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安康历代名人录
45429400000036

第36章 清(20)

字石生,湖北鄂州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入翰林,截取直隶州知州,分发陕西补用。历署邠州、直隶州知州,光绪二十年(1894)权兴安州厘务。好奖掖后进,邑之名士多从之游,如拔萃者有罗秉璋、著名者马文兆等。时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丧权辱国,瑞麟忧愤自尽,时人惜之。门下士罗秉璋挽之曰:“一见便相知,使我及门为弟子,三更何处去,令人拍案哭先生。”盖纪实也。马文兆为经营丧事讫。(纂《重续兴安府志》)

张倬

派名登润,字汉云,紫阳县高桥中坝人。应乡试副榜第一名。光绪二十年(1894)入京任刑部教习。未几以优选人咸安宫任教习,诗文俱佳,尤善书法、楹联制作,求识面者日不暇给接。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随清官出走西安,吏部奏准河南登封县知县,未赴任卒于西安。传世楹联有“月拥南山开镜鉴,风梳巴水织文章”、“文章有价酬知己,岁月无情逼少年”等,尤以“高昂欲横行天下,曼倩喜游戏人间”脍炙人口。(纂紫阳高滩《张氏族谱》)

姜泰祥

字瑞堂,紫阳县芭蕉口人。赏同知衔。博通经史,生平热心公益,款不足者,辄以私财济之。成立外权河义学六处,置租裕款为久远计。规复芭蕉口关庙附设初等小学校,规模壮阔,建筑费数千金,皆泰祥经营之。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河大水,芭蕉口民房淹塌殆尽,泰祥有贮谷数十石幸未漂没,慨然曰:“此天留以救灾也。”按户尽散。明年大荒,祥泰奉委办赈,首捐数百斤以助。二十六年,权河口舟覆,祥泰急募舟捞救,生死俱得所。他如义仓义地、桥渡道路诸善举,靡不捐施督修,孜孜不倦。郡太守童兆蓉赠曰“一乡善士”,御史中丞升允,奖曰“惠普桑梓”。人咸谓名副其实云。(录《紫阳县志》三秦出版社1989)

张筠

字碧岑。浙江建德县进士。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翰林院编修出任兴安府知府。值前太守童兆蓉于百废俱兴之后,因存“萧规曹随”之心。故其下车伊始,观风扃试生童,即以“萧规曹随”命题以见志。迨后事事皆本童公遗意,不劳而理。复以郡多寒士,因推广书院生童膏火,加月课,录取名额;增杂课,并剖俸奖月试前列各卷,文风因之蒸蒸焉。又于江岸修建金镛矶以杀汉水冲刷,用固城基。后建府城隍庙,致之于礼,此皆萦之在人耳目者。秩满擢西安府知府,旋调署陕安道,升云南迤东道。(纂《中国人名大辞典》、《重续兴安府志》)

杨敏

字功甫,镇坪县人。以军功历署镇坪营经制,八仙河把总。性廉正恬静,好莳花种竹,与世无争。年逾百岁,犹喜与后辈谈故事。邑人曾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公恳上峰题请建坊,以彰人瑞。(录《镇坪县乡土志》)

刘洪春

安康县人。生而贫寒,未得从事诗书。第天资明敏,以业石灰窑致富。凡地方善举,如中(津)、西(津)套湾各义渡,皆捐助巨资,不少吝惜。盖好善乐施,天性然也。尝以幼失学为憾,小康后,蓄意资助寒士,而于邑中名士柳元杰、陈行智等辈,皆事之惟谨,以故门前时停长者之车。晚年无子,曾托人往郧西原籍,访求近支不可得,爰决意举所有捐助学校,作士子膏火之用。时有人劝立异姓子为后,或捐庙宇以饭僧道,洪春皆拒之,其伟识卓见实加入一等矣。光绪十一年(1885)冬,具禀县署,略谓:年老无子,愿意置明水旱稞四十余石,乐输于兴贤学舍,作士子膏火之用,不希奖励云云。时知安康县事焦云龙得知。捐资兴学义举,乃出于未尝学问之人。见禀词恳切,又惊又喜,褒勉有加。值邑中士民亦以洪春申明大义,乐善不倦,呈请奖励,焦公遂为之申详各大府上奏,饬准于通衢建牌坊旌表义士。光绪十二年卒,寿六十九岁。葬东药王殿西。每岁仲春。学舍斋长率在舍肄业生童赴茔致祭。现学舍改为高等小学校,由学校教职员率学生合祭,仪如曩时。(节《重续兴安府志》)

