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45011300000026

第26章 一山如何容二虎

在博弈中,博弈的终极目标是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均衡点,双方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当然,这个均衡点不是一开始就能够找到的,而是通过反复对弈从而达成的博弈均衡。

在一个群体中,如果个人违背集团认可的均衡点,即使是优秀的个体,也必然被群体所不容,从而不可避免地为群体所抛弃,这就是历史上经常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个人悲剧。为南宋政权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的岳飞最后只能走向毁灭,就是这种个人的博弈均衡点违背了主子认可的均衡从而导致的悲壮结局。

少年的岳飞就显示出在武学方面的天赋。他少时沉默寡言,素有大志,而且“生有神力”,还未成年,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劲弓,能引发八石的腰弩。初随汤阴陈广学“刀技”,无所不精,后随同乡人周侗学骑射,攻读《孙子兵法》,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少年,深受乡人赞赏。靖康元年(1126年)冬,金军围攻北宋首都开封,岳飞应募从军。在战乱中,他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受到当时东京留守宗泽的赏识,加以点拨指引,使岳飞的军事才能迅速提高。

岳飞的杰出贡献就表现在他百战百胜,彻底粉碎了金灭亡南宋政权的企图。当时的南宋政权与金政权是一场实力不相当的博弈,由于北宋统治者的腐败,使刚刚兴起的金挟灭亡辽的余威迅速攻下汴梁,北宋二帝及无数的王公大臣都成为金国的战利品。灭亡北宋后的金不可一世,认为兵锋所至,所向披靡,平定南方,彻底击溃宋朝的残余力量指日可待。事实上,当时的形势也的确如此,当时人有所谓“六如”说,便是典型代表。六如是指:金军“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

面对金军的迅猛攻势,南宋的最高统治者的确表现得不堪一击。1127年,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权,改元建炎。在此后的几年,赵构是惶惶然若丧家之犬,被金军赶得狼奔豕突,甚至带着几个臣僚坐着船在海上漂荡。然而,由于深受民族迫害的百姓纷纷起来反抗,使金军受到极大的阻力,岳飞和其他将领的杰出表现,则使金征服南宋的梦想破灭。

1129年六月,岳飞率部到建康,此后转战茅山地区,随后进驻宜兴,收编散兵,整顿军纪,安定了局势。1130年春,金军追击宋高宗到东海,未能追到,向北退军,岳飞率部猛烈攻击金军,收复了建康。1131年七月,岳飞升任神武右副军统制,十二月,岳飞再升为神武副军都统制。

1132年,岳飞率部讨伐游寇曹成,收降了曹成部将杨再兴,这时的岳家军已是一支二万四千人的大军。1133年,岳飞镇压和收编了农民起义军,实力继续壮大。1134年岳飞仅用了三个月,就收复襄、邓等六州郡。在战斗中,岳家军作战英勇,纪律严明,素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1135年,岳飞镇压了钟相、杨么起义军,收编了几万起义军和几支政府军,岳家军扩大为一支十万人左右的大军。

岳飞领导的岳家军实力壮大后,给金军更猛烈的打击。1136年,宰相兼都督诸路军马张浚组织岳飞、韩世忠、张俊四路军马进攻中原。七月,岳飞进驻襄阳,随即发兵北伐,东路军牛皋连克镇汝军、蔡州,西路军王贵、董先攻占卢氏、商州、栾川、伊阳等地,距洛阳只有百余里。九月,由于粮运不继,只得退兵。

由于以岳家军为首的南宋军民的奋勇抗击,金国进攻,南宋防御的博弈虽然损失大的仍是南宋,但也给金军以巨大的创伤,金出现了“主战派”和“主和派”的对立,而南宋主动进攻也不现实,于是双方出现“和谈”的均衡基础。1137年十一月,金朝废掉伪齐,将伪齐统治区划归南宋,换取南宋的臣服,这正是宋高宗求之不得的。次年三月,即任命奸臣秦桧为右相,主持投降求和活动。

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这样南宋也出现了以岳飞为主的“主战派”和以南宋最高统治者为主的“主和派”。

1140年5月,金以兀术为代表的主战派占据上风,撕毁和约,四路伐宋。岳飞令所部一支分路进攻河南,一支重返河北,自己率主力从正面向汴京推进。40多天,先后收复陈州等重镇。

7月初,岳家军与兀术率领的金军主力在郾城决战。兀术以有“常胜军”之称的“铁塔兵”、“拐子马”袭来。“铁塔兵”由三千余头戴双层铁盔、身披重甲的骑兵组成,每推进一段,后面便置障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正面冲锋时,犹如一道铁墙。左右两翼配备轻骑兵一万五千,常在战斗最激烈时突然出击,称“拐子马”。

待敌军临近,岳飞指挥经过专门训练的步兵手持“麻扎刀”和大斧专砍马腿,使敌人仰马翻。从午后直战至天黑,金军大败。接着,在颖昌再杀退兀术的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金军全线崩溃,副帅毙命,兀术败逃。此时,南宋的形势达到抗击金军以来的最高潮。

但是,此时南宋和金的主和势力都占据了上风。兀术政变成功、撕毁和议,就搞了战与和的两手,他在军事失利后,扬言要让钦宗来做皇帝,和南方的高宗对立。让钦宗“安坐汴京,其礼无有弟与兄争”,金人对汴京的百姓说:“让你们的旧主人来坐这个江山。”兀术把钦宗当一张王牌和宋高宗斗。

宋高宗本身就畏敌如虎,更贪恋自己的皇位,如果金真的推出宋钦宗这张牌,他的皇位是无论如何也难以稳定。而此时金国虽然战败,仍具有强大实力。岳家军取得胜利,但其他的几路宋军皆败。所以,双方最高当权人都倾心于“和”,其博弈形势:

这时候宋、金实力相当,犹如两只斗鸡,继续拼死相斗,鹿死谁手,实在难以预料。但必然双方损失惨重,如果一方主战,一方主和,主和一方损失必然巨大。

这时候,金灭宋已经证实没有可能。而宋自保有余,但能够与金作战百战百胜的军队只有岳飞一支,所以,宋灭金也不太可能,但收复北宋旧有的疆域不是没有可能。

然而,此时金手中拥有致宋高宗于死地的一张牌,使其铁心求和。而此时双方讲和,对双方最高统治者而言,都是一种完美的均衡。对金来说,无法全部吞下南宋,只能退而谋其次,谋求财富。对于南宋高宗来说,用“金钱和称臣”换取和平,既可以保住皇位,又可以把巨大的战争开支用来享乐。

而此时的岳飞呢?他虽然是一个军事天才,却在政治上一无所知。他在一篇题词中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喋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对于金国,他要“尽屠夷种”,对于南宋最高统治者,他试图“迎二圣归京阙”。

这些志向,在岳飞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但在双方最高统治者看来,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在双方找到了纳什均衡,都想言和的时候,岳飞却锐意北伐,上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这时候的岳飞已经成为双方达成均衡的阻力。这就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迫使岳飞退兵,1141年,高宗解除了岳飞兵权。八月,岳飞被迫辞去枢密副使。九月,秦桧伙同张俊收买岳飞的部将王俊、王贵,诬告岳飞、张宪、岳云谋反。此时,金军再次南侵,迫使南宋求和,兀术还提出以杀害岳飞作为议和条件。十一月,高宗向金称臣,订立“绍兴和议”。

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秦桧竟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杀害于大理寺狱,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时年仅三十九岁。岳飞不是死在秦桧手中,也不是死在宋高宗手中,而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志向与自己所在阵营和敌对阵营都相左的时候,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他是死在自己手中,是死在博弈均衡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