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有一颗宽容之心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顿觉突然开悟。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面对偷窃的盗贼,禅师既没有责骂,也没有告官,而是以宽容的心胸原谅了他,禅师的宽容和原谅也终于换得了小偷的醒悟。
宽容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襟,是一种修养。宽容别人的过失,就意味给别人醒悟的时间和悔悟的机会。宽容能融洽气氛,交流情感,活跃思想,从而获得真话、真知、真情。
1863年1月8日,恩格斯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把妻子病逝的消息,写信告诉马克思。过了两天,他收到了马克思的回信。信的开头写道:“关于玛丽的噩耗使我感到极为意外,也极为震惊。”接着,笔锋一转,就说自己陷于怎样的困境。往后,也没有什么安慰的话。“太不像话了!这么冷冰冰的态度,哪像20年的老朋友!”恩格斯看完信,越想越生气。过了几天,他给马克思去了一封信,发了一通火,最后干脆写上:“那就请便吧!”
20年的友谊发生裂痕!看了恩格斯的信,马克思的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那样沉重。他感到自己写那封信是个大错,而现在又不是马上能解释得清楚的时候。过了10天,他想老朋友“冷静”一些了,就写信认了错,解释了情况,表白了自己的心情。
坦率和真诚使友谊的裂痕弥合了,疙瘩解开了。恩格斯在接到马克思来信之后,宽容了马克思的过失,并以欢快的心情立即回了信。他在信中说:“你最近的这封信已经把前一封信所留下的印象清除了,而且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没有在失去玛丽的同时再失去自己最老的和最好的朋友。”
宽容能够容纳万物,宽容能够包涵太虚。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心旷为福之门,心狭为祸之根。心胸坦荡,不以世俗荣辱为念,不为世俗荣辱所累,就活得轻松、潇洒、磊落;心胸狭隘,一事不顺便心存憎恨,一句话不顺就耿耿于怀。心灵上栽满荆棘,思想上遮满云雾,整日抑郁,常年忧虑,就无异于自戕自害。
宽容,表明你有大海般的胸怀,蓝天般的肚量。一切的偏见、仇恨,所有的怀疑、猜忌,皆是造就自己的涓涓细流;一切的困难挫折,所有的雷电风雨,皆是蓄积自己搏击长空的动力。
宽容,更是一种智慧。懂得宽容的人,堪称一个智慧的人。他总是使一些猜忌和误会消失于无形,由此避免许多无谓的冲突和不良的后果。他能使自己心性平静、神采安逸。因为他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得失而心潮起伏,也不会因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更不会为了鸡毛蒜皮之事而争得你死我活、脸红脖子粗。因为他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善明事理,勇于开拓,他追求的是永恒的春天,快乐的人生。
生活中,如果没有宽容,会使人处处碰壁,寸步难行。没有宽容,会使人像过街老鼠,处处挨打。因为一个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要和许多人打交道。因此不可能一切都随心遂意,境随心转,不可能让整个世界都随着你,顺着你。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要用宽阔的心胸去包容一切违逆和挫折,更要以宽阔的心胸去理解他人的误会和偏见。如果你宽容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宽容。胸襟豁达,适度的宽恕别人,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大有裨益的。
事实证明,不会宽恕容人,亦必然殃及自身。苛求别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处于情绪紧张、心理不平衡的精神状态之中,内心的矛盾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以解脱,会有害身心健康。可以说,宽容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与胆小怕事与无原则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人能从大处着眼,或暂时抛弃个人的利益,这恰恰是“心胸天地阔”、思想境界较高的表现,是人际交往中的积极因素。“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缺点,人的一生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别人有些过失,若能予以正视,就可以适当的方法、善意的宽容,使之避免过错。自己有了过失,亦不必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同样也应宽恕与容纳自己,并努力从中吸取教训。
宽容,对人对己都可成为一种最高尚的精神援助。宽以相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颇有必要的。无论你取得多大的成功,无论你爬过多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少闲暇,无论你有多少美好的目标,没有宽容心,你仍会遭受内心的痛苦。
宽容才能化解报复心理
人是最矛盾、最不易理智的动物,因为我们易于原谅自己,却不能原谅别人,总爱记恨别人。过去别人带给你烦恼,或许有意,或许无心,但你的心从此蒙上了灰色的阴影,你从此远离了快乐和幸福,充斥你内心的只有两个字——报复。这两个字控制了你的思维,占据了你的头脑。
我们的报复之心、恼怒之情只会影响我们的睡眠、我们的胃口、我们的血压、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幸福。要是我们的仇人知道他们如何令我们寝食难安,令我们苦恼万分,令我们心中只有报复之火的话,他们一定会拍手称快的。我们的报复心理不但不会伤及他们一丝一毫,反而让我们自己的身心备受痛苦的煎熬。犯了严重心脏病的人,会因发脾气而一命呜乎;漂亮的女人会因强烈的怨恨和报复欲望而使脸上长满皱纹,表情僵硬;正走在事业之路上的人会因为“仇恨袋”的膨胀而阻碍自己前进的步伐,最终一事无成。
那么,报复心理为什么会产生呢?