刘德全

湖北省谷城县人。光绪十五年(1899)二月以进士任旬阳县知县。任内关心民疾,自奉节俭,做饭常以谷壳作薪。重视教育,到任后,见敷文书院经费拮据,倡议士绅为书院捐置学田,又把东门外官地所收租稞拨给书院,作为师生膏火。并捐俸置山地一分给书院。光绪二十七年(1901)奉令实行新学,主持将敷文书院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并捐置新思潮书籍二十余部。小学堂初设,县内士绅以“洋学”斥之,不肯送子弟来学,刘德全请来邑贤郭焱昌到县内各地游说,终使士绅消除顾虑,送子弟前来就读。光绪二十八年主持纂修《旬阳县志》十四卷,史料丰富,体制颇合志法,参加修志人员多达121人,皆是当时最优秀人材。光绪二十八年七月,调任陕西省咸宁县知县,再任候补直隶州知州。(纂《重续兴安府志》、《旬阳县志》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张兆南

字香初,紫阳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幼聪颖,襟怀卓荦,识解高越,谈当时事,旁若无人。中年博极群书,而于阴阳理数家言,能窥其奥秘。诸多著述,制行纯议,以孝友为先,后以大挑二等授渭南县教谕,卒于任。(参《陕西同官录》、《紫阳县志》)

詹倬高

号石臣,紫阳县人。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贡生,大挑拣选知县四川候补,二十一年署华阳县事。为人勤慎,加意学校,亲加课士,诸生赖之。以忧归,居乡教徒,人称良师。未几卒。(纂《紫阳县志》、《詹石臣先生墓碑》)

杨开甲

字鼎臣,安康县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戊戌变法,停科举,会试改朝考,光绪三十三年(1907)朝考一等,授陆军部主事,面对西方列强在国人之前强横,积极主张尚武精神,提出:“今非人人自为兵不可”。认为团练兵勇不易编练,何如自学,振作精神,讲求各种体操武备求之,乡里拳技师各教其乡,思患预防,皆知爱国,遵官吏约束,如此不俟积款,不必招募,有志者任自为之,久之,风气一变,将为尚武之国,则外强自然不敢窥伺,欺我软弱。因著《尚武丛谈》二卷,《调查人材》一卷,刊刻行世,以劝国人。(纂《尚武丛谈自序》、《重续兴安府志》、《续修陕西通志稿》)

罗秉璋

字稚圭,一字雪堂,安康县人。举人罗钟衡之子。光绪二十三年(1879)丁酉拔贡,朝考以七品小京官用。文思泉涌,下笔万言。意致层出不穷。所为古文,义法精严,是学子长(司马迁)而得其神髓者。诗亦浑浩流利,不愧家学渊源。著有《雪堂诗文集》行世。(纂《重续兴安府志》)

