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求医不如求己:心理健康篇
43718000000044

第44章 怀有宽容之心,把别人当作自己(3)

佛陀知道了这件事后,就想去教化他,于是到了他住的城镇去开示。佛陀就告诉大家布施的功德:一个人这辈子之所以富有,比别人长得高、长得帅,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跟上辈子的布施有关。

这个吝啬的人听了佛陀的教示之后很感动,可是他仍然布施不出去,他为此深感烦恼,便跑去找佛陀,对佛说:“世尊呀!我很想布施,但是做不到。”佛陀从地上抓了一把草,把草放在他的右手,然后要他张开左手,佛陀说:“你把右手想成是自己,把左手想成是别人,然后把这把草交给别人。”

这个吝啬的人一想到要把这把草给别人,就呆住了,急得满头大汗,仍然舍不得给出去,最后,他突然开悟:“原来左手也是我自己的手。”就赶紧把草给出去,自己也为此深感欣慰。第二次他只约花了一分钟,就把草给出去。后来,他只要很简单地就可以把草给出去。佛陀又说;“现在你把草放在左手,把右手张开,将草交给别人。”第一次他也是想了半天才给出去,第二次他很容易就交出去。最后,佛陀对他说:“你现在把这把草给别人。”他便把这把草给了别人。经过不断的练习,这个有钱人便把财物布施给别人,最后把房子也布施给了别人,结果终于得到了他以前从未有过的幸福。

施予的追求没有资格的限制,再吝啬、再坏的人,只要决心想给予,都可以通过训练开启布施之心。

所以,在生活中,让我们学会“布施”吧,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得到更多,学会给予,才能收获幸福;懂得付出,才能有更多收获。

付出就有回报

“有些时候,一次小小的善举,也许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李岚现在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她说她有今天是因为一位英国老人的帮助。

12年前,李岚作为一名公司职员从北京来到美国芝加哥参加一个家用产品展览会。午餐就在快餐厅里自行解决,快餐厅里人很多,李岚刚坐下,旁边就有人用英语问道:“我可以坐在这里吗?”抬头一看,是一位有着深陷的蓝色眼睛的英国老人正端着饭站在她面前。她忙指着对面的位子说:“请坐。”接着起身去拿刀、叉、纸巾这类的东西,担心老人家找不到,便帮他也拿了一份。一顿快餐很快就吃完了,老人临走时递来一张名片,说:“如果以后有需要,请与我联络。”李岚一看,原来老人是英国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

李岚并没有十分在意这件事,一年以后,李岚自己注册了一家小公司。生意做了不到一年,客户突然不做了,而这时,新一年的生产计划已经定了,连样品都做了,更何况,这是她惟一的客户!怎么办?真的一起步就要破产吗?

她焦急万分,在濒临绝望之时,她忽然想起了那个英国老人。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老人写了一封信,简单说明了自己开个小公司,如果有时间来北京,希望能来看一下。

信发出去后,她突然觉得她的做法很荒谬,英国这么远,他怎么会轻易来这里呢?可没想到,奇迹出现了,四天后他真的来了,还带来了六七个公司职员。他们拿出样品让她试加工,在肯定了产品和质量之后,当场下了足够李岚做一年的大订单。

李岚当时惊喜地问:“您真的信得过我吗?”老人用充满智慧的双眼望着李岚,诚挚地说:“当初你在芝加哥给我小小的帮助时,你并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回报。”

其实,人心就像一本存折,只有打开来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益。每本心的存折正是用一点一滴的善去积累的。

李岚的经历就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的一个最好的诠释。生活就像山谷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耕种什么,就收获什么。帮助别人就是强大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

记得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待人极好的夫妇不幸下岗了,不过在朋友、亲属以及街坊邻居们的帮助下,他们在小城新兴的一个服装市场里开起了一家火锅店。

刚开张的火锅店生意清冷,全靠朋友和街坊照顾才得以维持。但不出三个月,夫妇俩便以待人热忱、收费公道而赢得了大批的“回头客”,火锅店的生意也一天一天地好起来。

几乎每到吃饭的时间,小城里行乞的七八个大小乞丐,都会成群结队地到他们的火锅店来行乞。夫妇俩总是以宽容平和的态度对待这些乞丐,从不呵斥辱骂。每次,他们都会笑呵呵地给这些肮脏邋遢、令人厌恶的乞丐盛满热饭热菜。最让人感动的是夫妇俩施舍给乞丐们的饭菜,都是从厨房里盛来的新鲜饭菜,并不是那些顾客用过的残汤剩饭。

他们给乞丐盛饭时,表情和神态十分自然,丝毫没有做作之态,就像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原本就是分内的事情一样,正如佛家禅语所说的,这是一对“善心如水的夫妻”。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一天深夜,服装市场里突然燃起了大火,火势很快便向火锅店窜来。

