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46891200000016

第16章 经济作物测土配方与施肥技术(5)

3高用量

每采收100 千克干茶, 施15 千克/ 年的纯氮, 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与低用量的相同。这种施肥量通常用于产量为250 ~300 千克/ 亩干茶的高产茶园, 这类茶园土壤的理化性状好,肥效高。根据土壤速效磷钾的供应状况确定磷、钾肥的施用量。主要根据不同种类茶树在其生长各阶段的需肥规律确定氮、磷、钾三要素的适宜比例。幼龄茶树尚未开采, 以培养庞大的根系和健壮的骨架为主, 搭好丰产的架子。在该时期, 茶树的耗氮量不多, 要增加磷、钾肥的比重。根据长江中下游茶区的施肥经验, 氮磷钾肥的配比: 一二龄时为1 :1 :1; 三四龄时为2 :1.5 :2或2 :1.5 :1.5; 五六龄时为2 :1 :1。投产以后的茶树必须促进其营养生长, 同时抑制生殖生长, 应提高氮肥的比例, 通常采用的配比为(3 ~4) :1 :1。生产绿茶的区域可提高氮肥的比例, 按氮肥与磷、钾肥4 :1 :1 施用; 少数红茶产区则适量增加磷、钾肥的比例, 按3 :1.5 :1 施用。

(二) 配方施肥技术要点

1重施基肥

基肥有很多种, 落叶、人畜粪便、各类秸秆堆积而成的堆肥, 堆肥的原料、在淹水条件下进行发酵而成的沤肥, 禽畜栏肥, 沼气液或残渣, 多种绿肥, 未受污染的塘泥、沟泥、河泥, 棉籽饼、菜籽饼等饼肥以及商品有机肥等均可用作茶树的基肥。秋冬季节茶树基肥的施用量, 要根据肥料的种类与质量、茶树的树龄、茶园的生产水平等来确定。根据丰产茶园经验, 产茶量在7500 千克/ 公顷以上的茶园, 需施75 ~105 吨的厩肥、堆肥。二至三年生的幼龄茶园, 一般施15 ~225 吨/ 公顷的堆肥、225 ~375 千克/ 公顷的过磷酸钙、1125~150 千克/ 公顷的硫酸钾。四至五年生的茶园, 施225~30 吨/ 公顷的堆肥、300~450 千克/公顷的过磷酸钙、150~375 千克/ 公顷的硫酸钾。成龄的茶园通常施225 ~375 吨/ 公顷的堆肥, 磷钾肥的施用量则要根据茶叶的目标产量和土壤有效养分的测试结果而定。据测定, 每生产100 千克干茶要施15 千克过磷酸钙和10 千克硫酸钾。

2适时追肥

追肥以氮肥为主, 常用硫酸铵、碳酸氢铵、尿素等, 并配施磷、钾肥和微肥, 也可以将复合肥作为追肥。根据长江中下游茶区干茶产量在6000~7500 千克/ 公顷丰产茶园的施肥经验, 每生产100 千克干茶需施用15 千克纯氮, 其中的2/3 以化肥氮的形式作为追肥施入茶园。对于幼龄茶树的非生产茶园及幼龄初采茶园, 追肥量主要视树龄而定: 一年生茶苗不宜追肥;二年生茶苗可施45 ~60 千克/ 公顷的纯氮; 三年生茶树的氮肥施用量可增至45 ~60 千克/ 公顷; 四年生的茶树, 其施氮量可增至105 ~120 千克/ 公顷; 五年生的茶树, 施氮量可增至125 ~150 千克/ 公顷; 已投产的六年生茶树可按干茶产量计算应施肥的数量。

(三) 叶面肥

茶树根外追肥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用技术, 如肥料的选择、配制的浓度、喷洒的方法及与生长素的配合是否合理等。作为根际施肥的辅助措施, 叶面肥的浓度要掌握得当。施用浓度太高易造成肥害, 太低则效果差, 通常大量元素为05% ~10%, 微量元素为每千克50 ~500 毫克。常用肥料的浓度: 硫酸钾为0.5% ~1.0%、过磷酸钙为0.5%~1.0%、尿素为0.3% ~0.5%。一般的采摘茶园为750 ~1500 千克/ 公顷的用液量。

