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礼仪文化
47531100000079

第79章 家礼教育的典范——《颜氏家训》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被誉为“中国家训之祖”,是对汉魏以来出现的《诫子书》、《家诫》,以及中国人道德观念和道德诫律的全面总结和系统整合,其中所蕴涵的深刻家庭教育思想,不仅是对其子孙后代立身行事的指导,也对后代其他人有着很深的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家庭教育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汉代之后的统治者都非常注重将封建礼教输入家礼、家规,这样家法便与国法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管理的效能。汉代成书的《礼记》是最早的家礼著作,它在唐代被提升到经书的地位,对各种家礼的制定有着原则性指导意义。而由私家制定的家礼,最早见于六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颜之推(531—约595),字介,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南北朝时著名教育思想家。先祖在东晋时渡江,定居在建康。侯景之乱时,梁元帝萧绎在江陵自立,颜之推担任散骑侍郎。公元554年,西魏攻陷了江陵,颜之推被俘,后来又在北齐任官。此后在北周和隋任职。可以说,颜之推身逢乱世,国家分裂,兵灾不断,自己由于常年漂泊而饱经忧患。他目睹了太多大起大落的人物和纷繁变幻化的事件,因此如何让自己家族的子弟在乱离之世安身立命、保持节操,就成为颜之推最为关心的问题。晚年的颜之推以长辈的身份,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了告诫子孙的《颜氏家训》一书。成书时间大约在隋统一中国之后。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因它是我国封建时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所以被誉为“家教规范”。全书共7卷20篇。依次是:第一卷,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共六篇;第二卷,风操、慕贤共两篇;第三卷,勉学共一篇;第四卷,文章、名实、涉务共三篇;第五卷,省事、止足、诚兵、卷生、归心共五篇;第六卷,书证一篇;第七卷,音辞、杂艺、终制共三篇。

本书开篇的“序致”,讲述了写作此书的缘起和主旨。颜之推将自己一生的成就,归结为幼年所受的教育,“吾家风教,素为严密”,强调了家庭礼仪对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重要性。

在教育方法上,颜之推认为《大戴礼记保傅》中记载的古代帝王的教育方法非常正确。从帝后开始怀孕起,就开始进行胎教,让他受到好的熏陶。到了孩提时代,帝师们又开始引导他们学习孝仁礼义;再长大一些,教给他们如何分辨是非。从幼时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性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极为重要。正因此,颜之推写作了这本书,目的是“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自己家族垂范立训。

颜之推很看重教育的作用,他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颜之推还十分赞赏儒家的教育方法,认为古人的每一个仪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都被赋予了深刻的含意,这是非常成功的经验。但同时,他也指出,礼仪不能因循守旧,必须与时俱变,因此,《颜氏家训》中有颜之推加入的一些新的礼仪知识,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等篇中,也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如何在家庭中用礼仪教育子女的问题。他的很多想法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有着广泛的启发意义。

《颜氏家训》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宋代以后的影响更大。唐代以后出现的数十种家训,莫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颜氏家训》的影响,王钺《读书丛残》中说它“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延伸阅读

颜之推的人才培养思想

颜之推一生经历四朝,又生活在士大夫中,所以他对当时的士大夫生活十分熟悉,也因此对当时的士大夫的教育状况强烈不满。他认为当时的士大夫要么不学无术,要么整天清谈,理论脱离实际;还有的毫无自身修养,败坏世风。这些人上不能治国,下不能保身。基于这些原因,颜之推从维护统治阶级长远利益出发,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经纶博雅;二则文史之臣,取其著述宪章,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取其断决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六则兴造之臣,取其程功节费,开略有术”。颜之推认为这样的才是对国家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