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礼仪文化
47531100000002

第2章 礼文化的起源

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探究礼仪的起源可以使华夏子孙更深地认识礼仪。

中华文明,在古代即已声播海外,这种传播不是靠武力,而是靠文明本身的力量。当海外的遣唐使、留学生到达长安时,最令他们惊讶赞叹且羡慕的便是先进的礼乐制度、衣冠文物。他们将它引回本国,加以仿效。可以说,中国的礼乐文明对改变一些陋俗,加速他国文明化的进程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国的“礼”是从何处走来的呢?它的起源在哪里呢?

礼产生于物质文明的发展

关于礼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荀子

礼论》中提出的“先王制礼”。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获得食物、求得生存的欲望。在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整天为果腹而奔忙。他们群居在一起,没有君臣上下之分,没有亲戚、兄弟、夫妻、长幼之别,也就是说,远古人类没有礼仪。后来,随着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种族、部落之间以及内部都有了一些不平等。为了平定这种不平等导致的混乱,“先王”就制定了礼仪并沿袭下来。由此可见,“礼”产生于物质文明的发展,《易序卦传》也说“物畜然后有礼”。

礼产生于习俗

在原始社会,远古人类在群居生活中为了适应环境如地理、气候等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比如,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穴居野处,往往是赤身裸体的。后来,为了遮挡烈日、防止虫蛇之咬、暴雨侵袭,就将树叶或动物皮毛披在身上。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动物皮毛可以防寒保暖,再加上人类有了一定的羞耻心、道德感,穿衣就成了一种习俗。随着人类审美观念的产生,人们开始修饰自己的仪容仪貌,开始了穿着打扮的历史。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就有了不同的穿着,这就已经踏上礼仪之路了。其他领域的礼仪,如饮食,如丧葬等也都是这样发展而来的,因此可以说礼仪产生于生活、产生于习俗。

礼产生于原始崇拜

在人类的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比较低下,对大自然中的很多现象如刮风下雨、开花结果、日升月落、火山地震、山洪海啸等都无法解释,他们就认为“万物皆有灵”,并对之敬拜和求告,希望获其消灾降福和佑护。人们逐渐在这样的活动中形成了一定仪式、制度,这就是后来的宗教仪式,这些仪式被固定并沿袭下来后就形成了后来的祭天地祀鬼神的“礼”。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将“礼”解释为“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在征服自然中的力量,尤其是其中一些人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神农氏、燧人氏、有巢氏、黄帝、炎帝、尧、舜、禹等,先民逐渐将崇拜的眼神投向了这些人类中的佼佼者,并对他们顶礼膜拜,这便是日后祭祀祖先之礼的起源了。

古代的祖先崇拜对古代文化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伦理领域中,先秦对祖先的崇拜以及对祖先言语的遵循影响着以孝为核心的家族礼仪的形成。

其实,关于“礼”的起源,在学者中还有很多说法,如“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礼物交换,如“礼”起源于饮食等等。这些说法虽然争议较大,但有一点却是得到大家公认的,即在中华民族的发韧期,便有了礼的萌芽,“礼”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延伸阅读

敬老怜弱之典范尧帝

尧帝,姓姬,尹祁氏,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尧帝严肃恭谨,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帝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尧是讲究礼仪的典范。传说尧年轻的时候十分敬重老年人,同辈之间也讲究礼让。每次打回来猎物,尧都会把猎物平分给众人,自己拿最少的一份。有时还要把自己那最少的一份再分给年迈体弱的老人。正因为他的德行受到众人的称颂,大家才推选他为部落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