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作为的人有三种可借鉴的事物,就是历史、人物和镜子。
不知来,视诸往。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
如果不知道未来,可以回顾过去的历史。
福之本生于忧,而祸起于喜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竹林》
幸福来自于居安思危,祸患由得意洋洋引起。
前车覆而未远兮,后乘躯而竞及。
——汉·蔡邕《述行赋》
前面的车翻了而距后面的车不远,但后面的车却竞相追赶。喻指不知借鉴前车倾覆的教训。
患生于忿怒,祸起于纤微。
——汉·韩婴《韩诗外传》
忧患生于忿怒,祸害由细微的小事引起。
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
明亮的镜子,可以用来审视自己的体形容貌;过去的事情,可以用来了解现今。
万物之有灾,人妖最可畏。
——汉·韩婴《韩诗外传》
世间万事万物的灾害,以人为的灾害最为可怕。
身不善而怨他人,不亦远乎?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
——汉·韩婴《韩诗外传》
自己有错误去埋怨别人,岂不是离原因太远了吗?祸患来临才呼天喊地,岂不是太迟了吗?
官怠于有成,病加于小愈,祸生于懈惰。
——汉·韩婴《韩诗外传》
官吏工作不积极往往因为工作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病情加重往往是因为症状稍有减轻就不加重视,灾祸产生于懈怠而放松警惕。
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外传》
高空翱翔的飞鸟,死于贪图美味的食物;深水之中的游鱼,死在芳香的诱饵上。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汉·孔融《临终诗》
长长的河堤崩溃从蚁穴开始,高山崩塌是因为猿猴的洞穴造成的。喻指要防微杜渐。
平不肆险,安不忘危。
——汉·扬雄《长杨赋》
平安无事时不放松对危险的警惕,安定时不忘记危难。
于兴必虑衰,安必思危。
——汉·司马相如《封禅文》
兴盛发达时要考虑到衰亡,安定时要想到危险。
安宁勿懈堕,有事不迫遽。
——汉·仲长统《昌言》
平安无事时不能松懈警觉,事发时不要急迫慌张。
安舒沉重者,患在后时。
——汉·仲长统《昌言》
过于追求安逸舒适生活而不能自拔的人,可忧虑的是他今后的日子。
山陵之祸,起于毫芒。
——汉·李尤《戟铭》
像高山那样大的灾祸,起固于微小的事情。
好船者溺,好骑者堕。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
善长驾船的人往往被淹死,善长骑马的人常常会摔下马。喻指能者容易掉以轻心。
权轻重者,不失黍累。
——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
权衡轻重的人,不放过极小的数量。喻指不能轻视小差错。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汉·班固《汉书·京房传》
后世之人看待今天的人,就像今天的人看待古人一样。喻指要吸取前车之鉴。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汉·班固《汉书·枚乘传》
福祸的产生都是有根源的。除去这些根源,灾祸还会从哪里产生呢?
