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痢疾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历代医家均有论述,如清代医家汪文绮在《杂证会心录》中明确提出疫邪作痢之说:“邪毒入胃脘之上焦,则浮越于肌表,而恶寒发热;邪毒中胃脘之下焦,而走入大小肠,则剥脂膏为脓血而后重里急。”并强调:“盖天地不通之杂气,种种不一,而痢证疾速,亦杂气所中,病遍于四方,延门阖户,一人病此,人人亦病此,始也感受于天,继也传染于人,其为气所感召,正明验也。”论述了急性传染性痢疾的证候特征,治疗应用黄金汤解疫毒而救胃气。北京名医孔伯华指出:“滞下一证,中西医亦列为传染病之一者,名之曰赤痢。观丁氏保福赤痢原文,所论赤痢之症状暨原因,与中国方书所谓痢疾相符,但轻重混合,未能分晰,虽谓之为一种原虫寄生于腹,流行传染,害人生命,然又谓医者之意见尚未一定,而隔离看护同于温疫。”对于痢疾的治疗亦有精辟论述,如“痢病之原因多属湿热,虽以发于秋夏者居多。证属于脾,然肝主疏泄,肺主二便,气机通畅,肝气条达而不下迫,脾家虽有湿有滞,亦不成痢。故痢初起,责在肝脾肺三经,肝气既郁,肺气亦不清肃,湿滞在脾,是内有湿邪而作痢。伤于气者则痢白,伤于血者则痢赤。脉来滑数,后重里急,其痢白当清肺气,轻者银菊散,重者白虎汤去粳米加杏仁、厚朴、白芍、黄芩,如利小便加桑皮、地骨皮、滑石以利水;有表者而发寒热者,则加葛根以升发之。”银菊散方由银花、白菊花、连翘、生白芍、杏仁(去油尖)、桔梗、栀子(炒黑)、木香、牛蒡子、甘草组成,本方大部分药物可清热解毒、排毒。而对于慢性迁延性痢疾,亦在辨证的基础上,处处顾及毒邪,首先言明治痢之初禁补禁止,以防邪毒之留恋。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应处处不忘祛邪解毒,表邪内陷之腹痛腹泻,以葛根芩连汤之芩连以解毒;正伤邪陷,以人参败毒饮以祛邪解毒外出;湿热内陷之红血泻痢,以芍药汤行气和血,芩连玉片解毒祛邪下行;寒热错杂之下痢,用乌梅丸,解毒杀虫以治痢。各方中可加蒲公英、夏枯草、炒银花清热解毒,败酱草清热消肿,薏仁排脓散结,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