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家范的教育智慧
47177500000003

第3章 《家范》选编——治家篇(1)

【原文】

《周易》:离下巽上。家人:利女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初九:闲有家,悔亡①。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②。贞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九三:家人嗃嗃③。悔。厉。吉。妇子嘻嘻④。终吝。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六四:富家。大吉。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上九:有孚威如⑤。终吉。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爱者所以使众也。《诗》云:”桃之夭夭⑥。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⑦,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孝经》曰: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父,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

昔四岳荐舜于尧。曰:“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义。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⑧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诗》称文王之德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此皆圣人正家以正天下者也。降及后世,爰自卿士以至匹夫,亦有家行隆美⑨可为人法者。今采集以为《家范》。

【注释】

①悔亡:祸害消除。

②中馈:妻室。

③嗃嗃:严酷的样子。

④嘻嘻:欢笑的样子,喜悦的样子。

⑤威如:敬畏的样子。

⑥桃之夭夭:比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也可形容逃跑。桃,谐音“逃”。

⑦忒:差错。

⑧厘降:指尧女嫁舜一事。

⑨隆美:兴盛美好。

【译文】

《周易》:离下巽上。家人卦:卜问妇女之事吉利。

“彖词”说:家人的爻象显示,六二阴爻居于内卦的中位,像妇女在内,以正道守其位,九五阳爻居于外卦的中位,像男人在外,以正道守其位,则是天地间的大义。一个家庭有尊严的家长,即父亲和母亲。

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兄长要像个兄长,弟弟要像个弟弟,丈夫要像个丈夫,妻子要像个妻子,这样家道就端正了。如果都能正其家,天下也就安定了。

“象辞”说:家人卦外卦为巽,巽为风;内卦为离,离为火,内火外风,风助火势,火助风威,二者相辅相成,是家人的卦象。君子从这个卦象中悟到,言辞一定要有内容才不致于空洞,德行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彰显。

初九:防范家庭出现意外事故,没有悔恨。“象辞”说:防范家庭出现意外事故就是防患于未然。

六二:妇女在家里料理家务,安排膳食,没有失误,这是吉利之象。“象辞”说:六二爻辞之所以称吉利,是因为六二阴爻居九三阳爻之下,像妇人对男人顺从而有谦恭。

九三:贫困之家,众人嗷嗷待哺,这是愁苦的事情,但是假如能够辛勤劳作,就可以脱贫致富。而那些富贵之家,骄奢淫逸,妻妾儿女只知道嬉戏作乐,家道终将败落。“象辞”说:贫困之家,而能辛勤劳作,没有失掉正派的家风。富贵人家,一味嬉戏作乐,就会有失勤俭之道。

六四:富裕而幸福的家庭,大吉大利。“象辞”说:富裕而幸福的家庭大吉大利,因为六四阴爻居于九五阳爻之下,像家人和顺而各守其职。

九五:君王到家庙去祭祀祖先,不要忧虑,祖先福佑家人,凡事吉利。

“象辞”说:君王到臣民之家,说明君臣相互爱护。

上九:君王掌握杀罚之柄,威风凛凛,权柄不移,终归吉利。

“象辞”说:上九爻辞讲杀罚立威,终归吉利,因为君上能够反省己身,树立威望。

《大学》说:“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德行的人,必须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管理好家政;想管理好家政,必须先提高自己的修养;想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必须先要有一个诚恳的态度;想要有诚恳的态度,必须先要有知识和才智;想获得知识就必须去探求事物的理。通过探求事物的理获得知识,有了知识就会产生诚恳的态度,有了诚恳的态度就会端正自己的心意,心意端正就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了自己的修养就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就能够治理好国家,先治理好国家就能够平定整个天下。从天子到一般百姓,都要将提高自己的修养作为根本。本乱而未治是不可能的,想把本来应该厚实的东西用薄的来代替,而把本来应该薄的东西用厚的来代替,都是不可能的!”这才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这才是最高的知识和智慧。所谓想治理好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意思是说,连家都管理不好,而想去治理国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君子不出家门就教化了全国的人,这是因为在家里体现了子女要侍奉父母亲,弟弟要侍奉兄长,长辈对晚辈既要慈爱又要指使他们。《诗经》说:“美丽的桃树啊,枝叶繁茂;妙龄女子出嫁到丈夫家,使其家庭和顺。”将家人治理得非常和谐,而后可以去教导国人。《诗经》说:“宜兄宜弟。”自己的兄弟之间非常和睦,而后就可以去教导国人了。《诗经》说:“其仪不忒,正是四国。”父亲处理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是兄弟之间处理关系的榜样。推而广之,成为全国民众足以效法的榜样。这就是治国先要能够齐家的道理。

