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创造中华美食(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46199900000063

第63章 年糕的来历

年糕是人们喜爱的节日点心,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用米粉蒸制而成的块状食品,也有用麦粉或豆粉掺和制成的。年糕分南式、北式两种。南式以广东、苏州年糕为最好,它香味纯正,口感细腻,不软不硬,煮时不融,煎时不化,深受人民的喜爱。

相传吃年糕的风俗起源于春秋时期的苏州一带。当时,苏州是吴国的都城,吴王阖闾从当时的军事需要出发,命大将伍子胥筑城,称之为“阖闾大城”。城垣建成后,吴王大喜,召集众将欢宴庆功。从此,吴王以为有城垣的威力,全然不把敌方放在心上,整天沉湎于酒色之中。大将伍子胥多次进谏不成,便悄悄对随从说:“我死后,如国家遭难,民饥无食,可往相国门城下掘地三尺得食。”后来,伍子胥遭诬陷,自刎身死,吴国亡于越国。越王后期政局动荡,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这时,伍子胥的随从想起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带领众民前往相国门侧城掘地,发现相国门的城砖不是用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后做成的“砖”。这些“砖”救了许多穷人的命。

从此,为了铭记伍子胥的功绩,人们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户户吃年糕。后来,这种风俗逐渐在全国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