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陈亢①向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②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注释】
①陈亢: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名原亢,蒙人(今安徽蒙城县)。孔子弟子,曾做过单父(山东单县南)宰。陈亢为宰时,施德政于民,颇受后人好评。明代学者顾龙裳游蒙城清燕堂时,写有《公堂清燕》诗:“缅想鸣琴治邑时,雍容雅化坐无为”,颂扬陈亢。
②异闻:别有所闻,所闻不同。
【译文】
陈亢问伯鱼说:“孔夫子他老人家有没有什么奇闻逸事呢?”伯鱼回答说:“他老人家没有什么奇闻逸事,只是有一次我独自侍立,他的儿子鲤迈着小步快速经过厅堂,夫子问道:‘你学习《诗经》没有?’孔鲤回答说:‘没有。’夫子教导他说:‘不学《诗经》就没有说话的权利。’孔鲤便下去学习《诗经》。过了几天,我又独自侍立先生于侧,鲤又迈着小步快速经过厅堂,夫子问:‘你学习《礼》没有?’鲤回答说:‘没有。’夫子教导说:‘不学习《礼》就不能立身。’孔鲤便下去学习《礼》。”听了这两件事,陈亢出去后高兴地说:“我问了一件事,却懂得了三个道理:懂得了学《诗经》的道理,懂得了学《礼》的道理,同时又懂得了君子与他的子女之间应该是有礼有节的,不能随便的道理。”
【原文】
曾子曰:“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遵之以道而勿强言:心虽爱之不形于外。常以严庄莅①之,不以辞色悦之也。不遵之以道。是弃之也。然强之。或伤恩,故以日月渐摩②之也。”
【注释】
①莅:治理,统治,管理。
②渐摩:亦作“渐磨”。浸润,教育感化。《汉书·董仲舒传》:“渐民以仁,摩民以谊。”
【译文】
曾子说:“君子对于他的子女,喜爱他们却不表露在脸上,吩咐他们也不露声色,让他们按道理做事情,但又不勉强他们。心里虽然很喜爱他们却不表露在外面,对待他们要严肃庄重,不能用和言悦色来讨他们喜欢。不教育子女按道理做事,就会把他们引上邪路。然而如果一味地强迫他们做,又会损伤父子之间的和气。因此对待子女只能靠平时言传身教去慢慢引导他们。”
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家训》曰:“父子之严,不可以狎①: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②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③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
【注释】
①狎:亲昵,亲近而不庄重。
②慈孝:孝敬。
③抑搔:按摩抓搔。
【译文】
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在他写的《家训》中说:“父子之间应该严肃,不能随随便便,不能简慢。如果简慢随便,就会因怠慢而形不成父慈子孝,古人规定做官的人家,父子应该分开居住,这是养成父子之间不随随便便的方法;儿子要为父母按摩病痛,收拾被褥枕头等卧具,这是父子之间不生简慢的道理所在。”
【原文】
石碏谏卫庄公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逸①。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自古知爱子不知教,使至于危辱乱亡者。可胜数哉!夫爱之。当教之使成人。爱之而使陷于危辱乱亡。乌②在其能爱子也?人之爱其子者多曰:“儿幼。未有知耳,俟③其长而教之。”是犹养恶木之萌芽,日俟其合抱而伐之。其用力顾不多哉?又如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鱼)勿纵勿解之为易也!
《曲礼》:“幼子常视毋诳⑥。”
“立必正方,不倾听。”
“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⑥长者之手。负剑⑦辟咡之。则掩口而对⑨。”
【注释】
①骄奢淫逸:原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四种恶习。后形容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
②乌:怎么。
③俟:等待,等到。
④曷若: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
⑤诳:欺骗,迷惑。
⑥奉:两手恭敬地捧着。
⑦负剑:抱小孩之状。
⑧辟咡:指交谈时侧着头,不使口气触及对方,以示尊敬。
⑨对:应答。
【译文】
石碏劝谏卫庄公说:“我听说父亲疼爱子女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正道,不使他们走上邪路。骄横奢侈,荒淫放纵,就会走上邪路。骄奢淫逸四种习惯都有,这是过分宠爱他们所造成的。”自古以来许多父亲都知道疼爱子女,却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以至于使他们危害他人,自取灭亡,这样的事例还少吗?疼爱子女,就应当教育他们,培养他们成人。疼爱他们却让他们走上邪路,又怎能算得上疼爱他们呢?疼爱子女的那些人常常说:“孩子小,不懂事,等他们长大后再来教育他们。”这就好比种了一棵不正的树苗,说等到树木长大后再来修剪,那样费力不更多吗?又像打开鸟笼把鸟放走之后再去捉鸟,解开缰绳把马放走之后再去追它,与其这样,哪如事先就不放开鸟和马呢?