《孝经》说:家虽小,但治理天下的方法都在其中了!侍奉父亲和兄长,对待妻子臣妾,就像对待百姓臣民一样,必须御之以道。

从前四方诸侯之长向尧推荐舜,说:“他是乐官瞽瞍的儿子。他父亲心术不正,他的后母说话不诚实,弟弟象傲慢而不友好,但是舜能和他们和睦相处,他用孝行美德来感化他们,又加强自身修养,不流于邪恶。”尧帝说:“让我试试他吧!我将两个女儿嫁给舜,通过两个女儿来观察舜的德行。”于是尧帝命令两个女儿下到妫水的转弯处,嫁给舜。尧帝说:“严肃认真地处理政务吧!”

《诗经》称赞文王的德行说:“周文王能以身作则,用礼法感化妻子和兄弟,进而来教化全国百姓,治理国家。”这都是古代的圣人先治理好家,然后再治理国家的典范。到后世,上至卿士下至一般百姓,也有许多在家里遵守礼法,而且可以成为别人学习榜样的人和事,现在将这些典范事例收集起来,编成这本《家范》。

【原文】

卫石碏曰:“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齐晏婴曰:“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令而不违。臣共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

夫治家莫如礼。男女之别。礼之大节也,故治家者必以为先。《礼》:男女不杂坐。不同械枷①,不同巾栉②,不亲授受;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阃③。内言不出于阃:女子许嫁。缨④。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男女非有行媒⑤不相知名。非受币⑥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斋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其别也。

又,男女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⑦。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⑧。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蔽⑨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又,子生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男子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女子十年不出。

又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逾阈。

又,国君、夫人、父母在,则有归宁⑩。没。则使卿宁。

【注释】

①椸枷:亦作“椸架”。衣架。

②巾栉:巾和梳篦。泛指盥洗用具。

③阃:妇女居住的地方,闺门,指妇女的居处。

④缨:彩带,古代女子许嫁时所佩。也可用以系香囊。

⑤行媒:往来作媒的人。

⑥受币:接受礼物。古时以束帛用于丧祭或为赠送宾客的礼物。

⑦篚:圆形的盛物竹器。

⑧滔浴:浴室。

⑨拥蔽:遮掩。

⑩归宁:回家省亲。多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译文】

卫石碏说:“君王仁义、臣下有品行、父亲慈祥、儿子孝顺、兄长爱护、弟弟恭敬,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六顺。”

齐国人晏婴说:“君主和善,臣子谦恭;父亲慈祥,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恭敬;丈夫温和,妻子柔顺;婆母慈善,媳妇听话,这就叫礼。”君主和善而又不违礼法,臣下忠君而没有二心,父亲对子女慈祥而且能够教育,子女对父母孝顺且能规劝其过错,兄长对弟弟爱护而且友善,弟弟对兄长敬重而又顺从,丈夫对妻子和气,妻子对丈夫温柔,婆母对媳妇慈祥,媳妇听命而又温婉,这一切是礼法中最规范的现象。治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讲究礼法。

男女有别,是礼之大节,所以治家者必须以礼为先。《礼记》规定:男女不能在一起,不能共用衣架,不能共用毛巾和梳子,不能亲自传递和接受东西;嫂子与小叔不能互相往来问候;庶母不能洗非亲生孩子的衣裳;闺房外的话不能传入闺内,闺房内的话也不能传到闺外。女子订婚后,必须佩带香囊表示自己已有所归属。女子出嫁后,若不是家中发生大的事情,不能回娘家。姊妹、堂姊妹出嫁之后再回家,兄弟不能与她们同席而坐,也不能跟她们用同一个器皿吃饭。男女之间,不经媒人撮合,不能互通姓名而相好;没有接受彩礼不能成为姻亲,举行婚礼必须选择良辰吉日,必须斋戒和祭祀鬼神,同时还要设酒宴招待同乡朋友,以表示其隆重。

另外,男女之间,如果不是遇到祭祀或举行丧礼,不能相互传递用具。如果要相互传递,只能是男人把东西放进竹筐里递给女人,女人从竹筐里取。实在没有竹筐,就需要男人先把东西放在地上,而后女人跪下去取。内室女眷不能和外边的人取一口井里的水;不能使用同一个浴室;更不能在同一个炕上就寝;也不能相互借东西。男子如果要进入内室,不能啸叫,不能用手指指点点;夜里出入,要掌蜡烛,没有蜡烛就要停止行动。女子出门,一定要用东西遮蔽住脸;夜里出入也要秉烛,没有蜡烛就要停止行动。在路上也有规矩:男子从右边走,女子从左边走。