第一,如果一个人遭受到别人无端的伤害,他会觉得委屈、不公,心里会很不平衡。为了消除心中的委屈,为了使心理平衡,他往往产生“我要报复,我要让他也受到这样的伤害”的念头,于是他会把怨恨埋在心里,只求有一天,能寻机给对方当头一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怨恨越深,仇恨越大,心里的不平衡感越强。报复之火让复仇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而那些所谓的仇人却依然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更加深了复仇者的不平衡心理,于是报复心理也越来越强烈了。
第二,一个人在受到别人有意或无意的小小冒犯时,如果没有“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意识,动不动就生气,没有宽容之心,不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则容易产生对他人的仇恨。时刻不忘报复的人往往是那些内心狭隘、自私心重的人,他们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别人无意碰了他一下,他就想要踩人一脚;别人一不留心说错了一句话,他就想张口大骂。狭隘的心理是仇恨滋生的温床,是复仇产生的源泉。
第三,有严重报复心理的人往往会因为仇恨导致心理变态。如果一个人侵犯了他,他会把报复之火燃及与这个人相关联的所有人身上,甚至燃及与这个人性格相似的所有人身上。在恋爱中受到伤害的人常常因为仇视对方,而对其家人、朋友采取报复行为。甚至因此迷乱心智,而将报复的魔爪伸向与对方同一性别的其他人身上。他(她)们或游戏人间以获得报复的快感,或采取极端残忍的报复行为以解除对对方的怨恨,他们往往会因一粒沙子而遮住双眼,看不见世间的明亮,所拥有的只是心中的仇恨。
有句老话说:“不会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在别人散布谣言中伤你时,在别人设计陷阱陷害你时,在别人因忌妒你而故意贬低你时,最明智的做法是不去生气,不去怀恨在心,而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报复对手等于帮助对手。当有人将谩骂、误解与指责的“绣球”抛向你时,你接住它就等于接住了一个长满毒刺的钢球,它将扎得你苦不堪言。当我们怨恨我们的对手时,就是在自我妨碍。他们的影子像蛇一样紧紧缠绕着你,当你睡眠时、吃饭时、娱乐时,它总是吐着长长的颤抖着的蛇芯子威胁着你、刺激着你。我们对对手的恨意丝毫不能妨碍他们,反而把我们的生活变得忧郁沉重。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里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里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胀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里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人们走上社会,难免与别人产生摩擦误会甚至仇恨,但别忘了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你们就会少一分阻碍,多一分成功的机遇。否则,你们将会永远被挡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直至被打倒。
一只蜂房里的蜂后从海米德斯山飞上夏林比斯山,把刚从蜂房里取出来的蜜献给天神。天神对蜂后的奉献很高兴,就答应给它所要求的任何东西。
蜂后于是请求天神说:“请你给我一根刺,如果有人要取我的蜜,我便可以刺他。”天神很不高兴,因为他很爱人类,但因为已经答应,不便拒绝它的请求,于是天神回答蜂后说:“你可以得到刺,但那刺留在对方的创口里,你也将因为失去刺而死亡。”
仇恨与敌意如同一面不断增长的墙,宽容与善良则恰似不断拓宽的路。你在心底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在现实生活中,当别人不怀好意对你进行挖苦、讽刺或攻击时,可使用装聋作哑的方法对付他:对对方的言行不作出相应的反应,仿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样可以避开对方的锋芒,使他放空炮,失去预期的效果,在心理上产生茫然和失落的感觉。对对方的不理不睬,不仅可以保证你继续过逍遥自在的平静生活,使对方自讨没趣,而且你也可以借此机会,按照自己的意图组织力量进行反攻。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必要憎恨你的敌人,如果深入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真正促使你成功,并让你坚持到底的,真正鼓励你昂首阔步的,往往不是顺境和优裕的生活,甚至不是朋友和亲人,而是那些常常可以致人于死地的打击、挫折和你的敌人。
