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胃肠病辨治心法
45006000000015

第15章 胃痛早期治疗药宜轻灵——四两可以拨千斤

胃肠道疾病最终会导致胃肠功能的降低及胃肠系统的破坏,所以,在用药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是否损伤胃气,因为胃气是人体之根本,如《医学正传》说:“其清者倏焉而化为气,依脾气而上升于肺,其至清而至精者,由肺而灌溉乎四体,而为汗液津唾,助血脉,益气力,而为生生不息之运也。”所以在用药过程中“轻药”宜重用,“重药”宜轻用,如代赭石可用4~5g,黄连则用1~2g,因重剂有碍脾胃之运化,量多则适得其反。如证候寒热互存,虚实异见,选方用药,孰轻孰重,最为关键,效与不效,常在一二味之取舍、一二钱之增减。临床组方一般不超过十味药左右,用量单味在3~9g之间,成药入煎剂不过9~18g,量轻配巧,此为“轻可去实”之法。

在胃肠病的治疗过程中,治法应以调和为主,疏和、调和、清和相机而用。由于和法适应症广泛,用之得当,收效颇佳,且和法类药物,药性平和,用之稳妥,在药物选用上,柴胡一药,在治疗本病各证中无不用之,盖取其升散开郁作用。实证胃脘痛,柴胡能疏利开达;虚证胃脘痛,柴胡可轻调气机。用药讲究轻灵快捷,轻可去实,四逆散仅四药,质轻药简,常收效显著,盖取其轻扬调和之力。凡质重味厚之品,慎用重剂,以免加重脾胃负担。柴胡用量常在6~10g之间,而代赭石不过12g,且收效即止,转用它药调理。

药量宜轻,药性宜平,药味宜甘,如宜多选药性较为平和的苏梗、陈皮、川朴花、佛手及药轻气薄的绿梅花、代代花等,慎用香燥辛辣、破气攻下、苦寒滋腻之品,如有胃热仅加一味黄连或蒲公英。性味偏重的黄连、吴茱萸、乌药、良姜仅用2~5g。对虚证胃脘痛,甘能缓急,甘味药物,最为适当。此外,虚证胃脘痛要慎用丸剂,因患者脾胃运化力弱,难以消化吸收,既硬且实的丸剂药物,徒增胃的负担,故以散剂、易丸剂为佳。

具体处方时还应注意轻重搭配,升降相依,攻补兼施,如养阴有碍于脾,用石斛、麦冬时须加醒脾之品川楝子、佛手;用破气的三棱、莪术,须与补气的黄芪相伍,变破气为行气;用升提的麻黄、柴胡,须加酸收的白芍、五味子,以防升散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