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品周易(品经典谈人生智慧)
46346500000046

第46章 困泽水困

坎下兑上【原文】

困①: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②。

【注释】

①困,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上坎下)。上卦为兑,兑为阴,为泽;下卦为坎,坎为阳,为水,大泽漏水,水草鱼虾,处于穷困之境。阳处阴下,刚为柔掩,像君子才智难展,处于困乏之地。所以卦名曰困。

②言,李镜池说:“借为愆,罪。”信,伸,这里指申述清楚。

【译文】

困卦:通泰。卜问王公贵族之事吉利,没有灾难。筮遇此爻,有罪之人无法申辩清楚。

【原文】

《彖》曰:困,刚也①。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为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②,尚口乃穷也。

【注释】

①,《释文》:“,本作掩,虞作。”《集解》本亦作。、、掩古通用。《说文》:“,盖也。掩,覆也。”

②有言不信,《彖辞》释“言”如字,释“信”为信任,与经意有别。

【译文】

《彖辞》说:困卦的上卦为兑,兑为阴;下卦为坎,坎为阳。阳刚掩压于阴柔下,这是困卦的卦象。困卦的上卦为兑,兑义为悦;下卦为坎,坎义为险。处境困苦而内心和平,是困卦的品德。虽然身处困境,但不失其操守,穷中求通,恐怕只有德才兼备的君子才具有这种信念。卦辞说:“王公贵族占卜得吉兆”,因为九二、九五阳爻居于下卦、上卦的中位,这一爻位显示王公贵族行事中正,自然吉利。卦辞又说:“讲话别人不相信”,因崇尚空谈,不务实际,无人信任,自致穷困。

【原文】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①。

【注释】

①致命,犹言献出生命。遂志,犹言实行志愿。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坎,坎为水,水渗泽底,泽中干涸,是困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处境艰难自励,穷且益坚,舍身捐命,以行其夙志。

【原文】

初六:臀困于株木①,入于幽谷②,三岁不觌。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注释】

①困,此处犹今语挨打。株木,木棍,这里指官吏所用的刑杖。

②幽谷,这里指牢狱。《象辞》解“幽谷”如字,与经意有别。

【译文】

初六:臀部被狱吏的刑杖打伤,被投入黑暗的牢房中,三年不见其人。

《象辞》说:进入了幽深的山谷,自然幽暗不明。

【原文】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①,利用享祀。征,凶。无咎②。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注释】

①朱绂,李镜池说:“红色的服装,代指穿红色服装的民族,不是国名。绂借为祓。《说文》:‘祓,蛮夷衣。’”《象辞》则解为天子所赐的侯王公卿之服。

②无咎,此为另一占之贞兆辞。

【译文】

九二:酒醉未醒,穿着红色服装的蛮夷前来进犯,忧患猝临,宜急祭神求佑。至于占问出征,则有危险。其他事无大的灾祸。

《象辞》说:酒醉未醒,天子命赐公卿之服,因为九二之爻居下卦中位,这是将有喜庆之事的兆头。

【原文】

六三:困于石①,据于蒺藜②,入于其官,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注释】

①困,绊倒。困于石,犹言被石头绊倒。

②蒺藜,草名,一种有刺的植物。

【译文】

六三:被石头绊倒,被蒺藜刺伤,历难归家,妻子又不见了,这是凶险之兆。

《象辞》说:被石头绊倒,被蒺藜刺伤,之所以屡遇艰难,因为六三阴爻居于九二阳爻之上,像弱者攀附于强暴之人,必受其挟持威凌。回到家中,妻子又不见了,这是不祥之兆。

【原文】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①。吝,有终。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注释】

①金,《释名·释天》:“金,禁也。”金车,即指禁车,犹言囚车。

【译文】

九四:其人被关押在囚车里,慢慢地走来。真不幸,但最后还是被释放。

《象辞》说:行走缓慢,不求速进,志向卑微的表现。九四之爻居于九五之下,像人甘居下位,因为态度谦卑,倒能得人帮助。

【原文】

九五:劓刖①,困于赤绂②,乃徐有说③,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注释】

①劓(yì),割鼻。刖(yuè),断腿。

②赤绂,参见前注“朱绂”。

③说,借为脱。

【译文】

九五:割了鼻子,断了腿,被身着红色服装的蛮夷掳去。后来慢慢找到脱身的机会,终于逃脱回家。宜急祭神酬谢。

《象辞》说:割了鼻子,断了腿,是说其人不得志,身处险境。后来慢慢地脱离了险境,因为九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立身正直,自能化险为夷。宜祭祀鬼神,因为爻象指示:祈求鬼神保佑,承受其福荫。

