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残暴的,而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少、力量弱,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无法打倒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因此,无产阶级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和个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才能取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剥削和压迫之下,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因此无产阶级就可以和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一起,结成包括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中国的农民阶级不仅占了全国人口的多数,而且革命要求强烈,是无产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排挤,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无产阶级完全有可能与之建立统一战线。当然,民族资产阶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的一面,如何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发扬其革命性,抑制其妥协性是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都是革命的对象,但是,由于他们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支持为背景的,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在革命的锋芒主要的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斗争。在这种情形下,中国的无产阶级为了削弱敌人和加强自己的后备力量,可以同这样的大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并在有利于革命的一定条件下尽可能地加以保持,使中国大资产阶级成为共产党暂时的同盟者。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基本特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部分就是既同资产阶级联合又同其斗争的政治路线。
二、坚持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的基本原则。马克思强调:“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与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反对当前的共同敌人,实现当前的某种共同要求而结成的政治联盟。参加统一战线的各种力量代表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政治集团,他们之间除了有某种共同点外,在社会目标、纲领、路线等方面存在着分歧甚至对抗。所以,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统一和斗争两方面。谁掌握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就决定了革命的道路、前途。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是决定革命成败的关键,是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毛泽东指出: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特点。
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体现在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上,也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代表群众根本利益的纲领、路线;对被领导者进行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党的路线变为群众的行动;依靠党的组织、党员的模范行动以及与群众的密切联系,调动广大革命大军向敌人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坚持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就是要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即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不能被其他阶级、阶层所影响和动摇,以至于把自己降低到同盟者的水平,而必须积极地影响和吸引其他阶级、阶层,在一定条件下同他们建立共同行动,在政治上把同盟者尽可能提高到当时的革命斗争所要求的水平。
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不是自然产生的,需要经过艰苦的斗争才能取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予政治教育。
三、处理好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之间的关系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在这两个联盟中,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具有极强的革命性,是统一战线的基础。首先巩固和发展这个联盟,统一战线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及力量,才能争取中间力量,才可建立第二个联盟。中国共产党要能正确地领导统一战线,就必须正确处理这两个联盟的关系,即: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相互促进。
四、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针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产阶级的特点,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在统一战线内部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联合,就是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并尽可能保持它。斗争,就是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坚持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与资产阶级进行“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而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就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在统一战线中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有着革命性的、在经济和文化上有相当的重要性的阶级,只要党有正确的政策和足够的力量,他们的多数就可以被争取到革命方面来。因此,党有必要和可能争取和团结他们,使他们站在人民方面,增加革命的力量。即使在他们追随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反对革命的时候,也应在采取政治上争取,经济上保护的政策,而不能把他们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样对待。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的一面,必须进行适当的斗争。斗争的方式主要是从政治上、思想上进行批评和教育,使他们尽可能克服其妥协性,坚定革命性,达到建立并巩固以他们为主要对象的革命统一战线,或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人保持中立。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等中间势力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我们有充足的力量;尊重他们的利益;我们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总之,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又联合又斗争,是把他们作为一个革命力量在民主革命阶段的长期合作,对他们的斗争主要是在政治思想上的批评和教育。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部分大资产阶级(英美派)也可能参加统一战线,同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是属于利用敌人内部矛盾的暂时联盟的性质。由于他们采取两面的政策,一面和日本对立,一面又消极抗日;一面积极反共,一面又不愿意最后破裂国共合作。因此,在与大资产阶级联合的同时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有效的斗争。由于英美派大资产阶级掌握着中央政权,拥有庞大的军队,不仅在政治上、思想上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而且在军事上制造摩擦,所以,对他们的斗争也必须是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反击。主要采取了“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和“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有理”,即自卫原则,就是斗争的防御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利”,即胜利原则,就是斗争的局部性,不斗则已,斗则必胜,要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选择其最反动者首先打击之;“有节”,即休战原则,就是斗争的暂时性,决不可无止境地斗下去,必须适可而止,在击退了顽固派的进攻后,应主动休战以共同反对共同的民族敌人。
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和执行统一战线策略的过程中,出现过“左”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给革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一是忽视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参加革命斗争的可能性,因而忽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并尽可能保持这个统一战线的政策,这就是“左”倾“关门主义”。二是放弃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如陈独秀的“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主张,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的倾向。“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根本错误都是放弃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第五节 革命政党建设
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共产党要成为中国革命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不断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是在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压迫而具有坚强和彻底的革命性;由于中国先进分子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以按列宁建党原则建立的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建立起来的;党在成立前又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这些成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在欧洲,“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和欧洲各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相比,有其更大的特殊性。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用马列主义的原理来解释中国社会历史实践,并指导这种实践,就觉得特别困难些”,加上自1927年后,党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到农村,党的组织长期主要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党员的成分也变为农民占大多数。在农村和战争的环境中,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泛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极严峻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是一项“伟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