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考古发现
47920400000012

第12章 亚洲考古大发现(11)

史书记载,汉景帝之子刘寄是汉武帝最亲密的兄弟,被封为胶东王。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为了对抗削弱诸侯国的政策,淮南王刘安与新任的衡山王刘赐谋反。胶东王刘寄听说此事后,也暗地里囤积兵力,准备响应。然而,谋反事件很快败露,淮南王与衡山王相继自杀,并被剥夺封地。而刘寄虽然最终并未起兵,但在对谋反案的审理过程中,刘寄的谋反意图也被揭露出来。不久,刘寄便在罪行败露的惊恐及在对汉武帝的愧疚中一病不起,撒手西去了。

得知刘寄的死讯,盛怒的汉武帝回想起两人年幼时亲密的关系,最终动了恻隐之心,决定不再追究弟弟的罪行。于是,他不仅封刘寄的长子刘贤继任胶东王,还把刘寄最宠爱的小儿子刘庆分封在原衡山国的封地上。刘庆对汉武帝的行为充满了感激与惶恐,于是上表向武帝表达忠心,称自己将尽力治理国家,并誓保“六地平安,永不反叛”,六安国也因此而得名。

墓内的珍稀宝物

刘庆的墓上,有着馒头状的封土,墓室建筑有东西两条墓道,为“中”字形坚穴土坑墓,全长45米,宽12米。墓室使用了代表墓主人高贵身份与帝王荣宠的“黄肠题凑”结构,一共用去900多根长约1米的去皮柏木。

在题凑之外,是一间用方木搭建的陪葬墓室,一共15间,里面放有陪葬的铜器、陶器以及大量的车、马、人佣等明器,这是墓地的“外藏椁”。在题凑里,是内回廊,也可能有分间的结构,用来放置随葬的物品。

刘庆的棺椁放在墓室的中央,外椁为木质,内外均为髤黑漆,东侧设有对开木门。内椁为石质,内部也髤黑漆,东侧有门,北壁上绘制有红色的彩云纹,并有许多镏金铜饰件,精美而华丽。

在唐代时,刘庆的墓穴便已被盗,但还是有许多珍贵的文物保存了下来,比如大量的漆器、木器、铜器、玉器等,数量可达500多件。尤其是在棺椁中发现了许多精美的玉佩、玉印章以及可能是玉衣残片的碎片,充分显示了墓主人生前的奢华。

此外,在墓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令人惊奇的东西:放置于外藏室的一只铜壶里,盛满了清澈的液体。当考古人员将这些液体倾倒出来后,一股酒香扑鼻而来,而且壶底还残存着一些米粒。原来,这竟然是一壶2000多年前的米酒,可谓千年陈酿。

同时,在墓室内还发现了许多植物的种子和果实,有水稻、红枣、小米、杏、李等。农学家检测后发现,这些种子保存良好,如果进行种植,有可能会继续发芽。

尽管在刘安的墓中发现了许多精美的陪葬物品,但是双墩汉墓的秘密实在太多了。就墓葬形制而言,“黄肠题凑”结构还有哪些新的内容需要人们去探索;墓主人的更多信息也需要人们去寻找;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果实,也需要专家去分析;等等。安徽双墩汉墓的发掘,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古代先人给子孙留下的一个又一个密码。

相关链接——古六安国曾因水患迁都

古代六安国王陵区大致范围确定后,人们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六安国的统治中心——都城又在什么地方呢?现有的文献并没有给出答案,幸而考古工作者在实地考察研究中找出了答案,填补了这一史料空白。

据了解,六安市郊城北乡的两处古城址间距仅300米,俗称“西古城”和“东古城”,这两座“姐妹城”都曾是六安国的王城。考古人员根据发掘所获的地层关系和出土文物,结合有关史料分析得知,西古城是西汉初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时的都城遗址,也就是古六安国初期的王城;而东古城则是西汉中后期古六安国某代诸侯王新建的一座王城,该城的使用年代可以延续到东晋以后。

那么,为何古六安国会有两座王城呢?据史载,淠水在历史上多次泛滥,而西古城紧邻淠水。为了躲避日益严重的水患,统治者只好另选新址建城。东古城地势较好,且离西古城很近,搬运建筑材料和搬迁官署都十分方便,所以也就成了新都城的所在地。这就是一地出现两座东西并列、时代略有先后的“姐妹都城”的原因。