防祸于未然。
——汉·班固《汉书·外戚传》
预防祸患在它未发生之前。
祸故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
祸患多隐藏在细微之处,而并发生在人们的疏忽之时。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酒喝得过多就会神智混乱,高兴过了头就会产生悲伤,一切事都是如此。
与覆车同轨者倾。
——汉·黄石公《素书》
同翻倒的车在一个轨道上行驶也会倾倒。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汉·黄石公《素书》
研究历史,验证今天,所以才不迷惑。
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三国·魏·桓范《政要论·节欲》
放纵欲望的人危险,节制欲望的人平安。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灾祸随时都可能降临,谁能保证终身无灾无难呢?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制。
——三国·魏·徐干《中论》
事情不要等发生后才去制止,欲望不要等到萌动后再去克制。
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
明镜可以审察人的形貌,历史可以给今人以经验教训。
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拔,将寻斧柯。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
星星之火不扑灭,到大火时就没办法了;涓涓细流不堵塞,最后将发展成滔滔江河;细小的线不割断,就有可能织成束人的网罗;小小的树苗不拔掉,将来就需要用斧头来砍伐。喻指一切灾祸都要消灭在萌芽之中。
亡之于微。
——三国·魏·嵇康《养生论》
灭亡产生于从细微之处。
富为积蛀,贵为聚怨。
——三国·魏·嵇康《卜疑集》
富有了就会聚积蛀虫,地位高贵了就容易招致怨恨。
厚味来殃,艳色危身;求高反坠,务厚更贫。
——三国·魏·卞兰《座右铭》
吃得太好必招殃,妖艳的女人会危及生命;追求高位反而落到低处,谋求丰厚反而更加贫困。
处大无患者恒多慢,处小有忧者恒思善。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谯周传》
身处高位而无忧患的人往往疏懈怠慢,身处低位而忧患的人常常勤思善虑。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五子传》明亮的镜子可以照出人的体形和容貌,过去的事件可以正确了解今天。
福来有由,祸来有渐。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五子传》幸福的降临有一定的理由,灾祸的到来是从萌芽开始。
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身。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
装载过重就会使船沉向海底,欲望过高就会遭至杀身之祸。
前事不忘,今之良鉴也。
——晋·葛洪《抱朴子·崇教》
过去的经验教训永不忘记,并可作为今天的良好借鉴。
登峻者戒在于穷高,济深者祸生于舟重。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攀登高山峻岭的人切记不能无休止地往高爬,渡深河的祸患来自船太重。
寸火能焚云梦,蚁穴能决大堤。
——晋·葛洪《抱朴子·备阙》
一寸火苗能烧毁云梦之地,小小的蚁穴能使大堤溃决。喻指要防微杜渐。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晋·葛洪《抱朴子·地真》
消除未兴起的祸患,防治没大病之前的小病。
疏广散金以除子孙之祸。
——晋·葛洪《抱朴子·守瘠》
汉朝的疏广散尽家财,为的是使子孙后代没有灾祸。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晋·傅玄《傅子·口铭》
病毒从口中侵入人体,灾祸由口中产生。
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晋·陶渊明《命子》
福与祸都不会轻易的到来。
过此以往,恶睹见其可;安危之理,断可识矣。
——晋·陆机《豪士赋序》
目睹以往的经验教训,就能认识清楚安危的道理。
近情苦自信,君子防未然。
——晋·陆机《君子行》
犯错误的原因是由于过分自信,君子能防患于未然。
积薪若山,纵火其下,火未及燃,一杯之水尚可灭也;及至火猛风起,虽倾河海不能救也。
——晋·杨泉《物理论》
柴草堆积如山,在下面点火,在未燃烧之时,一杯水就可以将其扑灭;到了风起火猛时,就是用江河之水也不能扑灭了。喻指及早消除祸患。
吉凶如纠缠,忧喜相纷绕。
——晋·孙子荆《征西官属送于陟阳侯作诗》吉与凶、忧和喜都是互相依存的。
图匮于丰,防俭于逸。
——晋·潘岳《籍田赋》
防止匮乏在于丰年,防止贫困在安逸之时。
千里之差,失自毫端。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大的差错,起因于最初的毫厘差错。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忠传》
轻是重的开端,小是大的源头,所以大堤溃漏在于蝼蚁穿洞,皮球泄气是由于针尖所致。
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武传》
今天若不考虑以前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向使能瞻前顾后,援镜自戒,则何陷于凶患乎。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假使能瞻前顾后,借镜而自戒,怎么能陷于凶患之中呢?
