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汉语汉字东方文学(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6199600000003

第3章 从原始文字到甲骨文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种文字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汉字由于是一种独立创造的文字,所以它是在经历了相当长时期的原始文字阶段以后,才发展成为完整的文字体系的。

在原始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已经在以图画、符号等记事表意了。这些方法可以用来为一些词造字。有些词的意义可以用抽象的图形来表示,如汉字最初以“口”来表示“方”“圆”这两个词。古汉字里袭用原始的划道道的记数方法的“一”“二”“三”这几个数字,其字形也可以认为是抽象图形。在原始文字阶段,文字和图画大概是长期混在一起使用,两者的界线并不明确。在文字刚刚开始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尝试用表意的方法创造表意字,但有许多词是难以表意的。对于难以为它们造表意字的词,人们就分别为它们规定某种记号作为文字。在文字形成过程刚开始的时候,通常是会有少量流行的记号被吸收成为文字符号的。古汉字里“×”(五)“^”(六)、“+”(七)“八”(八)这几个数字的前身,大概就是原始社会前期用来记数的记号。但要进一步新造很多记号字却是有困难的。因此,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困难,人们又采用了表音的方法即文字学上所说的假借方法,用某字表达另一同音但不同义的字。表意造字法和假借方法应该是同时期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跟图画有明确界线的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具体标志。假借方法的普遍应用大大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但是假借字多起来以后,被假借的字原来有自己所代表的词,同时又被假借来记录同音或音近的词,而且假借它的词可以有好几个,这就容易引起字义混淆现象。为此,人们进一步创造出形声字,即由表音的符号和指示字义的符号一起组字,表音部分称为声旁,表意部分称为音旁。形声字起初都是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指示字义的意符或音符而产生的。就汉字的情况来看,直到它已经成熟之后,这仍是形声字产生的主要途径。形声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文字表达语言的明确性,是文字体系形成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在形声字出现之后,原始文字大概还经过了多方面的改进,才最后发展成为能够完整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

据目前推测,汉字形成过程大约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的中期,到夏商之际即公元前17世纪前后,形成了完整的文字体系。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商代后期商王室用于占卜而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在已发现的甲骨文里,最重要的是殷墟甲骨文。它发现于商代后期王都的遗址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此外,在山西、陕西一带也发现有字甲骨,是周代的遗物。因此甲骨文应当是商周时代的文字。迄今为止,总计共出土甲骨十五万片以上,分别收藏于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澳门地区,还有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德国、瑞士、比利时、荷兰、瑞典、韩国等国家。甲骨文在很大程度上沿用图画的写实手法,不少字保留了图画文字的特点、象形的程度较高,由于处于文字使用的早期阶段,甲骨文的形体结构没有定型化。有些字有几种不同的写法,有的偏旁不固定,可以变换;书写款式没有一定规范,可以正写、反写,还可以倒写、斜写;字的大小不一,随形体的繁简而变化,还有把两三个字写在一起的合文。不过总的说来,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它以象形、假借、形声为主要造字方法。今天的汉字,仍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从语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句子形式、结构序位也与后代语法基本一致。由于商王几乎每事必卜,所以殷墟甲骨文内容涉及商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甲骨文的研究自20世纪以来一直是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