《礼记·曲礼》说:“对于小孩子,要经常关注教导他,不要让他学假话和诳骗。”
又说:“孩子从小要养成好的习惯,站立的时候一定要中正,不要斜着身子去倾听。”
又说:“如果有长辈与你握手,你就要用两只手捧长辈的手。如果长辈俯下身和你说话,你要将自己的嘴用手挡住一点,然后再恭敬地说话。”
【原文】
《内则》:“子能食食①。教以右手。能言。男唯②女俞⑧。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④,居宿于外。学书计⑤。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⑥。舞象、学射御⑦。”
【注释】
①食食:吃饭。
②唯:急声回答。
③俞:叹词,表示应答或肯首。是,对。
④外傅:古代贵族子弟至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与内傅相对。
⑤书计:文字与筹算。六艺中六书九数之学。
⑥成童:年龄稍大的儿童。指八岁以上,或指十五岁以上,说法不一。这里指十五岁。
⑦射御:射箭御马之术。古代六艺中的两种,都属尚武的技艺。
【译文】
《礼记·内则》说:“孩子会自己吃饭的时候,父母要教给他用右手拿筷子,会说话的时候,要教给他们应答,男孩答‘唯’,女孩答‘俞’。他们所用的佩囊,男的用皮革,女孩用丝缯,各代表武事和针黹之事。六岁的时候,教他们数数与记住东西南北这些方位的名称。七岁的时候,教给他们男女不能同坐,不能在一起吃东西。八岁的时候,告诉他们谦让之礼,出入门户以及上炕进餐,都要在长者之后。九岁的时候,要告诉他们朔望与天干地支的知识。十岁的时候,男孩子就要出去拜师求学,住宿在外边,学习六书九数。十三岁的时候,要学习音乐、诗书和文舞。到了十五岁之后,就要学习武舞、射箭和驾御车马。”
曾子之妻出外。儿随而啼。妻曰:“勿啼!吾归。为尔杀豕①。”妻归,以语②曾子。曾子即烹豕以食儿。曰:“毋教儿欺也。”
【注释】
①豕:猪。
②语:告诉。
【译文】
曾子的妻子到外边去办事,儿子跟着她边走边哭。妻子说:“别哭!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猪肉。”妻子回来后,把这事告诉了曾子。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他说:“我之所以给他杀猪吃,是为了教给他不要欺骗人。”
【原文】
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少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①。冀②其自改。年登婚宦③。暴慢日滋。竟以语言不择,为周逖抽肠④衅鼓⑤云。然则爱而不教。适所以害之也。《传》称鸬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至于人。或不能然。《记》曰:父之于子也。亲贤而下无能。使其所亲果贤也。所下果无能也,则善矣。其溺于私爱者。往往亲其无能。而下其贤,则祸乱由此而兴矣。
【注释】
①文饰:掩饰,文过饰非。
②冀:假借为“觊”。希望,期望。
③婚宦:结婚与作官。
④抽肠:剖腹取肠。指杀戮。
⑤衅鼓: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译文】