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
冲毁岩崖的洪水,来源于涓涓细流。喻指应及早消除祸患。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
禁止事态萌芽容易,挽救结果很难,人往往轻忽细微,以至发展到大祸。
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
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大树,都是从葱绿的嫩芽长起来的。
患之所在,非徒在智之不及,又在及而违之者矣。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梁传》
祸患的根源,不在于没有想到,而在于违背客观规律。
善不妄来,灾不空发。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赐传》
善事不是随意来的,灾祸不是凭空产生的。
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
祸患产生于疏忽大意,灾难萌芽于细微之处。
人情慎显而轻昧,忽远而惊近。
——南朝·梁·沈约《宋书·孔琳之传》
人的性情是警惕明显的害处,轻视潜在的隐患,忽视遥远的而重视眼前的。
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
今天看到的古人的经验教训,就像后人也会看到今天的经验教训一样。
居高常虑缺,持满每忧盈。
——南朝·梁·萧统《蒙华林园戒诗》
身居高位要常考虑到失去的时候,盛满时要忧虑溢出来。
塞先于未形,禁欲于危微。
——北齐·刘昼《刘子》
阻塞宜在未显露之前进行,禁止私欲要在其轻微时实行。
祸之所生,必由积怨;过之所始,多因忽小。
——北齐·刘昼《刘子》
祸害的产生,大多由于积怨;过错的开始,多因疏忽小事。
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
——北齐·刘昼《新论·防欲》
外部产生的灾害,比毫毛还细微,人们却注意防范;内部产生的灾害,比泰山还大,人们却不去回避。
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
——隋·王通《文中子·魏相》
听到诽谤的言辞就发怒,这是招致谗言的媒介;听到赞誉的言辞就高兴,这是引诱巧语的媒介。
思知足以自戒。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常思知足以自我警戒。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倘若不居安思危,戒除奢侈崇尚节俭,等于砍伐树根而求树茂盛,堵塞源头而求水长流。
善为屋者,知梁棁之不可以安,故栋梁常存。
——唐·魏征《群书治要·备政》
善长盖房屋的人,知道梁上的短柱不太安全,所以常备有栋梁。喻指有备无患。
祸福相倚,吉凶同域。
——唐·魏征《论时政疏·第三疏》
灾祸与幸福互相依存,吉祥与不幸在同一领域。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终须防。
——唐·杜甫《官池春雁》
大雁虽然高飞云天但仍不觉远,箭矢力量微弱但终须防备。喻指防备小害。
太宗常以人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
——唐·白居易《百炼镜》
太宗常常把人作为镜子,照古代人照现代人就是不照自己的面容。
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
——唐·韩愈《省试颜子不贰过论》
禁止的关键在于开始萌芽之时,杜绝的关键在于未形成之前。
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于历年。
——唐·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
毫厘般的差错,或许会造成巨大的弊病;观测日影的仪器如果出现误差,或许会遗患于多年。
功者自功,祸者自祸。
——唐·柳宗元《天说》
功劳是自己奋斗而来的,灾祸也是自己导致的。
祸至后惧,是诚不知。君子之惧,惧乎未始。
——唐·柳宗元《诫惧箴》
祸害降临后才畏惧,是不聪明的人。聪明的人是在祸患未发生之前畏惧。
谄谀宜惕,正直宜宣。
——唐·柳宗元《斩曲几文》
谄媚奉承应当加以警惕,正直应当加以宣扬。
事至而后求,曷若未至而先备。
——唐·柳宗元《刘叟传》
事到临头再去打算,不如在事情未发生前先就做好准备。
岂知千仞坠,只为一毫差。
——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谁会知道从千仞高处坠落,只是因为有一毫的差错。
