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汉语汉字东方文学(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6199600000015

第15章 汉字部首何其多

80%的汉字是形声字。形声字一般有意符和音符两个部分。把意符相同的汉字归拢成一部分,并拿一个字作为这一部分的领头,这个汉字就是这一部分的部首。如吐、吓、唱、嘴、吟、吵……都有一个意符“口”,归拢在一起,“口”就是部首。

部首的创制人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他编纂的《说文解字》共收集9353个汉字。他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特点,将这些汉字加以归类。一类就是一部,一共归纳出540个部,每部都把一个共同的构字部件拿出来,作为这一部的代表,在排列时将它列为这一部的第一个字,这第一个字就成为部首。

许慎所列540个部首有两个明显的弱点:1.太多太细。2.排列原则不好掌握。许慎当时使用的是篆体汉字,不能像楷书那样有明显的笔画可数,不可能按笔画来排列,因而许慎用“据形系联”(即按形联系)的办法来排列。这样,往往一个部首的排列次序,全无次序和规律可言,查阅一个汉字,往往要检阅全篇。

南朝顾野王编撰的《玉篇》,对许慎540个部首作了一些调整,它使用的是按义归类排列的办法。归纳成542个部首。

明代梅膺祚《字汇》,部首和部首的排列有了很大的改进,只设置了214个部首,且按笔画多少排列,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这种方法,为后来的字典、词典部首的使用和排列奠定了基础。

清代的《康熙字典》、近代的《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等工具书都沿用了《字汇》214个部首及其按笔画多少排列的方法。

旧部首确立的原则是“从义归部”。旧部首的位置不固定,如“明”“牧”同是左右结构,但“明”属“日”部,“牧”属“文”部。有的字的部首也很难确定,如“罢”属“网”部,往往给查字带来不便。

1954年出版的《新华字典》对旧部首系统作了改革。凡一个字的几个组成部分都具备部首资格的,实行多开门的办法。如“刖”属“月”部,也属“刂”部,部首不变形。另立“刂”部,不属“月”部。为适应汉字简化的新情况,一部分部首另立简化部首,如“鸟”另立“鸟”部。

1964年,由文化部、教育部、文改会和语言研究所联合组织的查字法整理工作组制定了一个新的《部首查字法》(草案)。这个草案对旧部首作了删、合、分、改、增五个方面的调整,部首定为250部。确立“依据字形定部”的原则,取上、下、左、右、外、左上角等部位作部首。部首位置固定。除按部首排列外,辅以笔画笔形的编排。

1962年修订的《新华字典》设191个部首,1972年再次修订的《新华字典》改为189部。1978年《现代汉语词典》也是189部。1979年新版《辞海》设250部。

1983年7月,文改会和文化部出版局联合主持下,建立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汉语大字典编纂处、语言研究所词典室人员组成的统一汉字部首排检法工作组。这个工作组拟订的《统一汉字部首排检法草案》,选用了201个部首。

根据以上字书、辞书统计,除相同的部首以外,至今出现过的部首共有597个,其中比较常用的有200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