梁元帝时有一个士人,从小聪明有才能,很受父亲宠爱,但家里没有很好地教育他。他只要有一句话说得有点道理,他父亲就不断地夸奖他,一年到头到处与人谈论;一件事做错了,他父亲就百般为他掩饰,替他找各种借口,希望他自己慢慢能改正。后来这人长大成人之后,不好的品质越发展越严重,待人粗暴傲慢,最后终于因为讲话随便,触犯了有权势的周逖,而被周逖抽肠衅鼓,惨杀而死。这样看来,家长对子女如果一味溺爱而不懂得去教诲,恰恰是害了孩子。《左传》说:鸤鸠鸟在喂养孩子的时候,早晨从上到下轮流,晚上从下到上轮流,始终能平等对待,没有偏向。人却不能这样。《礼记》说:父亲对于子女,一般都是偏爱聪明有才干的,而对于才能差一些的就不太喜欢。如果为父亲的所偏爱的果真有才有德,不喜欢的果真是品行才能很差的,那还算是不错的;然而,有些做父亲的因溺于私爱,往往是偏爱那些无品行无才能的,而疏远品行端正有才能的。那么,家里的不和与祸乱就从此而发生了。
【原文】
《颜氏家训》曰: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①者自可赏爱,顽鲁②者亦当矜怜③。有偏宠④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谓灵龟明鉴。此通论也。
【注释】
①贤俊:才德出众。
②顽鲁:顽劣愚钝,不敏锐。
③矜怜:怜悯。
④偏宠:上对下偏爱。
【译文】
《颜氏家训》说:人们爱自己的儿子,很少能做到没有偏爱。从古代到现在,这种偏爱的毛病非常多,聪明懂事的孩子自然讨人喜爱,顽皮愚鲁的孩子也应当怜爱。偏爱虽然是喜欢他,盼他好,而事实上却是害了他。共叔的死,实际上是他母亲的过错;赵王后来被杀,也是他父亲偏宠偏爱造成的恶果;刘表和袁绍最终家破人亡,都可以作为偏爱子女的前车之鉴。
【原文】
曾子出其妻,终身不取①妻。其子元请焉,曾子告其子曰:“高宗②以后妻杀孝己③,尹吉甫④以后妻放伯奇⑤。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
共叔段是郑武公次子,其母武姜厌恶长子寤生,多次请求郑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武公未同意。郑武公死后,寤生即位为郑庄公。武姜请求把京(今河南荥阳东南)封给共叔段,得到允许后,共叔段得以居住在京,肆意扩展私家势力。公元前722年,共叔段准备袭击郑国都城,又联络都城中的武姜为内应,让其打开城门。郑庄公听闻后,便命令郑大夫公子吕攻打京邑城。共叔段兵败逃奔到鄢(今河南鄢陵县北),郑庄公又率兵追击,大胜。此后,共叔段逃奔于共(今河南辉县)邑居住。
【注释】
①取:通“娶”。娶妻。
②高宗:指商朝国君武丁,“高宗”是其谥号。
③孝己:人名。传说为武丁之子,以孝行著,因遭后母谗言,被放逐而死。后用作孝子的典范。
④尹吉甫:周宣王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
⑤伯奇:尹吉甫的儿子。受后母的谗害,被逐,他悲伤自己的遭遇,作《履霜操》曲。
【译文】
曾子休掉他的妻子后,终身没有再娶。曾子的儿子曾经劝父亲再娶后妻,曾子对儿子说:“殷高宗武丁因为后妻进谗言,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孝己;周宣王尹吉甫也因为娶了后妻的缘故,放逐了自己的儿子伯奇。我上比不上殷高宗,中比不上尹吉甫,怎么能保证娶了后妻而不发生祸乱呢?”
【原文】
后汉尚书令朱晖。年五十失妻。昆弟欲为继室。晖叹曰:“时俗①希不以后妻败家者。”遂不娶。今之人年长而子孙具者。得不以先贤为鉴乎?
【注释】
①时俗:习俗,时下的习俗,流俗。
【译文】
东汉尚书令朱晖,五十岁的时候死了妻子。兄长想为他续弦,他叹息道:“现在,因为续娶后妻败家的事例很多。”于是不再续娶。如今那些年事已高且子孙满堂的人,难道能不以前代的贤人为榜样吗?
