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时尚女王:时尚大咖自爆圈内潜规则
47166300000003

第3章 报到:江湖规矩(1)

摩那广州办位于环四东路,离花园酒店很近的位置。这是广州较为体面的黄金地段,写字楼的名字也是响当当的,进出其中的人,脊背通常都挺得笔直,既低调又骄傲的样子。

尽管大厦按高低层配备了不少电梯,可上班高峰,免不了人满为患。还好一流写字楼就是有它的优势,每个人都形成自觉排队的默契,所谓乱中有序。

大厦布局很复杂,A、B、C三栋楼连成一体,从电梯出来稍不注意就会走错楼体。偏偏郝多多是个出了名的方向盲,等她按着面试的记忆稀里糊涂地找到公司地址的时候,已经多绕了若干圈。

还好郝多多事先预留出不少时间,因此接待的人事经理还没来,前台就让郝多多先到会议室等一会儿。

在会议室,郝多多遇到了她的新搭档:同一天入职的卞琳童鞋。

卞琳是个很“范儿”的美女,五官突出,小麦肤色,并且生就一张迷人大嘴,笑起来颇具朱莉亚·罗伯茨式的美人风范,性感得很,和多多看起来总有点儿不开窍似的娃娃脸正好是两个极端。

郝多多一看卞琳觉得面熟,接着想起刚才的电梯事件来。本来是很小的事情(超重),却因为最后进来的女孩强悍地不肯退出,所有人都跟着耽搁了好一阵。最后还是女孩旁边的一个男子选择了“自我牺牲”,电梯才重新开工启动。

“强悍女孩”不是别人,正是卞琳。她的一头栗色大波卷发,给多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电视和杂志上出现的频率,显然是今年最新流行的样式。

卞琳显然没留意到这是“重逢”(或者是留意到了而根本不介意),她正跟郝多多一样,沉浸在入职的兴奋中。

卞琳原来瞧不上郝多多的装扮,可又觉得这样更能衬托出自己的一身行头。于是念头一转,倒是放下一贯的心高气傲,主动和郝多多说起话来。这郝多多又是生就随和乐观的个性,放下电梯事件姑且不提,两个新人很快叽叽喳喳聊开了。

会议室的墙上挂有不少照片,合影居多,背景都来自一些T台或发布会,浮光掠影,很是光鲜。郝多多饶有兴致地看着,不由想到“衣香鬓影”这4个漂亮的字来。

卞琳在这方面显然比郝多多见多识广,她指着若干照片向郝多多炫耀说:“这是ZARA品牌的设计总监,她的女裙今年走不规则路线,又大火了一把。”

“‘伪装大师’的派对总是这么夸张,阮主编涂的这款蓝色睫毛膏应该是‘坏女孩’,其实它家紫色睫毛膏更有诱惑力……”

从两个人共同知道的阮微一直到巴黎时装秀,卞琳每张照片都能点评得头头是道。相比之下,郝多多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堪称贫瘠,不由得一阵惭愧。

郝多多下决心以后要进行恶补及请教。

卞琳也看出郝多多在这方面不如自己,她有心卖弄一把,看完照片之后,又问郝多多是否知道《云裳风暴》这部片子。

据说,《云裳风暴》是专门讲时装业的电影,看过这部片子,就知道媒体在时尚界具有多么强大的翻云覆雨手。

很显然,《云裳风暴》是卞琳羡慕的生活,她目光闪闪地说:“进了摩那,今后想选什么品牌合作,就选什么品牌合作了!参加的也都是一流的发布会和Party,据说还有各种免费的化妆品使用,我很多同学羡慕得眼睛发绿呢!”

郝多多看着卞琳一副陷入想象的样子很好玩,就逗她说:“参加完发布会和Party之后呢?”

卞琳愣了愣,这是她没想过的地方。但显然,郝多多的问题提供了另一个幻想空间,卞琳想想,更加志在必得地说:“然后呀,‘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要知道,发布会和Party是最可能遇到宝马王子的地方呢!”

