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45307300000077

第77章 鸡鸣狗盗过函关

战国时秦昭王邀齐国孟尝君田文来秦国,后听信诱言将其拘囚,准备杀害。《史记·孟尝君列传》和《资治通鉴·周纪三》记载了田文门客为使主人解脱厄难而采用的鸡鸣狗盗之策,这两条计策可以说已是人所周知。

为求昭王的一位爱妃帮忙相助,田文一伙需要把已送给昭王的白狐裘从藏库中盗出,再次使用这一礼物,为此使用了狗盗之策。狗盗计的要害是借狗隐身,同时又借犬吠淆乱作盗声音,以迷惑守仓之人。

田文一伙逃至函谷关时正是半夜时分,关吏不闻鸡鸣不开门,门客于是采用了鸡鸣之计。鸡鸣计是利用了群鸡随唱的动物本性,巧仿鸡声,以虚假的鸡鸣倡引真鸡鸣叫,造成“群鸡报晓”的气氛,促使关吏提前开关放行。

狗盗鸡鸣计的实施都是以夜色作掩护的。狗盗计的特点在于隐真,鸡鸣计的特点在于造假。通过隐真和造假,施计人要向不同对象制造视觉和听觉上的错觉,使对方依据错觉对事情的真相做出错误的判断;以利自己行事。鸡鸣计的更为复杂之处在于,施计人以假鸣既造成关吏的错觉,又引诱关上群鸡造成错觉,并以关上群鸡的错觉加重关吏的错觉,以此引起关吏的时间错觉。

人们关于某一事物的思想和判断,终归是以相应的视觉、听觉等感觉为基础而形成的,从感觉到思想判断的形成,中间有许多复杂环节,为诱导受计人对事物做出错误判断,人们常常在感觉之后的中间环节上做文章,这属于一种高智谋的活动。鸡鸣狗盗的实施人没有进行高智谋活动的能力,为营救主人,转而在受计人的感觉获得之前做文章,诱导对方形成错误的感觉,同样达到了使受计人形成错误判断的目的。因为他们从事的主要是高智谋之外的技能性活动,因而常被人们看作雕虫小技而予以蔑视,但事实上,这类技能性计谋活动有着高智谋活动难以代替的优点,常能实现后者不能实现的目标。对这类技能性活动的看轻和蔑视,是民族传统文化中“唯理性”片面思想观念的一次无意识泄露和暴露。

鸡鸣狗盗属于技能性的活动,它向人们展现的是计谋活动的另一个特殊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