【原文】
《内则》曰:“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怨①。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②妇出而不表礼焉。”
【注释】
①疾怨:怨恨。
②放:驱逐,流放。
【译文】
《内则》说:“儿子和媳妇不孝顺不恭敬,也不用怨恨,应该耐心地教育他们。如果不听教育,然后再去指责他们。指责了也不改正,就将儿子和媳妇赶出家门但不去明说他们违背了孝道。”
【原文】
为人母者。不患①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②,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③。
【注释】
①患:担忧,忧虑。
②刑辟:刑法,刑律。
③悉数:完全列举或说出。
【译文】
为人之母,不怕不慈祥,怕的是只知道疼爱子女而不懂得去教育子女。古人说:“慈母败子。”母亲溺爱子女却不能教育子女,使子女沦为坏人,陷入恶迹劣行,最终受到惩罚,引出祸乱,自取灭亡。毁他的并非他人,恰恰是做母亲的害了他。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可胜数。
【原文】
周大任之娠①文王也。目不视恶色②。耳不听淫声③。口不出敖言④。文王生而明圣⑤。卒为周宗。君子谓大任能胎教。古者妇人任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⑥诵诗,道⑦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艺博通矣。彼其子尚未生也,固已教之.况已生乎!
【注释】
①娠:怀孕。
②恶色:邪恶的事物。
③淫声:淫邪的乐声。古代以雅乐为正声,以俗乐为淫声。
④敖言:傲慢的话。
⑤明圣:明达圣哲。《管子·霸言》:“国在危亡而能寿者,明圣也。”
⑥瞽:指眼睛失明的人。
⑦道:讨论,议论。
【译文】
周文王的母亲怀周文王的时候,眼睛不看不好的颜色,耳朵不听淫荡的声音,嘴里不说戏谑调笑的语言。因此,文王生下来就明白贤圣,最终成为开创周代功业的一代圣主。有才德的人认为妇女在怀孕的时候可以胎教,古代的妇女在怀孕的时候,睡觉不侧卧,不在靠边的地方坐,不一只脚站立,不吃乱七八糟的东西。食物切得不端正不吃,炕席铺得不正不坐,眼睛不看不好的颜色,耳朵不听淫荡的声音。晚上让盲人朗诵诗,谈论正事。这样,生下的孩子相貌体形端正,才能出众。人家的孩子还没有出生,就已经开始教育了,何况出生之后呢?
【原文】
孟轲之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戏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①。
孟母曰:“此非所以居之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街卖②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所以居之也。”乃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戏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矣!”遂居之。孟子幼时问东家杀猪何为。母曰:“欲啖③汝。”既而悔曰:“吾闻古有胎教。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乃买猪肉食。既长就学,遂成大儒。彼其子尚幼也。固已慎其所习。况已长乎!
【注释】
①筑埋:筑穴埋葬。
②衙卖:叫卖,出卖。
③啖:给吃。
【译文】
孟轲的母亲家住在靠近墓地的地方,孟轲小时候就常玩些挖墓埋死人的游戏,而且玩得非常起劲。
母亲就说:“此处不适合居住。”于是将家搬走,迁居到集市旁边,于是孟轲又以学习商贩吆喝叫卖为游戏。
孟母又说:“这里也不适合居住。”就又举家迁徙,搬到学校旁边的房舍里,这样孟子就玩些祭祀、揖让、进退等有关礼仪方面的游戏。孟母高兴地说:“这里才是居住的好地方。”于是就在这里安居。孟子小时候问母亲邻居为什么要杀猪,母亲回答说:“给你吃肉。”说完又后悔了,心想:“我听说古人就很注重胎教,现在孩子刚懂事,我就欺骗他,这是教他不讲信用。”因此为了证明自己说话算数,孟母就买猪肉给孟子吃。孟子长大后读书学习,终于成为博学多才的大学问家。孟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认真培养儿子的好习惯,何况在儿子长大之后呢?
【原文】
汉丞相翟方进继母随方进之①长安。织履②,以资方进游学。
晋太尉陶侃,早孤贫。为县吏番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③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④,得双髭以易酒肴。逵荐侃于庐江太守,召为督邮,由止已得仕进。
【注释】
①之:到,往。
②履:鞋子。
③仓卒:亦作“仓猝”。匆忙急迫。
④截发:剪去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