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46346500000045

第45章 升地风升

坤上巽下

【原文】

升①:元亨②,用见大人③,勿恤。南征吉④。

【注释】

①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上巽下)。外卦为坤,坤为地;内卦为巽,巽为木。木植于地,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年年生长,所以卦名曰升。

②元,大。亨,亨通。

③用见,《释文》:“用见本或作利见。”汉帛书《周易》亦作利见,当据改。

④南征,据李镜池说,似指穆王伐楚之事。

【译文】

升卦:非常亨通,有利于会见王公贵族,不用担忧。占得此爻,出征南方吉利。

【原文】

《彖》曰:柔以时升①,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②,“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注释】

①《彖》,今本作象。阮元《校勘记》曰:“石经、岳本、宋本、闽本、监本、古本、足利本,象作彖,按象字误也。”今据改。柔以时升,升卦的初爻为阴爻,为柔,第四、第五、第六爻均为阴爻,这种结构有阴爻逐次上升之象。

②“巽而顺”三句,本卦上卦为坤,坤义为顺;下卦为巽,巽义为逊,所以谦逊而又和顺是升卦的意蕴。九二阳爻,为刚,居下卦中位,所以说“刚中”。六五阴爻,为柔,居上卦中位,与九二为同位之爻,刚柔相应。象征君臣各守其位,互相和应。这些卦、爻之象综合起来就是升卦的卦象。它的哲理的社会意义则表现为升。因其象征着不断发展,所以前途远大,功业完满。亨,完美。

【译文】

《彖辞》说:本卦的初爻为阴,它依时演进,逐次上升,这是升卦的基本结构。升卦的上卦为坤,坤义为顺;下卦为巽,巽义为逊。而且九二阳爻居于下卦的中位,六五阴爻居于上卦的中位,这是升卦的卦象。它向人们显示:内有谦逊的美德,外抱柔顺的态度,君臣各居其位,秉行贞中之道,团结统一,所以国运通泰,功业完满。卦辞所说的“利于会见王公贵族,不必担虑”,是指将有喜庆之事。卦辞又说:“出征南方吉利”,表示出征有利,志得意行。

【原文】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顺德,积小以高太。

【译文】

《象辞》说:本卦外卦为坤,坤为地;内卦为巽,巽为木。可见木植于地中,是升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从而遵循德义,加强修养,从细小起步,逐步培育崇高的品德。

【原文】

初六:允升,大吉①。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②。

【注释】

①允,指进。升,这里指发展。允升,犹言前进发展。

②上,当读为尚。

【译文】

初六:前进发展,大吉大利。

《象辞》说:前进发展,大吉大利,是说尚能契合心意。

【原文】

九二:孚乃利用,无咎①。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注释】

①孚,即俘。,春祭名。此句又见于萃卦六二之爻,详见前注。《象辞》解“孚”如忠信,与经意不合。

【译文】

九二:春祭宜用俘虏作为人牲,则无灾祸。

《象辞》说:九二爻辞讲祭祀鬼神必以忠信,从而将有喜庆之事。

【原文】

九三:升虚邑①。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

【注释】

①虚,高亨说:“大丘也。虚邑,邑在大丘之上者也。”邑,城邑。此爻无贞兆辞。

【译文】

九三:登临于建立在大丘之上的城邑。

《象辞》说:登临于建立在大丘之上的城邑,登高望远,所见甚明,故无所疑惑。

【原文】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①。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注释】

①王,周王。亨,即享字,祭祀。岐山,西周境内的地名,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据李镜池说,享祭歧山,可能是指太王迁于岐山时事,也可能指文王迁于丰之前的事。

【译文】

六四:周王在岐山祭祀鬼神。筮遇此爻,吉利,并无灾祸。

《象辞》说:周王在岐山祭祀鬼神,之所以吉而无灾祸,因为这是顺乎天理之事。

【原文】

六五:贞吉,升阶①。

《象》: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注释】

①升,登。阶,梯。升阶,犹言拾级而升。

【译文】

六五:占得吉兆,所占之事将逐步发展。

《象辞》说:信守正道,自然吉利,其事业必然逐步发展,说明其志愿得伸,目的达到。

【原文】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①。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②。

【注释】

①冥,夜晚。升,兴,这里作不寐讲。贞,卜问,贞兆。利于不息之贞,犹言这是利于勤劳不息的人的贞兆。

②富,高亨说:“富字义可通,但不确切,疑富当借为福。”

