性有一种理论说,竞争是我们的“天性”,是我们的“本性”,喜欢竞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特性,因此我们一生中会不可避免地充满竞争。但是,如果事实真是如此的话,那么各个种族的人都应该喜欢竞争。然而,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有些种族并不喜欢竞争。而且,如果这种特性是与生俱来的话,那么从古至今只要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应该喜欢竞争才对,但是事实上却并不是这样。如果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竞争的话,那是因为从小家长或者老师就教育我们必须要学会竞争,而且应该喜欢参与竞争。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解释。最近刚读完周国平老师的心灵自传《岁月与性情》,让我很感动,一个见证了时代变迁、经历了挫折的人,依然能保持一份真性情,让我更加相信,一个人的价值绝对不是你与别人竞争的体现,而是自己在生命历程中的自动自发。

竞争能够让我们做到最好有些人认为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相信竞争能够让我们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但是无数的例子却恰恰相反:没有竞争我们会做得更好。竞争不仅不会使我们发挥出最佳水平,反而使我们在竞争中无法将对手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而往往是将其看成一个物体,看成我们实现自己目标的一个绊脚石。

竞争还桎梏了我们的视野,限制了我们的选择。如果我们参加任何竞争的目的就是为了赢得比赛的话,我们往往无法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再就是因为担心失败,所以我们只是去选择那些肯定会赢的活动。就像中国足球每次参赛,球迷们都希望中国队能进入总决赛,但是前提是必须在预选赛不能遇到强队比如巴西队。这样的话,竞争实际上只是一种游戏规则,它与发挥没有多大关系。因此竞争并非能够使我们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只不过使我们能够战胜别人而已。

竞争往往让我们分心,使我们无法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因为当我们竞争时,我们很少能够完全地集中精力,我们往往还会关注到那些与我们一起竞争的人。我们参与竞争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渴望成功、渴望进步,还期望能够通过战胜别人而证明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是多么了不起。

竞争往往并不能使我们真正优于别人,因为只要参与竞争,我们就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别人也应该遵守同样的规则。我们越是希望能够优于别人,跟别人的共通性就会越多。因此,竞争并不能促使我们去开发、挖掘新天地,却会桎梏我们的观念,对于那些我们本应该努力去尝试的新事物也就会视而不见了。因此,与其说竞争让我们更加富于创新,还不如说竞争将我们桎梏在那些预定的轨道里,而使我们疏远了创新。

竞争使我们更加富于自信那些支持竞争的人往往会大肆渲染竞争如何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如何可以增强我们的自尊。任何一个被迫去竞争的人——包括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如果失败了都会感到万分羞愧,都会害怕再次失败,因此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想法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只要参加竞争就有可能失败,就会觉得非常窘迫;只要失败了就证明了自己是弱者,证明自己不如别人,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但是,就竞争本身的性质而言,每个人随时都会有失败的危险,因此,这对于我们的自信是毫无好处的,因为我们比较容易将竞争的结果与我们的自身价值结合起来。那么如果我们总是失败的话,我们就会开始怀疑自己,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弱者,不如别人,而这仅仅是因为我们输了一次。

即使因为赢得了竞争而获得了自信,这种自信也不会是持久的,因为谁都无法保证每次都取得胜利。当然,在短时间内,我们会感到非常得意,云里雾里,浑身轻飘飘的,完全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但是喜悦完了之后,我们就会开始怀疑了。为什么开始怀疑呢?因为没有持久的胜利,一次成功了,战胜了别人,我们还会向往着能够再次战胜别人。比如,你如果想一直站在山顶的话,就不能休息,要时时付出努力,稍不努力的话,站在山顶的那个人就是别人而不是你了。而你呢,就只能站在半山腰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别人了。我们所赢得的“胜利者”的荣誉也是暂时的,也许有一天这个称号就已经不再属于我们了,因为别人时时都在努力来超过我们呀。

我清楚地记得一个幼时一起长大的伙伴,我们每次考完试,对于他就是一场灾难的降临,因为班主任要在大家面前宣读成绩及名次。每次他的成绩总不理想,所以等待他的只能是一顿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所以他在班上少言寡语,最后中途退学。

从一定意义上说,竞争会让一个幼小的心灵乃至他的一生都受到伤害。

为啥争逐,为啥忙到底是什么驱使我们来参与竞争呢?有时可能是出于金钱的诱惑,因为赢得比赛可以使我们获得一大笔钱。但是事实上,很少有比赛会奖励给胜者一大笔钱的,大多数都是一些商家赞助的促销品。那么,竞争如果不是为了钱,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赢得别人的认可而去参与竞争。我们如果能够赢得较大的竞争,别人会非常仰慕、尊重我们。胜利意味着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别人的称赞,别人会承认我们的优越性。因此我们能够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向别人证实自己并非平庸之辈,而是非常优秀的。因此我们就赢得了公众的关注,别人会将我们当成“大人物”。因此我们最大的目的就是向别人证明我们独特的自身价值——我们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一个人的自身价值是完全独立的,即使在竞争中你比别人强,也不能证明你有多么高的自身价值;反之,即使输给别人,也不能说明你不如别人,最多只能说明你暂时不如别人。

谁能够在竞争中取胜,谁就是生命中的强者,不仅仅是在所竞争的领域内,而且在各个领域都是强者。正因为我们如此看重成功,看重取胜,所以如果我们在竞争中失败了,就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多么差,因为胜者总是强于败者啊!然而,胜败皆不能增加我们的自身价值!