【原文】

上六:困于葛①,于②,曰动,悔有悔。征,吉③。

《象》曰:困于葛,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注释】

①葛(lěi),蔓生植物,有刺,又叫葛针。

②于(nièwù),高亨说:“以六三爻辞例之,此文当作‘困于葛,据于。’脱‘据’,应据补。”,小木桩。

③有,当读为又。征,吉,当属另占附载。《象辞》所释与经意有出入,详见译文。

【译文】

上六:被葛绊倒,被小木桩刺伤,处境如此艰难,不宜有所行动,否则悔上加悔。至于占问出征则吉利。

《象辞》说:被葛绊倒,因为行为不得当。悔悟到动则招悔,必能谦慎行事而逢吉利。

【解析】

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都没有真正的民主政治。民众总是被治理和奴役的对象,而治理和奴役民众的人从来就不受约束,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因而有“刑不上大夫”之说。

“困卦”中所讲的刑狱,便是专门用来治理平民百姓的。刑罚的方式和种类可谓丰富多彩,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历史可谓悠久辉煌。泱泱大国,能列为国之骄傲的品种,理当在“四大发明”之外加上严刑酷罚。

为了怕犯人逃走,想出了断脚、割鼻、刺面。为了防止犯人传宗接代,想出了宫刑。为了防止报复,想出了诛灭九族。为了警告众人,想出了戴枷示众,囚车游街。为了让犯人记取教训,想出了棒打屁股。还有臼刑、五马分尸、鞭尸等等。总而言之,在用暴力手段统治民众方面,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具有世界级的水准。

据说卡夫卡当年在慕尼黑当众朗读小说《在流放地》(其中详细描述一架“杀人机器”的功用和特点)时,有人吓得逃走,有人当场晕倒。我们读《周易·困卦》,该有什么反应呢?

【故事】

“泽水困”讲的就是小人得志,而君子不得不受制于小人的残酷场面,“屈原投江”就是典型事例。

屈原投江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贵族的后裔,曾任楚怀王左徒,负责起草重要文书并接待各国派来的使者。屈原很有才学,从其流传下来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达到了一种“浮游尘埃之外”的精神境界。

开始时,楚怀王与屈原商议国家大事,非常信任他,屈原全身心投入到政治活动中,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后来,奸佞小人嫉妒屈原的才华而设法排斥他,离间他与楚怀王的关系,终于使怀王疏远他并将他贬逐。

当时的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楚国最强大。如果楚国能坚持合纵政策,联合其他五国与秦对抗,也许秦国非但不能吞并六国,反可能被楚国吞并。秦国的相国张仪知道这一点,便施行各个击破的策略,挑拨楚国与其他五国的关系,对楚国进行不断诱骗。而楚怀王在小人和女人的包围下,愈加昏庸,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引来一连串军事和外交失败,最后连自己也被骗到秦国,囚禁至死。

这期间,屈原虽然被排斥到汉北,但仍密切注视时局发展,不断上书进谏,劝怀王不要上秦国的当,怀王不听,佞臣继续陷害他。到楚襄王时,屈原又被放逐江南。

《楚辞》中有一篇《渔父》,讲的就是这个时候的故事:

屈原被流放之后,流落江湖。有一天,他在河边徘徊,容颜憔悴面枯发乱,一副落魄相,却大声悲歌道:

心不治之长久兮,忧与悉其相接。

声音回荡在萧飒的天地间,忽然,一声惊嘘,河边芦苇丛中摇出一口小船,上面有位渔父,仙风道骨,非同凡俗。渔父倒有见识,看到屈原一眼就认出来,吃惊地问道:“这不是三闾大夫吗?你怎么来到这里?弄成这副落魄样子?”

屈原仰天叹息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就是因为如此我才被流放到这里。”

没想到一个野老渔夫语出惊人,说:“圣人不拘于事物,能够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你为什么不索性搅浑水,扬起波浪来呢?众人皆醉,你为什么不索性连酒带糟都喝下去呢?何必深思高举,与众不同,把自己逼到这步田地?”

屈原慷慨激烈地答道:“我只懂得刚刚洗完澡的人,必须换上干净的衣服,怎能反而穿沾满灰尘的衣服,使它沾污清洁的身体呢?我宁可投到湘江的清流中,葬身鱼腹,怎能让皓皓的清白沾染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完,知道他的心意,脸上浮出惆怅而神秘的微笑,掉转船头,顺流而下,用船浆有节奏地敲着船帮,引吭高歌道: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大意是,如果沧浪的水流清澈就可以用来洗我的帽子;如果沧浪的水流浑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那声音越来越小,船越来越远,渔父始终没有回过头来再看屈原一眼,绝尘而去。

这事发生后不久,屈原便投汩罗江自杀,实践了他宁可投身清流,也不与世同流合污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