张传多

紫阳高桥中坝人,清进士张鹏翥女公子,排行二,人称张二小姐。幼颖异,过目成诵。光绪八年(1882)甫8龄,即聘紫阳贡生汪南樵设塾授经,几年间熟读《四书》《五经》及唐宋诗词,能文能诗,人称才女。13岁随父去江西任上,师当地名宿段友兰,开始接触一些颇具才华的宦家女子,诗歌互答,名声大震。光绪十八年(1892)父任满回乡,与紫阳洞河庙沟望族卢楚衡结婚,生一女。夫妻感情不合,囿于封建礼教,忧郁成疾。赴兴安府就医。兴安士绅慕名延聘为兴安女子学堂教习,遂寓居安康。教书之暇,辄有吟咏。其中最能反映她此时境遇的诗如“谈何容易学攻诗,病起多慵得句迟。瘦影怕从明镜见,幽情诉与白鸥知。楼台怅望三更雁,身外难抛一局棋。常对芙蓉窥玉镜,文章自古忌蛾眉。”著有《柳絮新声集》、《女贞箴》、辑录有《集女弟子诗》等书传世。(纂《紫阳县文史资料》、紫阳高滩桥《张氏族谱》)

高赓恩

字腊亭,直隶宁河人。进士。光绪二十四年(1898)七月,由詹事府司经局洗马任陕安兵备道。莅任即以振兴文教为己任,巡视兴安、汉中两郡“观风整俗”,选生童文艺优者,刻板发往各属以旌宠之。每月增设经、史古课,发题兴安府,散给书院肄业生童。卷由兴安府封转道署,赓恩亲加窜改,品荐甲乙,剖俸奖励。殷殷启迪,不异父兄于子弟。并印发《二曲集》分赠诸生及各属吏,以端士习。又以汉江黄金峡以下诸险滩,盗匪扰害行旅货船,创设炮舰四艘以卫商船,兴汉两属商贾尤利赖之。石泉孝子曾福荣,割肝愈母疾,赓恩为作《孝子行》以传其事。二十五年三月十二日,以奉诏补四品京堂为大阿哥师傅,赴京供职去。士林惜之,以故沾其教者称道弗衰,于以见赓恩之流泽汉南孔长也。(节《南郑县志》、《重续兴安府志》)

关觐光

湖北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举人任安康县知县,勤劳任事、知府金文同筹办中小学堂,设学务经费局,谕觐光筹款,觐光不愿伤民,而最恨吸食鸦片膏者,乃于贩土膏者按月包纳坐贾厘金,对种植烟地亩,除完纳地税外,每亩加一两,士民称快。二十九年被害,死于任所。(纂《重续兴安府志》、阮善继《明府关公觐光行状》)

陈雄藩

字少湍,安康县人。庠生,幼即倜傥不羁,卓荦有大志。母朱氏,督率最严,尝于盛夏时鞭打雄藩,命其在鞭打的皮肤上用墨书写:“痛肌肤,益神智”六字以示不忘。后弃举子业,以军功起家,光绪己丑(1889)以平甘肃乱功,蒙董帅福祥、奎使星甫保举知府衔,赏戴花翎,以直隶州知州分发贵州试用。会义和团事起,蒙李秉衡、李少荃会奏,留直隶补用。庚子(1900)败衄,两官西幸,和议告成,赔款割地,辱国实甚。雄藩愤甚,当即著文论道:“中国财力已竭东南,非开发西北富源,不足以富国图强。”故津津然以修陕西铁路,开发延长石油三致意焉。使当日采用其言,何致见困于强敌。辛丑(1901)署理宝坻县事,修残补废,循声鹊起。壬寅(1902)调署密云知县,密云当冲要,与提督、副都统同城,号难治邑。时满清政治不纲,奸民玩法,豪滑四伏。雄藩侦悉,置二三非常奸恶之徒于法,奸民始敛迹,民风以淳。适奉新令兴学,雄藩奉令后,即如限成立初小学堂四十余处,建设高小学堂,规模宏敞。雄藩自为文记之,事具其所著《密云办学档案》中。随上谕各县创办巡警,款则令其自筹。邻邑皆意存观望,雄藩独如期完成。并编制四乡保甲,寓行巡警于民法。复设巡警马队,搜查四乡,盗贼无所容足。讼清俗美,治化大行。欧美使节谓:“中国州县皆能如雄藩,不难转弱为强。”是年以卓异荐,蒙两宫传谕嘉奖,调署东安县事。方谓可望实授,殊署东安未久,同官以相形见拙,贿御史诬雄藩严惩豪滑为草菅人命而落职,致其所负雄才大略未克展于世,士论惜之。罢官后,旅居京师,时抒伟论于报端,以泄其抑郁不平之气。迨后,权奸盗国,忧愤成疾,殁于京寓。著有《原警察》、《丁未秋冬之政见》、《箓景堂诗文集》。(纂《密云办学档案》、《德政碑》、《篆景堂诗文集》、《重续兴安府志》)