竞争的消极面其实,只要竞争我们就必须跟别人进行比较,只要比较就总会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周围的人推崇竞争,并非因为人们都期望竞争,而是因为每个人或者我们这个群体普遍都会有一种危机感,正是这种不安全的感觉促使我们去跟别人竞争。

竞争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要想得到我们所需要的,要“获胜”的话,别人就必须失败,就无法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通过竞争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事物,而这一切都是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而任何以牺牲一方的利益来满足另外一方利益的活动都被认为是有破坏性的,都会有消极作用。

竞争使我们依赖性更强从本质上来说,竞争使我们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因为在竞争中,我们总是以别人为参照对象来评价、衡量我们自己的。因此我们用来调节自己行为的标准不是我们自己的价值观,而是外界的因素。

跟别人比较绝对不可能增强我们的自尊。这是因为与别人比较就是希望从别人身上找回或者发现自身的价值。相反,这样反倒会削弱我们的自信。因为竞争本身就把我们放在了次一等的地位上,必须要战胜别人才能找回自身的价值。

自由的生活可以没有竞争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并不需要去跟别人竞争,我们可以选择不参与竞争,因为我们的自身价值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所以没有必要通过向别人,包括我们自己展示什么来证明自身的价值。我们应该按照我们自己的意志去实现我们的目标,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所以我一般不太愿意对别人的不足之处说三道四。同样的,至今在我心里没有明星或偶像,我的心中偶像就是我的父母,因为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造就而成的。

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生活中如果缺少了竞争,那么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会去努力了。其实恰恰相反,即使没有竞争,我们依然会努力去实现我们的目标,因为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向别人展示什么、证明什么,而是因为实现了目标会给我们一种自我满足感。比较两种精神动力驱使下所完成工作的质量,后者明显地优于前者。

我们应该明白,生活并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次旅行,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速度前进,而没有必要刻意去超过别人或者争取跟别人保持同样的速度。正如著名作家阿尔夫·科恩在他所著的《没有竞争》一书中提到的:“真正懂得人生意义的人并非去争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状态,一种真正超脱了等级或者竞争制度所达到的自由状态。”

真正懂得人生意义的人并非去争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由的状态,一种真正超脱了等级或者竞争制度所达到的自由状态。

别为小事累死自己

英国著名作家迪斯雷利曾精辟地指出:“为小事而生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要是让生活中的琐事时常吞噬我们的心灵,人生还有什么快乐呢?生命是短促而宝贵的,别让生活琐事过多地纠缠你。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激烈和白热化的竞争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竞争是必然的,无人能够避免。城市生活压力大,节奏紧张,人际关系复杂,使人们持续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使人情绪低落,感到烦恼时也常感到疲惫不堪。就像一首歌所唱:“最近比较烦、比较烦……”这种烦恼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无孔不入。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有一则故事给人以启迪:有一个人正准备享用一杯香浓的咖啡,餐桌上放满了咖啡壶、咖啡杯和糖罐,忽然一只苍蝇飞进了房间,嗡嗡作响直往糖罐上飞。顿时,这个人心情全无,烦躁无比,起身就用各种工具追打苍蝇,于是桌子跳、房间闹,碎瓷片、咖啡汁遍地皆是,但最后苍蝇还是悠悠地从窗口飞走了。可见,千万不能让一件小事坏了好心情。

外貌不是最重要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外貌俊美,尤其是女性,对自己的外貌尤为关注,恨不得同时拥有伊丽莎白·泰勒的美目、奥黛丽·赫本的俊美鼻子、玛丽莲·梦露的魔鬼身材。可美女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长相平平。为此,有些女孩因为自己的外貌不美或没有达到自己所想要的那么美而烦恼、忧虑,甚至由此觉得生活失去了乐趣。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别为相貌丑而忧虑

为相貌丑而忧虑的人主要是一些女青年,这从众多美容院的顾客中可以看出来。虽然出入美容院的目的是为了美、为了更快乐地生活,但是,是不是每一个为了改变自己容貌的不足而绞尽脑汁的人都达到目的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某单位有一位助理工程师,名牌大学毕业,业务能力很强,深受领导赏识,可她总有些闷闷不乐,也不大与人交往,显得不是很合群。别人出于关心与她谈起帮她介绍男朋友的事,她却近乎无理地一口回绝,弄得同事们对她很是反感。原来,这都是她对自己相貌的过分自卑造成的。由于长相一般,从小她就不怎么与人交往,上大学后虽然认识到与人交往的重要性,但却由于几次意外的打击(如在一次舞会上只有她一个女孩没有被人邀请跳舞,另一次鼓起勇气向心仪已久的男孩示爱却被别人讥笑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更加消沉。上班以后情况更为严重,她更加封闭,整日觉得是由于自己的一张“丑脸”造成了自己的不幸福,最后,极度压抑的她选择了一条不归路……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外貌的美丑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东西,也并不是只有美丽的女孩才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即使外貌不是“光彩夺目”,也要有“人是因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美丽而可爱”的自信。故事中的女孩如果不是整天陷入“貌丑”的旋涡不能自拔,而是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肯定会有另外一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