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45307300000136

第136章 梁宋就偷浇楚瓜

战国时梁国(魏国)有一位名叫宋就的大夫。《新序·杂事》中记叙,宋就当年曾为梁国边县之令。与楚国相邻,两国边亭都种着瓜,梁国的人勤奋浇灌,瓜长得很好,楚国人懒惰,不常浇灌,瓜长得不好。楚国的县令为此责备楚亭之人,楚亭人心恶梁亭之瓜,遂晚间偷搔之,致使其瓜死焦。梁亭人发觉此事后,准备晚上去偷搔楚亭之瓜,事前去向宋就请示,宋就回答说:“为什么要这样呢?仇怨,是灾祸的根由。因为别人恨己,自己就报复恨人,这太偏执啦!要我说,你每天晚上去浇灌楚亭的瓜,不要让楚人知道。”梁亭人果然每晚去偷浇楚瓜。楚亭人白天见瓜已浇过,而且瓜长得一天好于一天,很感奇怪,于是偷偷观察,结果发现是梁亭人为他浇瓜,他非常感激,将此事报告了楚边县之令,后来这事一直传到楚王耳中,楚王知道这是梁人暗中相让楚国,觉得梁人很重信义,遂主动和梁国和好。

梁亭的瓜长得很好,因而使相邻的楚亭之瓜相形见劣,当楚亭人为此受到县令责备后,他把怨恨归之于梁亭的人和瓜,于是暗中搔之,令其死焦,以此作为对梁亭之人的报复,也好使自己免去被县令责备的窘境。

楚亭人的搔瓜行为出自内心的嫉妒,他和梁亭人在同样的自然环境下种瓜,本应得到相同的结果,尽管他自己比梁亭人懒惰些,没有在浇灌上做出应有的努力,但他不愿意接受梁亭人之瓜更好的事实。嫉妒正是一个人在自己所经营的事情上,不愿意看到与自己具有可比条件的人超过自己的一种隐秘心理,这一心理的目标是要让嫉妒对象之外的人们对自己做出更高的评价,其心理特点是向外投射自己落后的怨愤情绪,而拒绝寻找造成落后的原因。它出自人自尊自爱的正当要求,是在正当要求的实现上运用了不正当的思路和手段。

宋就不允许梁亭人对楚亭人进行搔瓜的报复,他认为以仇报怨,必使怨恨升级,会导致双方的灾祸。相反,他让梁亭人代替对方浇瓜,采取以德报怨的方式,以期解开双方的怨结。宋就交代梁亭人浇灌楚瓜时勿让楚亭人看见,是有自己考虑的:其一,宋就自然明白浇瓜的行为终究会被楚亭人知道,他也并不想长期隐瞒于楚人,只是他想故意向楚人示以不愿昭彰其功的心理,使楚人发现后愈加感激和内疚。其二,避开楚人而浇瓜,向楚人显示了梁人为瓜不为人的心理,避免了楚人以为梁人讨好自己的错觉,使楚人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双方的关系,会保证楚人的感激程度不受减损。其三,楚亭人正在怨恨梁亭人之时,若发现梁亭人为自己浇瓜,难免产生误会。宋就要以最后的结果感化楚亭人,他要免除不必要的误会,给楚亭人一个意外的惊喜。宋就通过梁亭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消除了楚亭人的无端怨恨,并且向他暗示了种出大瓜的“奥秘”。他采取的方针和策略获得了极好的效果,也为人们消除怨恨和嫉妒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