【译文】

上六:深夜不眠,勤勉不息地工作则符合此吉兆。

《象辞》说:上六爻辞讲深夜不眠,因为上六之爻据一卦之首,爻位孤悬,其人虽处高位,但环境不利,不过,勤于职守则可以消灾得福。

【解析】

我们不应该忘记,《周易》的作者一直挂在心上的是挽救周王室的危亡,因此一有机会就要表达这一意图。这一卦的主题是发展进步,用在行将衰亡的周朝之上,正切中了问题的关键。

其实,岂止是周代才需要不断地发展壮大!无论哪个时代、哪个社会,没有发展和进步,都只有死路一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应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发展和进步,不应当是单一直线式的,而应是开放式的、放射式的、全方位的,需要有博大的胸襟和高瞻远瞩的见识。只要于我有利的,就广采博纳,而不要分什么中、外,更不应死守什么“中体西用”的死胡同。远的不说,近代中国就深受“中体西用”之争的危害。现在的反思首先就当跳出中、西之分的窠臼,然后才会有深入实质的体察,然后才谈得上向前看、大步走。

【故事】

依靠自己坚强的意志、虔诚的信仰、纯真的品行,甘地赢得了“圣雄”的尊号。

“圣雄”甘地

20世纪上半叶印度政治史的主流是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而这场运动的主角之一便是有“圣雄”之称的甘地。“圣雄”的名称是印度伟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给予甘地的称谓。“圣雄”的含义为“伟大的灵魂”。

被人称为“圣雄”的甘地,就其外在形象而言,真无法与“圣雄”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更难使人联想到他有王者般的威严。提及甘地,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位身材矮小、体质瘦弱、手无缚鸡之力的男子,以及他那特有的装束:腰间缠着一块布,赤裸着上身,头发稀疏,鼻梁上架着一副廉价的眼镜。正是这位其貌不扬的男子,却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坚定追求,在半个世纪之前构架了一个民族为自由而战斗的特殊模式。这位将毕生精力致力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政治家,印度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几乎是在没有印度以外任何政治权威的支持下,差不多孤身一人从事自己民族解放事业的。他的非暴力抵抗哲学和独立热情推动了英国殖民主义在印度走向灭亡的道路。假如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很难想象他能够将自己的事业进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甘地生活的时代里,他的国家既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大国,也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殖民地国家。此时的印度,经济落后,政治生活腐败,到处是愚昧、贫穷、苦难。甘地青年时代到英国留学,曾经是一位有哲学头脑的西方化的律师,可是他所追求的却是与他所受的教育完全相反的目标。他的行动与最虔诚的宗教朝圣者几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一直心平气和,坚忍不拔,无所畏惧,一往无前,不计后果。他以执着的追求,动员全国各界人民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

在人际关系上,甘地崇尚平等博爱,他对待各种人,不论宗教信仰,不论肤色种族,一视同仁。

甘地坚信,他的非暴力思想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思想策略,在任何时候都是切实可行的,甚至用来对付纳粹法西斯也是奏效的。但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是不合乎印度现实的,对纳粹法西斯更是不可能合适的。虽然甘地的非暴力思想被认为是印度获得独立的必由之路,并在印度的国内外广泛流行。但现实是,非暴力常常是甘地一个人鼓吹的宗教式的信条,而暴力却是实实在在的。面对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一次次镇压,面对人民群众的一次次反抗,甘地所能做的多半是宗教式的忏悔和虔诚的绝食斗争。甘地是非暴力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出色的实践者,他总是呼吁非暴力抵抗。但他所领导和参与的运动得到的却是英国殖民主义者暴力的回答。他本人多次被投进监狱的事实说明,印度的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依靠他的非暴力思想是很难实现的。

像世界上许多政治家一样,甘地具有坚不可摧的意志,无论处境多么险恶,他从未想过放弃他的政治主张。他多次指挥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绝食是甘地手中最为犀利的、经常使用的武器。他自己认为,他进行绝食有时是一种心灵和意志的磨炼,是在追求真理。

甘地把自己一生的追求都化作了宗教或宗教般的行动,他差不多是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中开展自己的事业的。这种坚贞、虔诚铸就了与他本人外在形象大相径庭的英名,也决定了他最终的命运。1948年1月,甘地在去做祈祷的路上,被一个狂热的印度教教徒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