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博弈人生:中国历史人物的博弈论解读
45011300000049

第49章 不结果实的花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并不乏有起自平民而荣登宝座的皇帝,像刘邦凭借三尺宝剑,硬是从花了五百多年才统一中国的嬴氏家族手中取得了天下,建立了自己的刘氏王朝。朱元璋一个和尚,建立了大明帝国。他们都以开国的一代君主享名青史,但却少有出身寒微而力挽狂澜的宰相,张居正就是罕见的一位。他从秀才、举人、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从平民中崛起,在明万历王朝期间当了十年首辅,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人们赞扬他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救时宰相,在他身后,既没有能够挽救自己的家族,也没有能够挽救自己效忠的王朝,他所有的心血都宛如不结果实的花,虽然艳丽异常,却有始无终,这原因到底何在?如果从博弈的角度来看,他到底输在什么地方呢?

张居正出身湖北江陵的农家,自幼就以神童蜚声乡里,十岁通读四书五经,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可以中举,主考官害怕他过早锋芒毕露,反而损害未来发展,故意使他落榜,以致使他十六岁才成为举人,但也是当时最年轻的举人。

作为封建士大夫,张居正以救国为己任,通过十几年的宦海沉浮,他已经成为朝廷的重臣。在同僚沉醉歌台舞榭的日子里,他闭门谢客,攻读历朝典章,剖析政务,探索救国兴邦之道;甚至在告病回乡休假的三年间,不辞辛劳走访民间疾苦,立志要廓清天下之患。

隆庆六年(1572),意外的机遇来了,这年皇帝病故,遗诏命高拱、张居正、高仪共同辅佐十岁的小皇帝朱翊钧,这就是日后的明神宗。高拱是首辅,为人骄横,在他心目中张居正是下属,高仪年迈多病,都不是自己的对手,唯一能与之争权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在高、冯斗争中,张居正趁机联合冯保,挤走高拱,这年高仪病逝,得以循序升为首辅。这就是说,张居正能够一展胸中韬略,得益于他的博弈对手太弱。

张居正掌权之后,就着手实施他酝酿已久的改革,改革的成就有目共睹。嘉靖末年国家粮仓不足一年之储,改革前财政空虚,入不敷出,赤字超过三分之一,改革后国家储粮可支十年,国库积银四百万两。《明通鉴》赞誉:“是时,帑藏充盈,国最完备。”

在张居正这场改革中,他是一个处于绝对优势的博弈者。明朝的宦官当权在历史上是有名的,但隆庆时宫中掌权的宦官冯保还算识大体,支持张居正的改革;宫中的两位皇太后也非常理智,放手让张居正改革。至于张居正的主要博弈对手,明神宗年龄尚幼,更是对张的主张言听计从。这就使张居正在改革中处于信息博弈优势,加上他刚猛的改革魄力,使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然而,造成张居正家族悲剧,使这位伟大改革家心血付之东流的关键却在于张居正没有处理好他与那位小皇帝的博弈关系。他们本来可以进行一场非常成功的合作性博弈,但最终的结局却演变成一场双输的博弈。这里面除了博弈双方的性格因素外,“相权”与“皇权”的不容性才是导致了这场博弈失败的主要原因。

张居正本来是个胸怀大志之人,他不仅要拯救天下,拯救时弊,使衰败的大明帝国重新获得生命力,还要为大明帝国培养一位明君。他当仁不让地负责起年仅十岁的小皇帝的教育。

在教育方面,张居正不遗余力,他根据儿童喜欢视图的心理,编了一本有图有文的历史故事书,叫做《帝鉴图说》,把历史上的明君昏君、美政暴政都用图画出,加以文字说明,每天给神宗讲解。他对小皇帝的饮食起居,一举一动都加以注意,严格培养一位未来明君的言行举止。可以说,张居正对这位帝王学生是费了无数的心思。

然而,张居正忘记了,他的学生是一位帝王。张居正真的像严师一样训斥明神宗,使明神宗对这位老师又敬又畏。帝王最渴望的就是自己的权势,而张居正的权力实在太集中了。

明神宗渐渐长大起来,反而闲得没事干。有一次,神宗喝醉了酒,无缘无故把两个小太监打得半死。这件事让太后知道了,马上把明神宗找来,狠狠地责备一顿,还叫左右拿《汉书·霍光传》叫神宗读。当他读到昌邑王刘贺即位后,行为不检点,被太后和霍光废掉皇位的情节,想到现在的张居正的地位就像当年的霍光一样,吓得浑身哆嗦,跪在太后面前求饶。这位失去权力的帝王可能意识到权势对帝王何等的重要,他觉得本来属于他的东西却被张居正夺走了。这时,这对君臣的博弈已经悄悄发生变化。

后来,张居正做主,把一些引诱神宗胡闹的太监全部赶走,太后还让张居正代神宗起草了罪己诏。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是明神宗对张居正,已经从惧怕发展到怀恨了。

张居正忘记了,他的学生是帝王,是一位未来执掌天下的皇帝,而不是一位普通的学生。他对自己的老师角色太过于投入了,一味严峻的要求,同时把整个明朝的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这最终导致明神宗对他由信任――畏惧――怨恨,特别是他总是用清廉、质朴来教导神宗,而当张居正猝然死去,长期受到压制的官僚疯狂反扑,他们罗列张居正的种种罪状,当神宗得知张居正家中黄金珍宝无数时,张居正所教导的清廉、质朴,过去在他心目中正直的形象,所有一切在明神宗看来都是虚伪的,张居正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的。于是,在张居正死后不到一年,他所实施的一切改革都被明神宗废黜。张居正的改革成了不结果实的花。

在这场博弈中,在皇帝看来,天下是他的私产,他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但明神宗却没有意识到,就是他的任性而为,使他的天下失去了“中兴”的机会,在他死后仅仅二十二年,明朝就轰然崩溃,他和张居正的博弈成了彻头彻尾的双输博弈。这是张居正没有料到的,也是明神宗没有料到的,但却是博弈规则可以看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