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进榆林开发区
42937700000029

第29章 基地建设的条件和机遇

榆林,素有“中国的科威特”之美誉,是国内外少有的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和国家规划建设的能源重化工基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榆林资源开发走过了一条“国家为主,地方积极参与配套”的路子,特别是在神华、长庆两大集团的带动下,已累计投入200多亿元建设资金,到1999年底已形成3000万吨原煤、30亿立方米天然气、160万吨原油、20万吨甲醇的生产能力和近6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成为全国颇具影响力的煤炭、天然气、甲醇产区,一个大型的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已现雏形。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榆林完全有条件成为陕西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和政策、项目的优先承接地,省委、省政府已将榆林列为全省跨世纪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基地建设正式纳入西部开发“一二三四”发展战略。

(一)支撑条件

1.政策条件:政策条件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和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进出口政策、金融政策等,从经济学角度讲,政策也是一种投入,一种无形资产。国家对榆林资源开发一直高度重视,先后专门组建神华集团负责神府煤田的开发,实行矿、路、电、港、航一体化建设;长庆石油勘探局进行油气开发,已实现向北京、天津、西安、银川和榆林供气,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建成投运;国家有关部门还规划在榆林建设总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以上规模的火电基地。陕西省政府在榆林境内批准设立了神府、榆林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在各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地方政府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随着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地位的确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在产业导向、资源开发等方面还将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省上对榆林的倾斜、支持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这一切必将对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按照聚集规模经济的理论,基地规划建设的资源深加工项目集中设点、成片布局、链式开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发展前景广阔。

2.资源条件:资源是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建筑材料、项目建成后所需的原材料、辅料和燃料等,是决定采矿、冶炼、加工类项目的最基础条件。榆林已发现八大类4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20多种已有探明储量,潜在价值达46万多亿元人民币。煤炭:全市54%的面积含煤,预测储量2714亿吨,探明储量1660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属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环保煤和化工用煤。榆林煤炭在漫长的三次聚煤作用下,自下而上形成了石炭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三大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分布在全市各县(区),主要可采煤层11层,单层最大厚度15.47米,现已探明储量63亿吨,属中――富灰,特低硫――富硫,低――中磷,中高发热量,低――质烟煤;三叠纪煤田主要分布在子洲、米脂、横山、榆林,主要可采煤层6层,探明储量0.3281亿吨,属低――中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低变质烟煤(以气煤为主);侏罗纪煤田分布在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可采煤层14层,单层最大厚度1.25米,探明储量1597亿吨,属特低硫、特低灰、特低磷、高发热量的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水分6.5%~9.27%,灰分7.36%~10.63%,硫分小于1%,磷分0.006%~0.035%,发热量6899~8175大卡/千克,是优质的低温干馏、工业气化、制备水煤浆和动力用煤。天然气:气源主储区在靖边、横山两县,预测储量5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近5000亿立方米,是目前我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靖边储量丰度为0.66亿立方米/平方公里,气层厚度5~6米;榆林储量丰度1.2亿~1.5亿立方米/平方公里,气层厚度37米。单井最高无阻流量126万立方米/日。所产天然气为干气,甲烷含量96%,乙烷含量1%~3%,丙、丁烷含量1.3%,硫化氢含量0.02%~0.05%,有机硫极微。石油: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子洲、横山四县的28个乡(镇),预测储量5亿吨左右,探明储量1.9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盐:湖盐主要分布在定边,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292万吨;岩盐主要分布在榆林、神木、横山、靖边、米脂、绥德、佳县、清涧等县(区),估计储量3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18%,矿体呈特厚层状,平均厚度146米,现已探明储量51亿吨。这四大资源集于一地,组合配置条件非常好,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此外,还有其他多种矿产资源,为基地配套发展建筑建材及载能等产业提供了条件。如,高岭土,预测储量30亿吨,探明储量6.8亿吨;铝土矿,预测储量1亿吨,探明储量2319万吨;石灰岩,探明储量1385万吨;石英砂,探明储量217.5万吨。

3.能源条件:能源重点包括电能、热能的供应,是任何项目建设都必不可少的基本建厂条件。全市现有水、火、天然气电厂(站)18座,其中火电厂11座,装机容量44.4万千瓦;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1.44万千瓦;天然气电厂2座,装机容量5.23万千瓦,包括在建与将建成的小型电厂,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52.4万千瓦,发电量12.65亿千瓦小时。现有330千伏输变电线路300多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600多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1100多公里。110千伏主网架覆盖全市,330千伏输电线路连通西北。电力供应充足。利用榆林质优价廉的煤炭资源,就煤近水发展大型坑口电站条件优越,已列入规划的有府谷4×100万千瓦火电厂(一期2×100万千瓦)、榆林4×60万千瓦火电厂、神木4×60万千瓦火电厂等,靖边1×3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机组也已提上建设日程。届时,基地内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450万千瓦。