另外,孩子长到七岁的时候,男女之间就不能在同一个炕席上就寝,也不能坐在一起吃饭了。这样是为了显示男女之间的区别。男孩子长到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到外边去拜师傅学习,居宿在外边。女孩子即使到了十岁,也不能出去求学,永远都居住在内室里。

另外,妇人迎送客人不能走出门外,即使与自己的兄弟会面,也不能迈到门槛的外边。

另外,对于公主来说,如父皇和母后在世,那么出嫁之后要经常回家去看望父皇和母后;如果父皇和母后去世了,也应该派晚辈回去看望一下。对于一般百姓家的女子来说,如果父母在,则要时常回去看望父母;如果父母去世了,也要派晚辈回去看望娘家人。

鲁公父文伯之母如①季氏。康子在其朝。与之言,弗应;从之及寝门。弗应而入。康子辞于朝而入见,曰:“肥也不得闻命。无乃罪乎?”曰:“寝门之内。妇人治其业焉。上下同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②季氏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

公父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叔母也。康子往焉。门而与之言。皆不逾阈③。仲尼闻之,以为别于男女之礼矣。

①如:去,往。

②庀:治理,办理。

③阈:门槛。

【译文】

鲁公父文伯的母亲是康子的从祖叔母,她到季氏那里造访的时候,康子正在朝中。康子和她说话,她不答应。康子跟着她来到内室的门口,她仍然不和康子搭话,只顾自己进入里边。康子觉得很奇怪,退朝后赶忙去拜见从祖叔母,说:“适才我没有听到您的吩咐,莫非我有什么地方做错了吗?”从祖叔母回答道:“在内室里边,是妇女们的事,上下都是这样。在外,你要履行国君交给你的公务;在内,你又要处理季氏家里的事务。这些皆不是我所能够过问的。”

公父文伯的母亲是季康子的从祖叔母。康子去看望她,她总是打开门和康子说话,从不迈出门限一步。孔子听说后,认为他们是认真遵守了男女有别的礼仪。

【原文】

汉万石君石奋,无文学,恭谨,举无与比。奋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故号奋为万石君。孝景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老必朝服见之,不名①。子孙有过失,不诮让②。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③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必冠。申申④如也。僮仆欣欣⑤如也。唯谨。

其执丧⑥,哀戚甚。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裙厕腧⑦。身自浣洒⑧。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之。以为常。

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谢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⑨,里中长老皆走匿⑩,而内史坐车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入里门。趋至家。万石君元朔五年卒。建哭泣哀思,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咸孝,然建最甚。

【注释】

①不名:不直呼其名,以示优礼或尊重。

②诮让:责问。

③肉袒: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在祭祀或谢罪时以此表示恭敬或惶恐)。

④申申:舒适安闲的样子。

⑤欣欣:高兴自得的样子。

⑥执丧:奉行丧礼或守孝之称。

⑦厕腧:便器。

⑧浣洒:洗涤,涤除。

⑨闾里:乡里。

⑩走匿:逃走躲避。

【译文】

汉朝的万石君石奋没有文化,但是他为人谦恭、谨慎,周围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石奋的大儿子石建、二儿子石甲、三儿子石乙、四儿子石庆,都因为温顺孝悌、为人谨慎而官至两千石。于是汉景帝感叹道:“石奋和他的四个儿子都是两千石,作为人臣的尊贵和荣宠竟然都集中在了他一个人门上。”所以将石奋称为“万石君”。孝景帝末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的俸禄告老还乡。他的子孙们当的都是小官,回家去拜见万石君的时候,万石君总要穿上朝服来会见他们,而且从不叫他们的名字。如果子孙们犯了错误,万石君从不责备他们,只是坐在侧面的座位上,吃饭的时候对着桌子不吃饭。这样子孙就相互责备各自所犯的过失,然后求年岁大的人前去说情。子孙们跟在后边袒胸露背以表谢罪,立誓要改正错误。万石君这才同意原谅他们。那些已经成年的子孙们经常在万石君身边侍立,即便是休闲时也要戴着帽子,表现出舒和的气氛。家中的童子、仆人都是毕恭毕敬,欣然从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