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45307300000146

第146章 田单攻狄不下

《战国策·齐六》《资治通鉴·周纪四》和《说苑·指武》载,田单任齐相时准备攻狄,他为此去见名士鲁仲连,鲁仲连对他说:“将军想攻狄,那是攻不下的。”田单生气地说:“我曾经率领即墨小城中的败亡之卒,攻破强大的燕军而恢复了齐国,怎么能连狄城也攻不下呢?”于是未向鲁仲连打招呼就上车离去了。田单率大军攻狄,三月都未能攻下,伤亡很多。这时田单又去拜见鲁仲连,请教道:“先生曾说我不能攻下狄城,究竟有什么原因呢?”鲁仲连回答说:“将军那时在即墨,坐下就织蒉编筐,站起则持锹筑墙,鼓动士卒说:‘已经没有退路啦!今日之事,打不胜就要死亡!’那时候将军无贪生之心,士卒有必死的气概,听到鼓动,人人莫不挥泪奋臂欲战,因此能够打败燕国。现在将军有掖邑(时山东掖县)租赋之奉,又有淄上游观之乐,腰间束着黄金,驰骋于淄、渑两河之间,有生存的快乐而没有必死的决心,因此不能取胜。”第二天田单在狄城下鼓励士卒,他率先站在矢石所至的阵地上,亲自击鼓,狄城终于被攻下。

田单是战国时有名的军事战将,他曾以即墨城中的弱兵,打败了强大的燕军,震撼了列国。然而,如此优秀的战将,在任相之后却数月攻不下小小的狄城,这种看似奇怪的现象,局外人鲁仲连早有预察,并向他本人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事后的军事实践也证实了鲁仲连分析的正确性。事情的全过程给予我们不少的启发:

第一,军事争战,乃至于干任何事情,都首先需要一种争胜的决心,一种舍生忘死的气概。自然,有了这种决心和气概,未必事情一定成功;但没有这个决心,事情必定不会成功。一定的决心和气概是事情成功的首要条件。

第二,人们通过艰难的奋斗去追求优裕的生活条件,然而,优裕的生活条件到手后,它往往成了人们继续奋斗的包袱,生活条件越是优裕,奋斗的包袱可能越是沉重。人们只有看轻这种条件,有敢于割舍和抛弃的勇气,才不会使自己陷于背上包袱去奋斗的困难境地。

第三,恶劣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总是人们在本性上希望摆脱的,这一摆脱的行为过程恰好构成了人生的奋斗,因而,恶劣的生活条件往往就是人生奋斗的外部动力。对于有能力创造自我新生的有为之士而言,恶劣的环境终究能够摆脱,因而,恶劣的环境对他们必定是短暂的历程,从而对他们是极为珍贵的生命体验,恶劣环境给予他们奋斗的剌激和人生的教诲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由于恶劣的环境一经摆脱后很难重来,因而一切有为之士应该倍加珍惜自己苦难的历程和苦难的岁月。

老子告诉人们:“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老子·六十九章》)这一“哀兵必胜”的规律决定了田单攻燕和田单攻狄必有不同的结果。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讲,它指出了人生奋斗和一切社会活动中主观勇气的重要,揭示了恶劣环境对人生奋斗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