4.运输条件:投入品、产成品的运输方式、运输距离、运输费用等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上马,并对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产生深远的影响。铁路:继包(头)神(木)、神(木)朔(州)线建成通车后,西包铁路神延段全线开工,2001年6月全线贯通;2003年建成神华铁路;连接吴堡至定边6个县的太中铁路“十五”期间开工建设,形成“一纵两横”铁路大动脉,连通华北、华中、西北、西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实现通江达海。公路:全市公路总里程已达1965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达5122公里。先后建成包神府、榆神等多条二级公路。国内第一条沙漠高等级公路――榆靖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10国道榆林至陕蒙交界半幅高速公路、府店一级公路年内开工建设。“十五”期间还将开工建设GZ35(307)国道吴定线、清(涧)大(柳塔)线、靖(边)延(线)、府(谷)新(街)线等高等级公路,构筑起贯通全市12县(区)“三纵五横”公路主骨架。航空:榆林机场航班直通西安、包头,扩建后将达到4C级标准,开通榆林至北京等大中城市的航线。榆林地处我国中西部结合地带,承东启西,辐射周边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明显。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分析,往东通过神黄铁路线可到达沿海港口,向南通过即将贯通的西包、西康、西南铁路线可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与西部其他资源富集地区相比,更接近全国的经济重心区。原材料就地就近供应,运输十分便捷,产品向东南西北运输都较适中,运输费用相对低廉,发展能源重化工工业的区位条件优越。

5.外部协作条件:榆林水资源也较丰富,主要有四河四川(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皇甫川、清水川、石马川、孤山川)、200多个内陆湖泊。其中陕西最大的内陆湖红碱淖,面积10万亩,储水6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46.62亿立方米,实际可利用量33亿立方米。且水资源分布与能源矿产资源的分布相一致,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水源保证。另外,榆林土地广阔,地势平坦,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宜于建设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全市已建成榆林氮肥厂、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榆林石油助剂厂、榆林市机械厂、榆林化工机械厂等骨干企业,拥有各类建筑公司100多家,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培养了一批能源、化工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便于相互综合利用及开展技术、人才交流。广泛而优越的外部协作条件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能够保证建设资金的有效和集中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6.市场条件:基地建设规划的项目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而且项目以新建为主,采取上下游产品一体化开发的战略,产品有效市场需求量大,潜在市场空间广阔,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商品流通、信息沟通渠道更趋广泛,对参与更广泛、更高层次的市场竞争将产生极为有益的推动作用。

7.劳动力来源条件:全市330万人口,农业人口285万,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基地规划的建设项目主要在以榆林、靖边、神木等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较为发达的市县布局,有利于就近解决职工来源,而且职工文化基础、技能素质相对较高。在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低工资地区布置能源重化工项目,既可通过获得更大的成本节约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又可为当地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

(二)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1.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迅猛发展,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即将加入WTO。这些趋势和变化,对能源化学工业将产生巨大的冲击,既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开拓市场发展空间提供了契机,又使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对榆林这样一个仍处在工业化初期,经济总量小、城市化水平低,尚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欠发达地区来说,能源化学工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迫切要求我们必须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构筑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化新型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在生产经营中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效益优势,以期取得突破性、跳跃式发展。

2.我国经济进入重要的转型和调整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内经济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低水平的过剩,“入世”又进一步提高了国际竞争的参与度等等,都将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企业微观经营、居民消费行为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十五”我国将进入一个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榆林能源化学工业要积极适应这种调整,加快原有的资源和供给型发展模式向市场导向和需求拉动型发展模式的转变,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的市场发展观,发挥比较优势,扶持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走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

3.面对西部大开发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榆林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组合配置条件好,又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发展能源化工产业条件得天独厚,而且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完全有条件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首选承接地和投资热点,实现率先突破,后来居上。西部大开发将为我市能源化学工业发展产生积极而现实的推动作用。

4.榆林是国家批准建设的能源重化工基地。1998年7月,国家计委以计规划[1998]1404号文件正式批准了《陕西省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充分肯定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指出规划中的煤、电项目和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资源加工利用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投资导向,应给予积极支持,标志着基地建设已列入了国家议事日程。陕西省委、省政府把榆林作为全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纳入了西部开发“一二三四”发展战略(一是建成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二是建设阎良飞机城和杨凌农科城;三是建设好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四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苹果产业和军转民产业),从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为了推动基地建设,省政府1999年2月以陕政函[1999]24号文件批准设立榆林经济开发区,这是我省唯一以能源重化工项目建设为主体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这一切都为榆林能源化学工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5.产业发展仍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投入力度长期不足;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建设人才极端匮乏;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整体质量不高;开发意识、服务观念不强,管理水平落后,投资环境较差,尤其是体制、政策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等等。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更新观念,大力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优化投资环境,将是“九五”我区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