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辽朝那些事儿
44405700000028

第28章 不知死的鬼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渤海国始终和唐朝中央政权保持亲密的往来,不是没有原因的。大唐朝在国际上是一面金字招牌,众所周知,它在中国历史上,成就了太多的辉煌,现在外国人还把中国叫做唐人,美国还有唐人街呢!唐朝诗人崔立元曾作诗描写唐朝的盛况: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

唐朝对于周边的国家,政治经济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如同现在的美国老大一样。如果没有唐朝各朝皇帝对于渤海国国王的册封及政治上的肯定,经济上的扶持,文化上的渗透,渤海国就不会雄踞东北长达200多年。也正是山于唐朝的存在,契丹人尽管虎视耽耽,但始终未敢进犯渤海一步。

这一切都随着公元883年,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而结束了,唐朝与渤海国在东北的道路被掐断了,唐朝的衰败灭亡,使隶属于唐朝的渤海政权顿时失去了中央政权的保护,完全暴露在强大的契丹国面前,这个外部原因导致渤海国迅速灭亡。

渤海国内粟末靺鞨的同族兄弟--黑靺鞨,他们从公元815年开始脱离渤海,自己到中原给唐朝进贡,黑靺鞨基本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状态。特别是唐朝灭亡后,黑靺鞨的越喜部、铁利部、拂涅部都和李存勖的后唐政权不时地勾勾搭搭,与渤海“离心离德”。渤海逐渐失去了对这些部落和地区的控制力量,国内民众与贵族阶层的矛盾十分尖锐,进一步加速了渤海国的衰落进程。

面对这些外部变化,渤海国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唐朝灭亡后,渤海国根据以前的经验,又想结好于中原后梁、后唐,建立新的隶属关系,以继续赢得中原王朝的支持。因此,渤海先后5次派人朝拜后梁,但由于中原地区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混战时期,自顾不暇,哪还顾及得了渤海国。在得不到中原王朝支持与帮助的情况下,渤海国又寄希望于日本,仅在渤海末期就先后6次通使日本。但由于远隔大海,渤海取得日本援助是不现实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败家出猴头,这句话用在渤海贵族们身上最合适了,就在渤海外援断绝的时刻,渤海国一些大贵族,不能和国王大諲撰同甘共苦,共赴国难,反而看到国王宝座不稳,因此,产生废黜大諲撰,另立国王的想法,在公元925年,渤海国统治集团上层出现争夺王权的斗争。结果,国王大諲撰虽然勉强保住了王位,但渤海国元气大伤,境内一片混乱,失败的一方贵族携儿带女,纷纷出逃南部的高丽国。

据记载,925年8月份,渤海将军申德等500人投高丽国。三天后,又有渤海国礼部卿大和钧、均老,司政大元钧、工部卿大福謩、左右卫将军大审理等,率民100户投高丽国。十二月,渤海国左首卫小将冒头干、检校开国男朴渔等,率民1000户投奔高丽国,这些贵族带去大量的人口,极大地削弱了渤海国的实力。

要是渤海国统治者大諲撰励精图治,也算是为时不晚,但是可惜的是大諲撰却是个昏君,他对于自己的这些统治危机,毫不在意,每天醉生梦死。

大諲撰对于自己西边正在崛起的契丹国,他也没有引起足够的觉察和重视,还时常对外来的使节,离开夸耀自己的国家是海东盛国,礼仪之邦和文明古国。

在契丹没侵略渤海的前提下,公元924年,大諲撰甚至主动派军队主动进攻契丹国,杀了辽州刺史张绣实,并掠走当地居民,既然渤海人主动挑起战端,这正好给了准备消灭渤海国的阿保机一个进攻的口实。

我讲过阿保机从心里中,第一个愿望就是占领富裕的中原,但是在他的后方一个渤海政权,在他的东北方向虎视眈眈,给契丹出兵中原,带来极大的隐患,所以,必欲灭之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