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46346500000027

第27章 颐山雷颐

艮上震下

【原文】

颐①:贞吉。观颐,自求口实②。

【注释】

①颐,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上震下)。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震,震为雷,雷出山中,正是春暖之际,天地养育万物之时。在《易卦》看来正喻圣人依时养贤育民,贤人修德养身。所以卦名曰颐。颐,《尔雅·释诂》:“颐,养也。”

②口实,口粮,自求口实,犹言自谋口粮。

【译文】

颐卦:占卜得吉兆。研究颐养之道,在于自食其力。

【原文】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译文】

《彖辞》说:颐卦卦辞讲,“贞正吉利”,意思是依循正道颐养人,我则吉利。“观审颐养”,就是观察所颐养的对象。“自食其力”,就是观察他怎样养活自己。天地养育万物,圣人颐养贤人,养育万民。颐养物我不失其时,这是多么伟大!

【原文】

《象》曰:山下有雷①,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注释】

①山下有雷,古人认为天暖之时,雷生于地,震动万物,萌发生长。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震为雷,雷出山中,万物萌发,这是颐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思生养之不易,从而谨慎言语,避免灾祸。节制饮食,修身养性。

【原文】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①,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注释】

①舍,放置。灵龟,李镜池说:“代指财宝,财富。这原是占卜用的,十分贵重。”朵颐,李镜池说:“颐颔丰满,圆鼓鼓的,像花朵一样。这是丰衣足食的象征。”

【译文】

初九:自己储藏着大量的财宝,还要羡嫉人家的财物,必遭凶险之事。

《象辞》说:羡嫉人家的财物,这不是高尚的行为。

【原文】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①。颐征②,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注释】

①颠,高亨说:“借为填,塞也。填颐,纳食物子腮中。”拂,李镜池说:“借为,声通。,击也(《说文》),斫也(《广雅·释言》)。”经,《广雅·释言》:“径也”,指阡陌。拂经,这里指垦荒开田。

②颐,颐养。征,征伐,攻击。颐征,犹言为了生计而去抢劫别人。

【译文】

六二:为了糊口,就得在山坡上开荒种地。为了生计而去抢劫别人,这是凶险之事。

《象辞》说:六二爻辞说抢劫则凶,因为这种行径违反道义。

【原文】

六三:拂颐①,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往。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注释】

①拂,违背。颐,这里指颐养之道。

【译文】

六三:违背养生正道,靠歪门邪道过活,占问得凶兆。十年都得倒霉,永无好处。

《象辞》说:十年都得倒霉,因为这种行为大有悖于道义。

【原文】

六四:颠颐①,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②,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③。

【注释】

①颠,声假为填。颠颐,犹言糊口。

②《释文》:“逐逐,荀作悠悠”。安然自得之貌。

③光,借为广。上,君上。施,施舍。

【译文】

六四:所求不过糊口,害人之心不可存,吉利。虎视眈眈,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样就可以安享天年,悠然自得,无灾祸。

《象辞》:所求不过糊口,之所以吉利,因为君上施舍甚广,足以养民。

【原文】

六五:拂经①,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注释】

①拂,借为。经,即径,阡陌。拂经,指开荒种地。

【译文】

六五:开荒种地,平居度日,占问得吉兆。筮遇此爻,不可涉水渡河。

《象辞》说:平居守正,之所以吉利,因为其人安分循道,服从君上。

【原文】

上九:由颐①,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注释】

①由,遵循。颐,颐养之道。

【译文】

上九:遵循生活正道,先艰难而终吉利。筮遇此爻,有利于涉水渡河。

《象辞》说:遵循生活正道,先艰难而终吉利,因为善良之人终得善报。

【解析】

人间正道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劳动者不得食,不劳而获要遭天谴。我们的老祖先深明此大义,在这一卦中反复申明这个道理。

农业社会的生存之道就是如此:奖勤罚懒。巧取豪夺不仅不是生存的长久之计,而且有悖于天理良心,应当口诛笔伐,必要时还得以暴力对付暴力。如今社会变了,前进了,但是道理却依然适用,只不过人们对此的理解变得更复杂和深刻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发明和使用的专利权,保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是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一道理的延伸和深化。

这也是一种社会正义。它以自然公理为基础,以舆论作为捍卫它的主要手段。现代社会则以法律形式来保证社会正义的实施,任何敢于越轨的人都将受到惩罚。这肯定比古人前进了一大步。可以想见,无论社会怎么前进,这个道理绝不会变,正所谓天变道不变。这大概也算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真理之一吧。

【故事】

圣人养贤、养子民,所以才能显示出他的“圣”,才能完成其辉煌的事业,被人景仰。

赵简子论臣

赵简子手下有两个大臣,一个叫赵厥,一个叫尹铎,两人都喜欢劝谏赵简子。但两人劝谏的方式不同,赵厥只是在私下里对赵简子说,而尹铎则喜欢当着别人的面给他提意见,经常让赵简子下不了台。不少人觉得尹铎有时候做得太过分了,赵简子对尹铎的这种做法也有些不满,总想找个机会教训他一下。

有一天,赵简子与尹铎一起饮酒。酒过三巡之后,赵简子带着醉意说:“在我的大臣里面,赵厥是最热爱我的,而尹铎先生您最不热爱我啊!”

尹铎一听此话,觉得很奇怪,便问:“君主您此话怎讲?”

赵简子说:“赵厥劝谏我,一定是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时候。而先生您劝谏我的时候,却总喜欢当着别人的面纠正我,一定要让我出丑。您说,这不正说明您不热爱我吗?”

尹铎笑了,说:“确实如此!赵厥顾惜您的面子,却不顾惜您的过错;而我顾惜您的过错,却不顾惜您的出丑。但我这样做是有理由的,并不是因为我不热爱您!”

“那您的理由是什么呢?”

“我曾经在老师那里听到过如何观察人的面相,面相敦厚而且呈黄色的人能够承受住出丑,而您正是这样的人,所以我才这样做。况且如果我不在别人面前纠正您,恐怕您就不会记在心上,也就不会改正错误了。”

赵简子听了尹铎的解释后,笑着道歉说:“实在对不起,我刚才只是说了句玩笑话,请不要放在心上!我知道先生您是很热爱我的。”

这正是赵简子的贤明之处。如果领导者贤明,那么下属的进谏也就深刻。如果赵简子不贤明的话,那么尹铎最终连在赵国存身都不可能,更况是呆在赵简子身边呢!所以说,英明的领导都能善于接受哪怕是最严厉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