这一天,恰巧丈夫去外地进货,店里只留下女主人照看。一无力气二无帮手的女店主,眼看辛苦张罗起来的火锅店就要被熊熊大火所吞没,着急万分之时,只见那班平常天天上门乞讨的乞丐,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在老乞丐的率领下,冒着生命危险将那一个个笨重的液化气罐马不停蹄地搬运到了安全地段。紧接着,他们又冲进马上要被大火包围的店内……由于抢救及时,虽然火锅店也遭受了一点小小的损失,但最终给保住了。而周围的那些店铺,却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货物早已烧得精光。由此可见,夫妻俩对乞丐们无私的帮助得到了他们最真诚的回报,也是他们的情商给予他们的回报。

别人得到的并非是你自己失去的。一些情商低的人的头脑里总是有这样的思想,认为“要帮助别人,自己就要有所牺牲;别人得到了,自己就一定会失去”。其实,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并不就意味着自己吃亏。如果你帮助其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可能也会因此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就越多。

任何一种真诚而博大的爱都会在现实中得到应有的回报。付出你的爱,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你的人生之路将多通途,少险阻。

把别人当作自己

把别人当作自己的意思就是,要学会把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同时也学会从别人所拥有的快乐里得到快乐。

曾经有一个人拜佛十分虔诚,不惜花费巨资打造了一尊昂贵的佛像,并且塑上金身。不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带着小佛像,以便能日夜礼拜。后来,他在一座小寺庙住了下来。那座寺庙里的佛像很多,但这个人只想在自己所铸造的这座金佛面前烧香,不希望香烟泽及别的佛像。于是,他挖空心思找人设计了一只弯曲的烟囱,以便在他烧香的时候,香烟只朝他自己的那尊佛像飘去。但是结果怎么样呢?没多久,他的那尊金佛像就被熏得一团乌黑,被庙里所有的人所耻笑。

太强的自我意识是一座牢狱,假如我们想在这个世界上充分地享受人生的快乐,就得从这牢狱里走出来,学会与别人分享,能够真心地去爱。

莫罗阿在《人生五大问题》中,对于快乐进行了一个总结:快乐在于爱,在于自我的遗忘。其实他就是在告诉我们一条快乐的途径:爱别人并且适当地遗忘过强的自我。

一个窗台上有一朵花,这个屋里就有了生气;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棵树就饱满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多情缠绵了;一个人给另一个人送一束花,这两人就有情有意了;一个健康人给病人送一把花,这个病人就有了抗争的勇气。

把别人当作自己是一种快捷的寻找快乐和洒脱的活法,它要求我们在创造自己快乐的同时,不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不快乐之上,并且学会和别人一起分享快乐,那么就可以做一个永远快乐之人。

醉心戏剧的某富翁,不顾亲朋的反对,毅然选择一处并不热闹的地区,兴建了一所超水准的剧院。剧院开业之后,附近的餐馆一家接一家地开设,百货商店和咖啡厅也纷纷跟进。没有几年,那个地区竟然发展得非常繁荣,剧场的卖座更是鼎盛。

这个富翁看着邻居用一小块地盖一栋楼就能出租赚那么多钱,而自己有这么大片的地,却只有一点剧院的收入,觉得自己吃亏了。于是,他草草地结束剧院的经营,贷了一笔巨款,改建商业大楼。

没想到他的大楼还没有竣工,邻近的餐饮百货店纷纷迁走,房价下跌,往日的繁华又不见了。更让他烦恼的是,每次与邻居相遇时,人们不但不像以前那样热情,反而露出了敌视的眼光。

人们常因建设自己而造就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改变自己。在这改变中,某些人迷失了,不但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那些曾被他造就的人。

有的人心灵是一座大花园,里面开满了吐香的鲜花,能让许多人得到快乐;有的人心是一朵花,只为一个相爱的人开放;有的人的心是一片草地,年年绿了却开不出花来;有的人心是死灰,永远长不出绿叶,更开不出美艳的花;有的人的心是泥淖,让一个个人掉下去窒息而死。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缤纷地赞美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快乐的人。

有一个馒头店的老板,每天蒸三笼馒头,每次固定蒸一百二十个,其中二十个接济老人和孩子。常常生意好时馒头一出笼就被抢光,但不论客人如何要求,他从不肯把多出的二十个馒头出售。

老板用十分坚定的口吻拒绝每个想要买的客人:“这是送的,不卖!”说着,他用夹子将热乎乎的大馒头分送给老人和孩子。在那一刻,他脸上绽放出的是明亮的光彩。那种动人的亲切和笑容,是其他顾客看不到的。

快乐是一种流动的空气,当我们感觉害怕、自私时,便已经停止它的流通了。我们关上门,固守在自设的真空中,不肯接受也不愿意付出,那么快乐无法流向自己,结果——很可能会窒息。而当我们敞开心胸,乐于付出的同时,快乐、富裕和真正的自由才会进入我们的心中。

