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42796400000016

第16章 聚得家私万贯,一尺白绫了断

公元1780年,泗阳县令刘国泰收到了当朝炙手可热的权臣和珅的一封亲笔信。

刘国泰是个怎样的人呢?据传,在他到泗阳做县令之前,曾向岳父苏阿凌讨教为官之道。苏阿凌说:“第一年要清,第二年要半清,第三年便浊。”刘国泰当时连连叫苦:“教我如何能熬到三年!”苏阿凌道:“现在当官,本是一上台就捞,不捞谁当官啊!有道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过,如果想要一个好前程,还得忍一忍,熬一熬,方可做大官,捞大钱。”

岳父的话刘国泰全听进去了,当他到泗阳县赴任时,当地恰逢旱灾,且有恶霸作祟,刘国泰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一方面将巡抚的儿子绳之以法,另一方面,寻找门路,主动向乾隆爷身边的大红人和珅送礼。如今,收到了和珅的密信,刘国泰有些受宠若惊。

信中说了些什么呢?乾隆爷要开始第五次南巡了。深谙皇帝心理的和珅给这个小县令支招:今年某月某天,皇帝第五次南巡正式开始,据我估计,他老人家这次肯定要去泰山祭天,要去孔府、孔庙、孔林,然后从山东奔江苏那边走,其间必定途经泗阳县,皇上多半从泗阳县城正东五十里的小道过,你要有心就在那儿修一个行宫,要修得跟世外桃源一样,千万别修得跟京城的建筑似的。

刘国泰看了信,立马招募全县的能工巧匠,帮忙的乡民皆有工钱,一个别具一格的行宫不久便落成了。到了和珅提到的月份,果然皇帝起身南巡了,泰山祭天,孔庙祭孔,行程安排跟和珅猜测的一模一样。在乾隆百无聊赖地行走在泗阳境地时,忽闻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一个世外桃源出现在眼前。小县官时来运转了,在和珅的指点下,刘国泰又应对得体,龙颜大悦之下,刘国泰一下从县令升为道台,由一个小县长变成了地级市市长。

刘国泰便是当时官场趋炎附势的缩影。和珅当权期间,无数个“刘国泰”趋之若鹜,他的住宅几乎成了一个卖官鬻爵的交易所,身着补服(一种饰有官位品级徽识的官服)前往行贿的官员络绎不绝。附近居民将其居地戏称为“补子胡同”,并作诗以记官吏前来拜谒的情形。诗云:“绣衣成巷接公衙,曲曲弯弯路不差。莫道此间街道窄,有门能达相公家。”

和珅的飞黄腾达与明朝时的严嵩有几分相似:揣摩上意,深得圣心。不过,乾隆对和珅又远比嘉靖对严嵩好得多。朝廷中,能与和珅分庭抗礼的人几乎没有。

依旧以刘国泰为例,自从攀上了和珅这棵大树,刘国泰也是官运亨通,然而,风水轮流转,和珅能够细水长流,刘国泰却不能。乾隆四十五年,御史钱沣查知山东官吏贪得无厌,征赂州县,便在金銮殿狠奏了一本,要将山东巡抚刘国泰“举职拿问”。乾隆明知这山东巡抚原是和珅亲荐之官,便命刘墉协助钱沣“再行查实”,不可据“一时无根之谈托言陈奏”。刘墉办案,一向以雷厉风行见誉,此次微服入鲁,未出旬余,便将刘国泰一案查了个水落石出。不料在回京途中,刘墉又意外地截获了刘国泰遣人飞马送给和珅的一封密信。对于这次正面的交锋,刘墉是如何处理的呢?

是年孟冬,恶贯满盈的刘国泰在朝中伏法。当乾隆拿着刘国泰的密信征询刘墉的意见时,刘墉却说:“拘审刘国泰多日,和大人严词拘讯,没有私情。”乾隆马上说:“国泰对和珅是一相情愿,确无私情。”一桩涉嫌和珅的朝廷要案就这样以太极手法化于无形了。可见,历史戏台上的铁面无私、忠善奸邪有时是为了照顾看戏人的心情,现实却不那么大快人心。此事过后,刘墉因“查山东案有功”,升工部尚书,个中千秋,两方当事人都心知肚明。刘墉为乾隆十六年进士,人虽正直,但宦海沉浮,他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已不再是当年锋芒毕露的政坛新兵了。

