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45307300000135

第135章 魏文侯双辞韩赵

战国时的韩、赵、魏是晋国分化的三个国家。《战国策·魏一》《韩非子·说林下》和《资治通鉴·周纪一》记载,有一段时间,韩、赵两国结怨欲战,韩君派人向魏国请求援兵,魏文侯回绝说:“我与赵君是兄弟,不敢借兵给贵国。”不久,赵君也派人向魏国请援,魏文侯回绝说:“我与韩君是兄弟,不敢借兵给贵国。”韩、赵两国从魏国没有借到兵,对魏国很是憎恨。后来,两国知道魏文侯是想以此使他们讲和,都很感激,于是两国尊服魏国。

魏文侯欲阻止韩、赵两国交战,但又不愿以武力去干涉制止,于是在双方请援时采取了中立的立场。他在拒绝请援时将受攻击的另一方称为兄弟,故意表现出与其更为友好的口吻,既未使请援方受到过分刺激,又使他们难于轻易向另一方进攻。

魏文侯拒绝了一国的请援,又显示了与另一结怨国相友好的姿态,必然引起该国的憎恨,这是魏文侯能够预料得到的。然而,在某种交往中,魏文侯并不想得到对方一时的欢心,韩、赵同是自晋分化出来的新诸侯国,国力相当,在战国数雄中不算强大,双方相互攻击,必然两败倶伤,会伤害他们长远的生存利益,对这一点他们迟早会看清楚的。以某种方式阻止他们相互攻击,虽然会使他们一时憎恨,但等他们看清长远的利益后,是必然会得到他们的感激的。尤其是,魏文侯在拒绝请援的方式上是给了两个仇怨之国同样的拒辞,当相互结怨的韩、赵两国知道了对方向魏国请援而被拒绝的情况后,他们又必然会为此高兴,这不仅会抵消他们对魏文侯眼下的憎恨,而且还会增加他们日后对魏文侯的感激。魏文侯双辞韩赵的请援,正是想收到这样的良好效果。

在与相仇怨的两方私下接触中,不是顺着一方说另一方的坏话,而是逆一方的心愿说另一方的好话,固然不能讨人欢心,得罪了两方,但却显示了不好是非、盼人和睦及忠厚处世的君子胸襟。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仇怨,当对立双方的仇怨冲淡或解除后,留给他们的就仅剩下了一个诚实厚道和可亲可信的形象。相反,如果在与相互仇怨的一方接触中,一味投其所好,说另一方的坏话,虽然一时讨得人的欢心,但却容易给人留下待人狡诈、喜弄是非的不诚信印象,人们在愉悦之后会怀疑他是否在别人面前也说了自己的坏话,是否也算计了自己,因而并不能对其建立起应有的信赖。魏文侯在与韩、赵各方的接触中谈论与另一方的兄弟关系,正是显示了自己不喜是非、消弭仇怨、为人和好的淳厚品格,双方虽然恨他,但却在内心信赖他。当韩赵两方看清了自己的长远利益而消减了相互的仇怨时,对魏文侯的憎恨转而变为感激,他们最终尊服自己所感激的信赖者,当是合乎情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