将自己放在对方的地位上

有些时候,我们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对与错来衡量某一事情,如果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其结果当然不一。

生活中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形: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他仍然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指责他人,因为这是愚人的做法。你应该了解他,对方为何会这样,其中一定自有他的道理。探寻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你便了解了他,了解了他的个性,这才是解答他的钥匙。

因此,当我们面对某一问题时,如果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而不顾他人,往往就会失之偏颇,甚至做错事情,伤害别人。凡事设身处地,换一角度想想,原本疑惑不解的问题可能就变得豁然开朗了。当一个人面对严重的难题时,如果他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事情,那么就可以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伊丽莎白·洛亚科是澳大利亚人,她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一部车子。由于种种原因,她已有六周没有按合同交款了。一个星期五的上午,负责洛亚科买车付款账户的一名男子在电话中愤怒地告诉她,如果下周一上午不把钱交上的话,他们将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刚好是周末,洛亚科没有筹到钱。于是这名男子星期一又给洛亚科打电话,还说了更多难听的话。

当时洛亚科没有发火,而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这件事情。洛亚科先真诚地道歉,说真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而且因为自己已六周未付款,一定是他客户中最让他头疼的。这名男子听了洛亚科这一番话后,改变了态度,说洛亚科并不是最让他烦心,并且还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他说有的客户经常撒谎,有心躲着不见,还有的非常不讲理。洛亚科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让他把心中的不快都说出来。最后,还没等洛亚科提什么要求,这名男子就主动说如果洛亚科不能马上交还拖欠的钱也可以,只要洛亚科在本月底先付给他20美元,然后在她方便的时候再把其余的钱交给他就可以了。

古拉特·利伊普在《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一书中,曾有这么一段深有意味的话:“把别人的感觉和观念与自己的感觉和观念置于相同的位置,并把它表现出来,这样谈话的气氛就会融洽起来。当你在听别人谈话时,要根据对方的意思来准备自己将要说的话,那样,由于你已理解和认同了他的观点,他也就会理解和认同你的观点。”

而《怎样把人们变成黄金》一书的作者肯尼迪·贝迪则说得更加明白直了:“停下来,用数秒的时间比较一下,你是如何关心自己的事情和关心他人事情的,如此你就会理解别人也和你一样。而一旦你掌握了这个诀窍,你就会像罗斯福和林肯一样,拥有了做任何事的坚实基础。总之,和别人相处的关系怎样,完全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替别人着想了。”

看看罗克遇到的事情,就明白这两段话会给你带来怎么样的好处啦!

多年来,罗克常到离家不远的公园中散步和骑马,以此作为消遣。罗克非常喜欢橡树,所以每当看到公园里一些树被烧掉时,他就十分痛心。这些火差不多都是由到园中野炊的孩子们造成的。有时火势很凶,必须叫来消防队才能扑灭。

公园边上有一块布告牌,上面写着“凡引火者应该罚款及拘禁”。但这布告竖在偏僻的地方,很少有儿童看见它。有一位骑马的警察在照看这一公园,但他对自己的职务不大认真,火仍然是经常蔓延。

有一次,罗克又看到公园失火,就急忙跑去告诉警察快叫消防队,可没想到他却说那不是他的事。罗克非常失望,于是以后罗克再到公园里散步的时候,就担负起了保护公园的义务。

当他看见树下起火时,急忙上前警告那些野炊的孩子们,用威严的辞令命令他们把火扑灭。如果他们不听,就会恐吓要把他们交给警察。就这样,罗克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感,全然没有考虑孩子们的感觉。

结果呢,那些儿童怀着一种反感的情绪暂时遵从了,转过身去的时候,他们又生起了火堆,并恨不得把整个公园烧尽。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克逐渐懂得了人与人相处的道理。知道了怎样使用技巧,并更懂得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于是他不再发布命令甚至恐吓,而是说:“孩子们,玩得高兴吗?你们在做什么晚餐?我小时候,也很喜欢生火,直到现在我仍然很喜欢,但你们知道在公园里生火是很危险的吗?我知道你们几个会很小心,但别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来了也会学着你们生火,回家的时候却又不把火扑灭,这样就会烧掉公园里的所有树木。如果我们再不谨慎的话,我们就不会再看到这里的树木了。而且在这里生火,还有可能被警察抓起来。我不干涉你们的兴致,我很愿意看到你们开开心心的,但我想请你们在离开时,把火用土埋起来,并把火堆旁边的干枯树叶拨开,好吗?你们下次来公园玩时,可不可以到山丘的那一边,就在那沙坑里取火,那样就不会有任何危险了。多谢了,孩子们,祝你们玩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