乾隆其实也不是个昏君,很多事情他自己心里有数,和珅的一些作为他不是不知,只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乾隆的宽容是为了什么呢?因为他的确离不了和珅。作为一国之君,有些需要是无法言明的,或许是迫于皇族威严,或许是迫于舆论民声,种种限制让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因为乾隆的政治目标是做个明君,做个圣君。在这种情况下,和珅仿佛皇帝肚子里的蛔虫,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充当了奴才和臣子中的一个特殊角色。

和珅对乾隆的了解到了什么程度呢?前面的行宫一事不必说了,《清朝野史大观》中还记载了一个故事:乾隆乙酉年顺天府乡试,乾隆一时兴起,说要亲自出题,随后便让人先呈进四书一部,命题后把试卷封好发下。和珅听说后,便问太监当时乾隆出题是怎么个情状,太监说:“皇上拿着《论语》第一本,快要看完了,便欣然微笑、提笔直书。”

和珅回去想了半天,便猜到是《乞醯》一章,大概“乞醯”二字中嵌有“乙酉”字在内(《论语》中有一章说,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邻而与之。”醯,醋也,本句的意思是孔子批评微生不诚实,别人向他借醋,他自己家没有,却非要到邻居家借了后再给人家)。于是和珅便偷偷地把这事告诉他的门生故旧,结果题目出来,果然猜对,一时受益者颇多。

正是基于对乾隆心理的完全把握,和珅才得以在乾隆朝呼风唤雨,然而,乾隆不可能永远在位,嘉庆皇帝一上台,和珅便着实慌了神。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除去嘉庆登基之前与和珅之间的恩怨,仅仅国库空虚一项就足以让嘉庆出手,因为和珅富可敌国,他的贪婪之手不仅伸向朝廷官员,还伸到了皇室宫廷。

《春冰室野乘》讲述了一则关于和珅的故事:

某次,七阿哥和弟弟成亲王在宫中玩耍,不小心把一个碧玉盘打碎,这个碧玉盘有一尺见长,是乾隆最喜欢的摆设之一。七阿哥闯下大祸,吓得直哭,弟弟成亲王还算镇定,说:“不如我们去问问和大人吧,也许他有办法。”

于是两人便去求和珅,和珅开始故意装出为难的样子,说:“此物岂是人间常有?我有什么办法呢?”七阿哥更加害怕,吓得失声痛哭。成亲王比较聪明,他见和珅在旁边乐,知道他有办法,便把和珅叫到旁边僻静处,说了老半天,和珅才答应帮忙,回身跟七阿哥说:“你先回去,我回头想想办法,成与不成我还不知道,不如我们明天在原来放盘的地方见后再说吧。”

第二天,两兄弟赶到那里,见和珅已经在那里等着了,见后便拿出另一玉盘,比原来那个色泽还要好,而且尺寸要大一点。两兄弟感谢和珅之余,心中却想:“和珅这老小子,原来四方进贡之物,上等品你都拿到自己家里去了,稍差的才送进宫!”后来,贪污进贡之物也成为和珅的一大罪状。

《焦里堂忆书》里说,吴县有个叫石远梅的人,世代以贩卖珍珠为业,他卖的珍珠都用一个精美的小匣子装着,里面铺有锦囊蕴裹,珍珠外包有赤金箔,最上等的珍珠往往要卖两万两银子,次等的卖一万两,最差的也要八千两银子。尽管价格奇高,但买的人仍旧络绎不绝,就怕买不到。

有人问买珍珠干什么,都说买去献给和中堂。原来,和珅每天早上起来后,都要服用一颗珍珠,服后便觉得心窍通明,一日之内的事务,都了然于胸,不会忘记。

《焦里堂忆书》的作者曾看过洋人所作的《金塔剖尸纪》,对比之下评论道:古埃及女王格鲁巴坚,在埃及国力强盛的时候,用酒化一珠而服之,当时人已惊为奢侈,而如今和珅将此物作为常服的药饵,其奢侈程度远在埃及女王之上。如此,也难怪嘉庆容不得他。

嘉庆四年正月十一,和珅入狱,后来被赐一尺白绫自裁。和珅在监禁之中曾写过一首诗:从识人间空梦中,未来过去总星空。彭殇妄作皆虚诞,愿让莲池悟大空。和珅,曾经权倾朝野,百官争相谄附。曾经公然勒索纳贿,搜括财产之多达白银二亿两。曾经排斥异己,致使吏治败坏,官场充斥小人。或许,到现在,他才明白,一切总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