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辽朝那些事儿
44405700000070

第70章 高平血战

后周新皇帝周世宗柴荣,在朝廷上果断处分了敢当面顶撞自己的老滑头冯道,打击了朝廷中投降派的气焰。但是,去朝廷中的奸臣容易,去边境上的敌兵困难啊。

俗话说:兵贵神速,柴荣知道战场之上战争形势,瞬息万变,不容耽误,柴荣立即召集在开封的禁军,率军昼夜兼程,前往山西泽州与正在南下的北汉和辽朝联军作战。

在路上,柴荣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通过这次朝会,很能看出一些问题来,以冯道为代表的朝臣,他们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如果自己战胜不了契丹人,他们就会立即抛弃自己和后周,去迎接契丹人。

他知道自己的后周政权建立才三年多,根基还不牢固,国家生死存亡,就看这一仗的胜负结果了,因此他暗下决心,不管在前方战场遇到多大的的困难,哪怕是刀山油锅自己也必须跳过去。

经过几天急行军,柴荣率军进入泽州(晋城)。出乎柴荣的预料之外,泽州城内将士们听说皇帝来了,整个小城市都沸腾了。

士兵们对皇帝驾临热烈欢迎,要知道在那个封建时代,身为万乘之尊的皇帝陛下能够亲自出征,是一件十分稀奇的事情,以至柴荣乘坐的车辇都被热情的士兵们团团围住不能前进了,许多士兵都要一睹皇帝得风采,柴荣为了争取军心,便从车辇走下,和士兵见面。

同样的情景在60年后再次出现在黄河边的澶州城,对手还是辽朝,不过这回皇帝换成了北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那场战争的结果就是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三月十八日,周世宗在泽州的临泽村(此村名为纪念柴荣皇帝驾临泽州之意)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柴荣检阅了自己的军队,进行了战前部署。

柴荣给士兵们做了战前动员,后周士兵看到自己的最高领导这么身先士卒,非常感动,战士们士气高昂,柴荣阅兵后,即整队率军北上,经上村、大车渠,与北汉契丹联军在巴公原突然遭遇。

当时因为事发仓促,柴荣的后续大部队没有及时赶到,而柴荣自己的贴身部队却很少,大约只有几千人,而北汉和辽朝联军有数万人,兵力比例对比非常悬殊。

北汉联军当时的军阵排列情况是:北汉伪皇帝刘崇在中军指挥,大将张元徽领左军,契丹杨衮领右军。

关键时刻,周世宗柴荣显示出自己天才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胆略,他对应北汉军队,也果断的将自己的部队分为三路,命令李重进、白重赞为左翼,樊爱能、何徽为右翼,向训、史超领精骑居中,与联军对峙,柴荣的姐夫张永德领禁兵紧随自己。

北汉伪皇帝刘崇看到后周人马不多,认为光靠自己就可以击败后周军,不用契丹的军队出马,北汉的将领们对皇帝刘崇的话自然表示同意。

而刘崇手下大将杨衮可不这么看,他骑马在阵前观察了后周军的阵势和军容,对刘崇说:“周军是强敌,不可贸然进攻。”见自己的爱将不给自己面子,刘崇很不以为然:“机不可失,将军就不要再说了,且看我来破敌。”

战争开始后,在后周右路军担任主帅的樊爱能,何徽两位将领遇到了契丹的杨衮,这两位胆小懦弱,见到契丹军队人数众多,当一接触立即拨转马头,率先逃跑,后周的右路士兵见当官的跑了,也都撇刀扔枪跟着跑了。

在危险时刻,柴荣看到战事紧急,后周军濒临溃败的边缘,他不顾生命安全,冒着如雨点般的弓箭和石块,冲上前去亲自督战。

后来建立北宋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当时还是后周禁军将领,他素来作战英勇无畏,他看到皇帝都不要命了,他也率领本部人马作为先锋,从右翼率先冲杀出来,后周禁军大将张永德率军从左翼杀出,赵匡胤身先士卒,迎敌血战,主将奋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战,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兵抵挡不住。

刘崇知道周世宗亲自出战,这擒贼先擒王啊,他命人催促先锋大将张元徽乘胜进攻。在进攻时,张元徽的战马不巧被后周军队的弓箭射倒,随即张元徽被后周军斩杀。

北汉军队见大将军死了,顿时士气低落,此时,老天爷也来给后周帮忙,一股南风挂起来,后周军乘着越来越大的南风,顺风猛烈进攻,北汉军大败。

在高平战役中,年轻将领赵匡胤崭露头角,由于他的优异表现,获得了柴荣的信任和喜爱。

原来被冯道等老臣们轻视的周世宗柴荣,经此高平一战,他的非凡才能和远见卓识显示出来,高平的军事胜利,也使柴荣赢得了广大官兵和朝臣的钦佩,为他今后治理后周,打下基础。战争的胜利稳定了后周的局面,使新建立不到三年的后周朝廷转危为安。

战后,柴荣没有因为赢得战争,就得意忘形。他认真总结了此次战争暴露出来的问题,他看到大将樊爱能、何徽临阵脱逃,不战而逃的恶略行径。他决定要趁胜整饬军纪。

当着全军将士的面,他将樊爱能、何徽等因临阵脱逃的70多名将士,悉数斩杀,同时对作战有功的李重进、赵匡胤等将士给予重赏。过去的皇帝,如石重贵、刘承佑等人,他们有供不赏,有罪不罚,造成了军纪松散懈怠的局面。

我前面提过,五代之所以朝兴夕亡,主要原因是将骄兵惰,拒镇为患,主权下移,柴荣在高平一战中,赏罚分明,纠正了五代以来中原各个朝代,存在的骄兵悍将无人敢管,拒不服从上京命令的歪风邪气,树立了自己在军队中绝对权威。

高平战役胜利后,柴荣趁着胜利的余威,一直率军攻打到太原城下,他想一举拿下太原,消灭北汉,怎奈太原城高大坚固,加上天不遂人愿,一场大雨持续十多天,后周军队连续作战,身心疲惫不堪,使战局进展缓慢,后来辽朝军队趁机增援北汉,后周军队不得不撤军南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