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辽朝那些事儿
44405700000075

第75章 赔了夫人又折兵

后周皇帝柴荣不幸中年早丧,他北伐的事业被迫中断,在他临死前,根据以前流传在民间的传说“点检做天子”,他将自己的姐夫张永德调任,而将赵匡胤升为殿前都点检,殿前都点检是主要负责皇帝的安全工作的,赵匡胤恰好正是利用这次升职,掌握了后周的直属部队--禁军的大权。

公元960年,时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的赵匡胤以抗击辽朝入侵为由,在开封城北的陈桥驿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赵匡胤就是赫赫有名的宋太祖。

柴荣的这次人事调动,不仅没有确保后周的政权稳定,还弄巧成拙地为赵匡胤建立北宋铺平了道路,自己打下的江山亲手送给了别人,柴荣在棺材里还不气的直锤自己的脑袋啊。

赵匡胤称帝后,那些后周的地方节度使们对于新的政权,都表现不一样,有的驯服,归顺新朝廷,有的则不服气,扯旗造反,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就是最不服气的地方军阀中的一位,他的昭义镇位于山西南部地区,此时,李筠坐镇山西潞州,握有重兵,他的任务是防备北汉和辽朝入侵。

北宋太祖赵匡胤对握有重兵的李筠等地方实力派,心存忌惮,他怕这帮子大小军阀,也学他的样子,有一天也被士兵拥戴着黄袍加身,所以赵匡胤一上台,就加紧削权工作。他派遣使者,到潞州来传旨,加封李筠为北宋中书令,同时,却让李筠接到圣旨,立即离开驻地,赶快进京述职。

赵匡胤的这招够坏,明显属于耍阴招的一种,李筠也不是吃素的,他当了这么多年官,什么事情没经历过,他知道这是赵匡胤使的是明升暗降的套路,自己要是离开驻地和士兵,他这个中书令狗屁都不是,李筠当时想直接拒绝受命,他甚至打算连这个使者的面都不见,但他左右侍从们可不这么想,他们认为现在与赵匡胤翻脸,赵匡胤下一步肯定出兵平叛,可潞州的军事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谋士们苦苦劝阻李筠,李筠才出面迎接北宋使臣,等宣读完旨意后,李筠安排酒席招待钦差,搞政治就是这么有趣,虽然双方都有动刀子的心,但是在此次酒席中,表面上却是一片祥和,他们听着奏响的音乐,推杯换盏,好不融洽。

但是让使者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不一会,这位北宋的中书令李筠号不是去,他竟然进入后堂,取出后周太祖皇帝郭威的画像挂在大厅墙壁上,对着画像哭泣不已,李筠这个行动太不给使臣脸面了,这是明摆着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无声的抗议啊!

李筠的部下看到这个场面,都非常恐惧,这当着使者的面,哭前朝皇帝,这可是要杀头灭门的大罪啊!于是部下们就跟使者解释:“李令公这是喝酒醉了,才这样做。希望你不要介意”,这位使臣也不傻,知道自己要是当场和李筠翻脸,自己的吃饭的家伙就可能当场搬家,使臣假装低头不言语装作看不见。但是等他一回到开封后,他就将自己的遭遇如实汇报给赵匡胤。

李筠表面归附宋朝,实际上一心准备伐宋以报答后周的知遇之恩。北汉听说这件事后,秘密派人用蜡丸藏的书信联络李筠,准备同时出动军队攻击北宋。可李筠的大儿子李守节胆子比较小,他哭着劝说父亲李筠不要这样做,李筠心意已决,哪能听儿子的话。

赵匡胤知道李筠要造反的消息后,所以不但不降罪于他,反而亲自写信安慰李筠,并且提拔李筠的大儿子李守节为皇城使。

赵匡胤这么做,就是认为现在自己刚当皇帝,位置还不稳固,自己现在的军事准备还没有部署完毕,对潜在的敌人能拉拢就拉拢。

李筠借这个机会,派大儿子李守节借着谢恩的机会,到朝廷察看政府的动向,李守节到达汴京后,赵匡胤在接见他的时候,突然说:“太子,你怎么会来这里?”李守节十分惊讶,用头撞击地面,说道:“陛下怎么会说我是太子?这肯定是有坏人陷害我和我父亲!”

赵匡胤说:“我听说你几次劝你的父亲服从朝廷,可是,你的父亲不听,所以派你来朝廷,是想我杀掉你。你回去告诉你的父亲:‘我没有做皇帝的时候,你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我已经做了皇帝,你怎么就不能稍微让我一点呢?”。李守节飞马回到潞州,把这些话告诉李筠,李筠于是让部下撰写布告指控赵匡胤谋夺帝位的罪状。

北宋建元元年(公元960年)4月14日,李筠逮捕军队里面的监军周光逊等人,派遣牙将刘继冲等把周光逊送到北汉,并请求援助,又派遣军队袭击泽州,杀掉当地地方官--刺史张福,占领泽州。

这时,北汉原来的皇帝刘崇也死了,他的儿子刘钧即位。刘钧向辽穆宗耶律璟上书自称“男”,耶律璟称呼他为“儿皇帝”,让人可笑的是,实际上刘钧比耶律璟还大5岁,这刘钧真有石敬瑭的遗风啊!

虽然刘钧正式拜辽朝皇帝为“干爹”,但辽朝面对日渐强大的北宋军事压力,自顾不暇,哪有时间和精力管儿子,辽朝对北汉的军事援助也大为减少。

北汉没有了辽朝的军事支持,自立都有很大困难,但是北汉新的皇帝刘鈞这个人,却没有自知之明,对于李筠来信要求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付北宋赵匡胤的事,刘钧认为这是自己入主中原的好机会,他动员北汉全国军队,准备南下参与李筠叛乱。

不料还没当到北汉攻打后周,原来造反的李筠却快速挂掉了,李筠的军队也是纸糊的老虎,中看不中用,在北宋皇帝的亲自讨伐下,他迅速兵败,李筠自己也点把火将自己烧死了(五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流行火烧的死法,真是很奇葩)。

等到刘钧出兵中原,他的军队不仅没捞到一寸国土,反而被北宋攻击,损失了不少人马,属于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