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辽朝那些事儿
44405700000071

第71章 灭佛运动

周世宗柴荣战胜北汉和辽朝联军后,他从山西泽州胜利班师回到开封,仗虽然打胜了。

但是,战争的过程却让柴荣不得不反思,在此次战争中,樊爱能、何徽等大批将官不顾大局,遇到敌人不战而逃。

这种现象,在以前的多次战争中经常发生,因为五代的官兵手中有枪杆子,所以,他们都成为中原地方野心家们充分利用的工具,平时他们待遇优厚,都被惯成了骄兵悍将,士兵们好吃好喝混日子,他们勇于制造内乱,而一旦遇到外族的入侵战争,到了残酷的战场上,不是逃跑就是投降,毫无廉耻可言。

柴荣认为,目前,最当务之急的任务,就是要对这样的兵制进行改革。

柴荣对群臣们说:兵贵精不贵多,现在一百个农民还不够养一个甲士,竭尽农民的血汗,养一些老弱无用的兵丁,如何使得。

他亲自主持重新检阅禁军的工作,从禁军里边挑选出精壮的士兵,淘汰大批老弱病残。为了仍更多有才干的军事人才招揽到自己的手中。

柴荣又下诏,招募中原地区有武艺的壮士到京城开封,让赵匡胤负责对这么壮士的武艺进行考核,择优录取,成立中央特别直属部队,称为殿前诸班。

经过周世宗的改革,从此以后,后周的军队变的越来越强大起来。军队的强大,为以后北宋比较顺利的统一南方诸国奠定了基础。

要想有钱养兵,必需先让国内的老百姓富裕起来,柴荣在整顿军事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针对当时官吏贪腐成风的恶习,柴荣严禁贪污,惩治失职官吏,有一次柴荣让人在开封建造一个宫殿,当他视察时,发现民工连吃饭的筷子都没有,只能用瓦片当碗,用木棍当筷子。

经他调查,原来是负责这项工程的内侍孙希延将工程款贪污了,他立即下令杀掉孙希延,此举很振奋人心。

在经济上,招民开垦逃户荒田,颁《均田图》,均定河南等地60州租赋,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

此外,他还扩建京城开封,恢复漕运,兴修水利,修订刑律和历法,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遗书,雕印古籍等等。

可以这么讲,英明的柴荣正如黑暗的天空中的一颗璀璨的星辰,给五代时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带来了黎明的曙光。。

然而,柴荣的这些政绩,历朝历代皇帝都有人做过,倘若不是学历史的人,大抵都是记不得的。唯有“周世宗灭佛”这件事,被人牢记在心,并被诟病了千年。

中国历史之上,曾有“四次灭佛”的事件。史称“三武一宗”。三武者,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

说实话,将柴荣与“三武”并列,似乎有点不公。至少,柴荣灭佛,无论是初衷,还是手段,都是同“三武”不尽相同的。他的分寸感,还是掌握得相当好的。

“三武”灭佛,或憎恨,或反感,或为独尊儒教等等,其手段也是严厉的、残酷的,也无端地杀了不少人。但是,柴荣的“灭佛”主张,盖因其政治和经济的战略考量,无疑是一项非常正确的治国策略。

众所周知,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连年争战,土地荒芜,水利失修,市场凋零,直至“人烟断绝,荆榛蔽野”。

其中一个突出的情况是,社会动荡迫使众多百姓不得已而遁入佛门,致使佛教迅速发展。一方面,乱世之下人口锐减,另一方面,不事稼穑的佛门弟子越来越多。这已大大影响国家的税收收入和兵役征集,国家政权与佛教教权的矛盾相当尖锐。

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五月,早有限佛禁佛志向的后周世宗柴荣诏告天下,除了保留几所经官方诏准额寺庙之外,其它庙宇全部毁弃,从而正式拉开“灭佛”序幕。

如果说,这个诏书主要是针对人的。那么,同年九月,柴荣又下诏“颁铜禁”,这一招是针对铜佛像的,措施更加严厉。

因为佛教盛行,后周的民间百姓纷纷销毁铜钱,以铸造器皿及铸佛像,这样就造成了中央政府没有铜资源可用,很长时间,都不能铸造和发行铜钱,没有铜钱流通,经济就停滞不前,铜钱越来越少,物价越来越贵,引发通货紧缩。

柴荣的这个规定,就是要求除去朝廷的礼器、兵器以及寺庙道观的钟磬、钹镲、铃铎之类准许保留外,民间铜器和铜铸佛像,都必须限时送官。

当然,对于百姓交上来的铜,政府也会估值给钱,这也算是比较温和的“赎买政策”了。但是,对超过期限而隐匿不送者,处罚是严酷的。私藏五斤者,就可以判死罪,其他的人,则按斤两论罪。

比如,一斤以下,判徒刑两年等等。这等于说,百姓家中,已不允许存下一尊铜制佛像了。

柴荣“颁铜禁”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地主、富商他们手中都藏着大量铜钱,当然不希望国家铸造新的铜钱,那样的话他们藏的钱就不值钱了。

当然,柴荣“颁铜禁”改革的主要阻力,显然来自佛教寺院和和尚们。

据史书记载,当时佛教势力相当强大,教权已成制衡皇权的重要力量。柴荣此举,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朝堂之上,大臣们纷纷站出来反对,认为毁掉佛像对国家不利,要引起佛祖怪罪,降下灾祸。

针对群臣们的发对声音,柴荣大义凛然地对他们讲:佛祖曾经宣扬,佛法在世间原本在于救人,如果佛祖自己的脑袋眼睛对人民有用,那佛祖也会毫不吝惜地拿来布施于人,因此大家不必疑虑;倘若我的身体,可以赈济天下万民,我也会在所不惜的。

既然皇帝都说到“舍身”这个份上了,那谁还敢再说什么呢,大家再也不敢反对了。

不仅如此,柴荣还抓住了一个“典型案例”,以表明其坚定决心。当时,洛阳官员禀报,称该地一所寺院内有一尊“大悲佛”,极为灵验,百姓供奉膜拜,至今络绎不绝。

民间传说,谁敢毁此铜佛,必有报应、会遭天谴。因此,有臣属建议,可否网开一面。柴荣坚决不从,并扔下一句话:“天子一言九鼎,岂可因一佛像而废之,朕必亲往探之。”

第二天,柴荣亲往该寺,督促毁佛。然而,即使天子亲临,兵丁们仍不敢下手,纷纷相互推诿,甚至丢掉斧锤于地。

于是,柴荣亲自持斧砍破此尊佛像的面部和胸部,让在场的观众们都吓得直打哆嗦。砍完佛像之后,柴荣还对百姓进行“现身说法”,都说“大悲佛”灵验,我现在不是毫发未损,不是安然无恙吗?

经过中央督促,当年,后周全国仅存寺院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废黜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和尚尼姑被强迫还俗大约有六万一千二百人。

当时,中原大地佛教寺院被大量撒裁关闭,只剩下十三分之一了,而寺中所存铜铸佛像,全部被禁毁,周世宗的禁佛运动取得很大的成功,人民负担大大减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