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从大不列颠到巴尔干
47917600000050

第50章 北非战役开始了

“伟大进军”。

很早以来,意大利在非洲便拥有自己的殖民地,那就是利比亚。对墨索里尼而言,这块殖民地实在太小了,自比恺撒大帝的他,怎么会满足于这么一块土地呢?他要整个北非。更准确而言,他梦想把整个地中海,变成“意大利帝国”的内湖,恢复古罗马帝国的荣誉。

想一想,这是多么提劲的事呀。千年之后,贝尼托·墨索里尼的大名,会与恺撒大帝并列,成为意大利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他将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但是,私底下仔细掂量掂量,墨索里尼又缺乏这种勇气。他深知,大英帝国在非洲已经扎稳了根。直到1940年9月,墨索里尼才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对齐亚诺说,“这是3个世纪以来,意大利一直都求而未得的时刻”。

这话说得一点儿都没错。此刻,戈林的“鹰袭”正进入高潮,英伦三岛朝不保夕。换句话说,英国要防止德军入侵本土,自然就无法增兵非洲。墨索里尼便可以乘此良机,趁火打劫一把。

他坚信,自己有这个实力。因为,意大利在北非拥有25万之众。而在它对面,英军只有3.6万人。1940年9月13日,墨索里尼下令,“驻利比亚军队向埃及发起全面进攻”。目标——占领埃及首都开罗,切断苏伊士运河!

尽管墨索里尼是如此牛气冲天,但就其结果而言,这次进攻却充满了戏剧性。用英国人的话说,“意大利人这次进攻,与其说是在打仗,不如说是在参加阅兵仪式”。

我们来看看意大利人的表演吧:9月13日,意大利军队从利比亚边境一路出发,当硝烟和尘土消失之后,就可以看见意军那异常整齐的阵形。在前面,他们左右整齐地排列着坦克部队;随后,是意军最精锐的褐衫冲锋队。最后面,是拉着大理石碑的卡车——意大利人打算用这些石碑,来沿途标志此次伟大的行军。

(由此看来,墨索里尼真是准备充分了——连给后代瞻仰的纪念碑都造好了。人才啊,真是个人才。)

在英国方面,由于英军自知实力单薄,不足以与敌军抗衡,在韦维尔爵士的指挥下,英军有条不紊地朝埃及腹地撤退——双方甚至连打照面的机会都没有。

按理说,面对如此弱小的敌人,意军就应该继续推进,不给敌军集结兵力的时间。可是令英国人大惑不解的是,9月17日,意大利人在进抵西迪拜拉尼后,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个西迪拜拉尼根本就没有任何战略意义,它不过是一个尘土飞扬,住满了阿拉伯人的小村庄。它有一个清真寺和一个小得可怜的警察局。而罗马电台却在广播上吹嘘道:“在意大利工程师的帮助下,西迪拜拉尼的电车又开始运行啦!”

为何不继续前进?意军总司令格拉齐亚尼元帅自有他的一番解释。他向墨索里尼报告说:“由于后勤不足,我需要集中物资补给,并组织水资源的供应。”很好,这条理由很充分。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组织后勤补给,原本就是应该做的事情。可问题的关键在于,几星期过去了,格拉齐亚尼还在西迪拜拉尼;两个月过去了,他仍然还在西迪拜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