§§§第七节 甘蔗配方与施肥技术

一、甘蔗的营养特性

甘蔗是多年生植物, 以获取蔗茎为主要目的, 有别于收获块根、块茎、子实等的作物。可将其生长过程分为苗期、分蘖期、伸长初期、伸长末期、工艺成熟期几个阶段。甘蔗在其各生育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占其总吸收量的比: 苗期为6%, 分蘖期为16%左右, 伸长期为70%, 工艺成熟期为8%。苗期需较多的氮,分蘖期需较多的磷, 伸长末期需较多的钾。苗期养分的吸收量虽小, 但这些养分能促进根系发育, 促进甘蔗早分蘖、多分蘖, 提高有效茎率; 伸长初期至末期的2 ~3 个月是甘蔗吸肥的高峰期,是影响蔗茎产量的关键时期; 工艺成熟期如果脱肥, 也会影响蔗茎的产量和品质。合理施肥就是充分满足甘蔗在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并使各种养分保持平衡。甘蔗占我国食糖原料的80% 以上, 其副产品可作为饲料、肥料、医药及化工产品的原料。从萌芽至工艺成熟, 甘蔗的生长期约为1 年, 是高产高肥的作物。一般认为对于蔗茎产量在5000 ~7000 千克/667 平方米的蔗田, 每生产1000 千克的蔗茎, 需吸收165 ~212 千克的氮、0.36 ~054 千克的磷、1.97 ~2.67 千克的钾、0.46 ~0.75 千克的钙、0.5~0.75 千克的镁; 氮、磷、钾的比例平均为1.89 :0.45 :2.32, 则算后为1 :0.24 :1.23。如果蔗茎产量为6000 千克/667 平方米, 需分别吸收12 千克氮、3 千克磷和15 千克钾。

如果甘蔗缺氮, 则植株瘦弱, 茎呈浅红色, 叶子的尖部和边缘干枯, 老叶呈淡红紫色。如果甘蔗缺磷, 则其根细而纤弱, 呈红褐色, 易患根腐病; 其分蘖减少, 蔗茎细, 节间短; 叶片呈暗绿色, 窄而短, 老叶呈黄褐色, 叶尖先干枯, 接着叶边缘亦干枯, 甘蔗糖分降低。如果甘蔗缺钾, 则其叶片褪色, 先是叶尖和叶边缘出现一条黄色的窄条纹, 后逐渐蔓延到叶片中部; 老叶出现棕色带小黑心的斑块。分蘖较小, 蔗茎细弱, 韧皮部硬化, 植株长势变弱, 甘蔗糖分下降。如果甘蔗缺镁, 则其老叶上首先在叶脉间出现小的缺绿斑, 后变为棕褐色, 均匀分布在叶面, 最后融合为大块锈斑, 导致整个叶片呈锈棕色, 茎细瘦。如果甘蔗缺硫, 则其幼叶失绿, 为浅黄绿色, 后变成淡柠檬黄色, 略带淡紫色, 老叶深紫色; 植株根系发育不良。如果甘蔗缺锰, 则其幼叶先在叶脉间出现浓淡绿相间的条纹, 叶片中部比尖端更明显, 叶尖初为浅绿色, 后变为白色, 还会在白色条纹中出现小块枯斑,后联合长出条状干枯组织, 沿叶片纵断面裂开。如果甘蔗缺硼,则其幼叶会有与叶脉平行的小而长的水渍状斑点出现, 后变为条状, 叶背面还常出现一些瘤状突起物, 后期叶片病痕中部变为深红色, 叶片锯齿的内缘开裂; 茎内出现狭窄的棕色条斑。

二、甘蔗的施肥技术

肥料利用率是甘蔗吸收利用的肥料量与当年施肥总量的比率,甘蔗的肥料利用率:尿素为35%~36%,钙、镁、磷肥为18%。

农民常规施肥的肥料利用率较低,氯化钾为42.1%、钙镁磷肥为12.9%、尿素为29.6%。平衡施肥的肥料利用率比农民习惯施肥的肥料利用率高6%左右。

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会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变化而变化。当钾肥的施入量为0时,氮肥有10.3%的利用率,磷肥的利用率为3%;当施入22.5千克钾肥时,氮肥有35.4%的利用率,磷肥有18.9%的利用率。因此要平衡施用氮、磷、钾肥。

基肥:将约占25%的氮肥、全部磷肥、钾肥及4~6吨有机肥一起施入。

追肥:约25%的氮肥追壮蘖肥,约50%的氮肥追攻茎肥。亚热带地区土壤易淋溶,适当增加氮肥的追施次数也可以。

基施方法,可在下种前施于植沟中,下种后盖土;追施方法,苗肥或壮尾肥可根外喷施或对水淋施,其他时期为沟施或穴施,结合培土。

甘蔗除施用含镁、钙养分的肥料外,还应注意增施含硅的化肥。硅能使甘蔗茎叶坚固,避免倒伏和病虫害,减少叶面蒸腾,对增进根系的吸收也有一定的作用。甘蔗产区雨量大,又是中等耐氯作物,施用适量的含氯化肥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不会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