就像台湾一位老寿星陈椿谈及他的长寿秘诀时所说的:“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既然活着,就要活好。”一个人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侮辱时,不要一心想着报复对方,首先要想一想自己那样做值不值,遇事要想开一点,豁达一点,糊涂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持一种“糊涂主义”立场,一切顺其自然,认真做事,老实做人,得则得,不能得也不争;当得没得,不急不恼;不当得而得,也不要,就会活得轻松愉快。
宽容是不生病的妙方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和别人相处,由于各人的文化水平、工作生活、性格爱好不同,相处久了,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甚至会发生矛盾冲突,如父子反目、婆媳不和等。其实,只要有一方豁达一些,大度一些,该宽容的宽容,该忍让的忍让,该忘记的忘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干戈会化为玉帛。
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它可以有效防止事态扩大或加剧矛盾,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假如整天对人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处事斤斤计较、尖酸刻薄,容不得半点吃亏,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为一事的得失、一时的纷争就闹个不休,水火不容;或寸权必争,寸利必夺,互相攻讦,彼此挤轧,甚至积怨成仇,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在这样紧张的人际关系中工作、生活,不但很累很苦,而且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内心冲突得不到解脱,会导致神经高度亢奋,血压不稳,头疼失眠,心绪烦躁;跟谁说话都没好气,找不到发泄物件,就跟自己怄气。长此下去,疾病随时可能光顾,更不要说快乐的生活了。
人到老年,生理和心理功能日渐衰老,心态的改变往往会使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不如以往。此时,老年人应学会自我调节,改变固有的生活态度,少一点抱怨、固执,多一点宽容、忍让,必然能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学会宽容,就要注意从以下“五个不要”开始做起:
(1)不要过多抱怨
从心理来讲,晚年是老年人对自己一生反省的时期,但有的老年人常常感到别人对自己理解、关心得不够,生活上很多事情与自己的意愿不相符合。这种抱怨情绪如直接宣泄到家人或朋友身上,常常会导致别人反感,进而影响到相互关系。
(2)不要过分固执
固执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老年人的通病。老年人社会经历丰富、见识广,但往往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考方式和办事方式。社会在快速发展,青年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做事原则,不易接受老年人的意见。如果老年人还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可能会失去被尊重的地位。
(3)不要要求过高
懂得“淡泊明志”的老年人,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美满的家庭生活。老年人应该面对现实,学会随遇而安,对社会、单位、家人的期望值不要过高。
(4)不要一味否定
有些老年人喜欢为一点点小事和别人争吵不休。经常在别人高兴的时候,提出相反的意见或话题,和大家相处不好。
(5)不要太苛刻
如不顾及客观情况,只按自我标准,就容易产生矛盾。因此要尽可能宽容一些,不要为小事斤斤计较。
容纳、承认才能获得“好人缘”
好人缘是成功的因素之一。某些成功人士总能够与别人相处得特别好,这到底有什么秘诀?在我们认识的朋友当中,有人会特别吸引朋友与顾客。对于这样的人,你不禁感叹地说;“他把人吸引到自己身边了!”这真是一句妙词,一语而言中。人并非是强迫他喜欢谁,他就会喜欢谁。
下面列举的,是一般正常人所共同需要的两大基本渴望。利用这两种方法,就能与人很好的相处。
1.容纳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完完全全地被接受,希望能够轻轻松松地与人相处。
在一般情况下和人相处时,很少有人敢于完完全全地暴露自己的一切。所以,一个人若是能让你感到轻松自在、毫无拘束,我们是极愿和他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和能够接受我们的人在一起。专门找人家错处而吹毛求疵的人,一定不是个好交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