金文同

字书舲,甘肃皋兰县人。进士,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户部郎中,扈从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西巡,简任兴安府知府。工古文词,课士亲拔甲乙。其时实行新政,凡中学、师范以及中等农业、警察各新政皆筹款兴办。三十年(1904)秩满卸任,三十二年回任。先是三十一年曾创办兴安中学堂于关南书院南,工未竣。金文同回任后,复加整顿,添招班次,校舍不能容,爰移入学使行署,以中学堂旧地为师范学堂。并奉部令,在兴安筹设劝学处一所。奔忙上下,劳怨弗辞。而前守(童兆蓉)所办各善政,如平粜、质铺,皆重订章程,勤加稽查。于奉行不力官员,不恤情面,严加申饬。前守义举,不致废坠,尤为善于守成继往,故人称为长者。(纂《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重续兴安府志》)

曾宪勋

字钦尧,安康县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分发广西任知县。民国初,调陕西长安县知县,并任省参议会议长。才思敏捷。1926年刘镇华围西安,城内军民死亡无数。解围后,为阵亡军民开追悼会,应邀代人拟挽联云:“脑沥沥,谁所监?骨皑皑,谁所侮?此愁千古,此冢千古;魂渺渺,何由招?恨绵绵,何由消?敢告同胞,敢告同胞。”(纂《重续兴安府志》、《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常聘三

字子徵,安康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兴安府学优贡生。敦品笃学,道德学问,无有及者。曾主安康岭南书院讲席,讲述先贤嘉言懿行,恒以立品为诸生勉,人称良师。复关心乡梓民生疾苦,在邑北乡创建互助会,帮助山农耕凿,劝城中商贾下乡收购,俾以有易无,农人便之。著有《四松堂集》行世。(纂《四松堂集》、《重续兴安府志》)

龚慎徽

湖南巴陵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以监生署砖坪抚民厅通判,时值废科举改学制,奔走于四乡,筹募资金设立小学堂,四乡小学堂始先后成立,慎徽之力也。(纂《砖坪厅志》、《重续兴安府志》)

爱星阿

满州正蓝旗人,宣统元年(1909)由翻译进士任兴安府知府。性谨厚朴雅,为政以实心。《学部奏定学堂章程》颁行各府州县后,即全力奉行之。宣统二年,就关南书院旧址着手筹设兴安中等农业学堂,捐俸金置新城东门外坝地十余亩桑园,内建办公室三间,夫役室二间,俾农业学堂诸生学以致用。(纂《重续兴安府志》)

李汝鹤

字云白,一字季仙。江苏丰县人。以岁贡生中光绪己卯科举人,癸未(光绪九年)成进士,即用知县,分发陕西。光绪三十年(1904)由周至调署石泉。勤于政事,实惠及民。适邑大旱。汝鹤躬自祷雨云雾山,直登其巅,甘霖立霈,因赋诗以记,中有“生平自信能安命,不为苍生不祷求”之句。历署延川、永寿、户县、略阳等县事,所至皆有惠政。汝鹤官秦几二十年,清廉自矢,不取非分。及殁,贫不能归柩。著有《企皋诗存》六卷。阳湖巢凤冈序其诗曰:“云白官陕廿载,历宰诸邑,绰有政声,可传者大,何有于诗。然诗之一道,原与政通,云白居官慈祥,岂第必形之于政,故其发为韵语,缠绵悱恻,亦时时流露于其间。其诗传,其政亦因之而传矣。”(节《陕西同官录》、《企皋诗存》、《重续兴安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