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散步.路上:我与学生聊哲学
47853600000085

第85章 谈偏见

没有人敢说自己没有任何偏见。不知你们有没有胆量拍着胸脯说自己毫无偏见。我不敢说,因为偏见一旦成为偏见,偏见持有者是不会承认它是偏见的。自觉为偏见就是偏见的消除。

价值评价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具有主体性特点的判断。评价有正确与不正确之分。评价的主体性不能成为任何评价都是合理的根据。价值评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同一现象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评价。其中影响评价的最重要因素是利益。利益是客观的,它取决于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这就是不同阶级集团和个人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这种利益通过主体形式呈现,往往表现为个人的好恶、偏爱,甚至表现为非理性的崇拜。在价值评价中,偏见最具盲目性和非理性。因为它是偏见,往往无理可讲,说不通。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马扎林·巴纳吉的《盲点:善良人心中的隐蔽的偏见》是专门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偏见如何影响人类行为的著作。作者说,正如人眼有视而不见的盲点一样,我们的无意识中也包含隐藏的偏见,这些偏见通常针对那些我们不熟悉的团体。

偏见影响行为是肯定的。为什么会产生偏见?我认为,偏见不是取决于不同的种族、性别和生理特点,而是在社会中产生并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顽固观念,如性别偏见、种族偏见、职业偏见或地区偏见。正因为它通过传播和相互影响而凝集于人的无意识中,因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抱有同样的偏见。不是所有白种人都有种族偏见,所有男性都有性别偏见。这一切,都取决于个人接受或抵制社会中产生的偏见的力量。也正因为偏见具有社会特点,所以同一社会中处于同一地位抱有同样偏见的人可能更多。白人占主导的西方社会容易产生种族偏见;男权社会容易产生性别偏见;处于高社会阶层的人,对某些低社会阶层和某些行业容易产生阶层、行业偏见。偏见本质上是社会的,而非生理的,也非纯心理的。因此,必须在社会背景下分析影响价值评价的偏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目的,就是要确立观察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客观而全面,就不容易产生偏见。即使囿于环境产生了偏见,也容易自我反思。反思,是克服偏见有效的思维方法。

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反思,就是内省。《论语》记载曾子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一种反思。《论语》几乎是一本伦理教科书,它的反思是道德行为反思。哲学反思当然不限于道德范围,而应该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