关于摩那的背景,郝多多虽然早就知道一些,但负责接待入职的人事总监龚喜说到“业内发行、广告第一;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一;首家引进国外版权合作的杂志集团,首家采用执行出版人制度,与日本知名时尚杂志进行合作……”时,作为加入其中的新成员,多多还是被这若干个“第一”及“首家”弄得心头一阵自豪。

广州毕竟是分部,入职手续相对简单一些,剩下的就是熟悉环境了。龚喜领着两个新人整体转了一圈,然后郝多多她们知道了除了行政兼前台的小白之外,摩那广州办一共有两个部门:广告部和编辑部。其中广告部有6名同事:5名广告业员和1名总监。编辑部则只有内容编辑,设计等人员均配置在北京总部。

龚喜满脸严肃地介绍着各种情况,卞琳则抽空在他背后对多多做着鬼脸,她的口型无声地一张一合,多多要使劲把自己掐疼了才能憋住笑,因为她读出卞琳的口型讲的是“‘恭喜’发财”。

龚喜不知道自己正在“发财”,他告诉两人,广州办的工作不是仅针对一个城市,而是针对整个华南区。也就是说,关于所有华南区的选题都由两人负责。

龚喜说:“所以说,作用是很大的。作为广州办的第一批编辑:卞琳、郝多多——”

龚喜说着,用手分别指了每人一下,以示强调,然后继续下去,“你们两人可是部门的开创者兼主力军。这次面试有上千人,选出你们俩,是真正意义上的‘千’里挑一……”

鼓舞是龚喜的长项,这一番话把广州编辑部的设立说成了开天辟地,郝多多和卞琳则分别成了盘古甲及盘古乙。搞得两个新人心里都暖洋洋的,郝多多甚至觉得自己心里涌起一种类似于使命感的东西。

肯定完两人的潜力之后,龚喜再把职业前景描述一番,以唤起两人更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他说摩那的企业文化是很OPEN的,鼓励创新和发展。为了证明摩那对能力的重视,龚喜还举出实例,社里每3个月会组织一次赴日培训的机会,培训对象则从当期新职员中选拔抽调。

两人一听都很兴奋,时尚类刊物统分为欧美和亚洲两大派系,日刊则是亚洲派系的代表,日本培训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卞琳对于“选拔”一向敏感,马上询问:“选拔的比例是多少?”

龚喜回答:“分部和总部的标准不完全一样。总部是4比1左右。分部人数少,享受的待遇要优厚些。比如上海那边,上半年的5名新人中批了2个名额。广州编辑部目前就你们两个人,肯定是按2比1的比例选拔。”

郝多多的注意力还集中在各项企业文化上,没留意卞琳已经飞快地扫了她一眼,眼神有些复杂。

卞琳在心里迅速评估了自己和郝多多的条件,觉得自己胜算的把握还是比较大的。卞琳已经判断出郝多多在时尚方面比自己迟钝不少,但转念一想,作为同样是“千里挑一”的获胜者,郝多多想必也有不可小觑之处。这样一想卞琳立刻又觉得警惕起来,心里暗暗布下了擂台。

郝多多在这方面则属于比较死心眼的人,她想业绩是基础,没有业绩的话,神马都是浮云。因此培训与否,对于郝多多来说,属于该直该弯——船到桥头的事情,不在她目前过多地考虑范围之内。

龚喜特意隆重介绍了广告总监古莉兰。古莉兰30岁上下,本来生得貌美,却偏偏喜欢穿一身暗色套装,模样一下子就老气横秋不少,并且显出一点世故的味道来。郝多多觉得她美是很美,气质却不免有些庸俗。

说起来,这古莉兰在摩那这个位置上久坐3年,早就历练成精,身上有很典型的“江湖特质”:不涉及利益时一切都OK,但凡牵挂到半个利字,翻脸的功夫比光速还快。当然这是后来两位新人逐渐感受到的,眼下两人只顾着听龚喜介绍她们的新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