邪人必微,邪谋必阴。阴则难明,微则易信。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奸邪的人必然乖巧,奸邪的计谋一定隐秘。隐秘就很难被人看穿,乖巧就很容易被人信任。
福或可以诈取,而祸亦可以苟免。
——唐·刘禹锡《天论》
幸福也许可以通过欺诈得到,而灾祸也可以幸免。
以弭病于将然为先,而攻治为后。
——唐·刘禹锡《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
把预防疾病发生放在首位,而把疾病的治疗放在次要地位。喻指防患于未然。
有味之物,蠹虫必生。
——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
味美的食物,必然会生出蛆虫。
千里之谬,不容秋毫。
——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
千里之差,来自于微小的差错。
祸福之胚胎也,其动甚微。
——唐·刘禹锡《儆舟》
灾祸与幸福在萌芽之时,都是十分微小而不易察觉的。
哀乐不同而不远,吉凶相反而相袭。
——唐·王勃《平台秘略赞十首·规讽九》
悲哀与欢乐虽不同但却相距不远,吉与凶虽然相反但却能同时袭来。
膏肓积乎骄慢,情奔沦乎嗜欲。
——唐·王勃《平台秘略论十首·孝行一》
过失来自于长期骄横傲慢,人的情感趋向于沉沦和嗜欲。
处广以思狭,则广可长广;居治而忘危,则治无常治。
——唐·房玄龄《晋书·武帝纪李世民评语》身处广阔的空间而时刻想着狭窄的境地,宽裕的处境就可以长时间保持;生活在安定的环境而忘记了危险,平安无事就不可能保特长久。
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
——唐·房玄龄《晋书·诸葛长民传》
贫穷困苦常常梦想着升官发财,身处富贵就等于路上了危险的机关。
一世之祸轻,历代之罪重。
——唐·房玄龄《晋书·范汪传附范宁》
一个时代的灾祸算是较轻的,影响千秋万代的罪过则太重了。
毁人者,自毁之;誉人者,自誉之。
——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
诋毁人的人必然自我诋毁;赞誉他人的人,等于自我赞誉。
听误多害,听妄多败。
——唐·皮日休《耳箴》
常听取错误的话会有很多害处,常听取不切实际的话时时招致失败。
察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唐·杜牧《阿房宫赋》
秦王朝来不及对灭亡进行哀悼,而让后人哀悼它;后人哀悼秦王朝的倾覆而不引以为鉴戒,也将使更往后的人来衰悼那些不引为教训的人。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
——唐·杜荀鹤《感寓》
大海波涛汹涌但很浅,小人之心虽小危害却很大。喻指小人之心深不可测。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唐·杜荀鹤《泾溪》
水流平静而又没有石头的地方,经常会听到有沉没船只的事件。
塞一蚁孔而河决息,施一车辖而覆乘止。
——唐·马总《意林》
堵塞一个小小的蚁穴可以使河堤免于溃决,补上一个车零件可以避免翻车的危险。喻指防患于未然。
无与祸邻,祸乃不存。
——唐·马总《意林》
不与灾祸为邻,就不会有灾祸。
前事之不远,后事之元龟。
——唐·张九龄《进千秋节金镜录表》
过去的事离我们不远,可以作为今天的借戒。
鉴往可以昭来。
——唐·张九龄《进千秋节金镜录表》
借鉴过去可以警示将来。
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欢乐不能至极点,至极点就会发生悲哀;私欲不能放纵,纵欲则会出现灾祸。
吉凶在人,岂假阴阳拘忌。
——唐·吴兢《贞观政要·务农》
吉与凶由人本身决定,不是靠占卜算卦而自我禁忌。
鉴貌在乎止水,鉴己在乎哲人。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观看面部容貌要在静止的水前,审视自己要对照贤哲的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用铜做为镜子可以整理衣帽,以历史做为镜子可以知道兴亡替代,以人做为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理直防毁,鉴微在悟。
——唐·陈子昂《素盘盂铭并序》
理直要防备诋毁,鉴微在于醒悟。
处蒲常惮溢,居高本虑倾。
——唐·陈子昂《座右铭》
处在低洼之地常常担心水满之患,处在高位应该顾虑倾倒之祸。
勿信工言子,徒悲荆国人。
——唐·陈子昂《观荆玉篇》
不要相信花言巧语之人,否则只能徒悲楚人卞和被诬陷的事。
理虽万变,可以一观;来事虽悬,易以往卜。
——唐·李延寿《北史·太武五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