汉朝楚王陵

1995年年底,考古人员在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发现了一件最完美的“绝品”金缕玉衣。这种只有古代君王才能享用,据说能令尸体不腐、灵魂不灭的特殊葬衣,是用大约 4000片大小基本相同的玉片用金丝串连起来的。

徐州自古就是一座军事重镇,有史以来,围绕着徐州进行的战役就多达200余次。徐州又名彭城,历史上就有“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的说法。而且,徐州还是汉高祖刘邦起家的地方。西汉建立后,刘邦分封诸王,将徐州周围的36个县都划为楚国,分给他的弟弟刘交楚元王,史称楚王,此后共延续了12代,他们死后都葬在了环绕徐州的山丘之中。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8位楚王的陵寝,可惜这些陵寝已被盗掘过多次了。徐州的周围还有很多以“洞”为名的山,比如山洞山、南洞山、东洞山等。其实,这些洞就是被洗劫一空的汉汉墓。

寻找汉墓王陵

徐州发掘出的汉墓群、兵马俑和位于北郊茅村附近的东汉画像石墓,被并称为“汉代三绝”。但狮子山楚王陵的发现,还应从汉兵马俑的出土引起考古学家们的重视说起。

1984年冬,一辆推土机在狮子山西南部取土时,偶然铲出了一批汉兵马俑。这也是继 1965年陕西咸阳汉兵马俑、1974年西安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发现后我国出土的第三批兵马俑。

对此,考古学家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这么多的兵马俑为什么会葬在这里呢?从已发现的咸阳兵马俑和临潼秦始皇兵马俑来看,这里应该属于汉代某个王陵的陪葬墓。考古学家开始将目光集中在附近的狮子山上,并开始利用各种仪器进行探测,还请来了地质勘查队钻孔探究,但最终却是一无所获。

勘探工作进展得很困难,因为山丘上到处都是民房和人家,所以勘探不能大规模进行,只能采用梅花桩的勘探方法。尽管这样,探察还是要受到了当地住户的阻挠,最终勘探只好放弃。

考古队员就这样在小小的一座狮子山上找了 6年。直到1990年的一天,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考古学家王恺在狮子山村里找线索,在与一位老人闲聊时,听老人说他家祖辈挖过一个很深的大地窖,其中最大一个能放1万多公斤的红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考古学家心里感到疑惑:这狮子山上到处都是石头,怎么能挖出这么大的地窖?

随后,考古队员在老人的配合下从这个已废弃多年的地窖里开始了寻找线索。当探沟挖到地下3米时,发现了外墓道上人工开凿的痕迹。这一消息传出,让人们都非常惊喜。为弄清陵墓的具体位置,考古人员又进行了细致的勘探和探沟,用了整整2年时间,直到 1992年才确定楚王陵的位置——距陪葬的兵马俑队阵只有500米。

发掘狮子山楚王陵

1994年 11月,狮子山楚王陵真是开始发掘,国家还将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列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由6名专家和6位年轻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考古队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楚王陵是一座坐北朝南的陵墓,共有12间房,使用面积可达850多平方米,几乎将狮子山掏空了半座。陵墓采用的是汉代流行的横穴岩洞式,但又开凿了一个巨大而方正的天井。这在以往开掘的汉墓中是不曾有过的。

为了清理天井中的夯土和填石,人们用铲车、吊车作业,也足足花去了3个月的时间。狮子山不是一座土山,它是座石头山。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开凿这个硕大的一个天井,凿石、夯土量约5000立方米,靠的全部都是人工,工作量可想而知了,实在是令人吃惊。专家们据此推测,这座规模宏大的楚王墓在当时至少也需要花费20年才能完工。而据史料记载,古代皇帝与王侯从即位起就着手为自己造墓,并会把每年从府库中挑选的财宝提前放入墓内,以便死后也能享受荣华富贵。这座天井就如同一座华丽的大厅,高达11米之,长达117米的墓道,就是穿过天井通向山体深处神秘的地下陵寝的。

然而,即便是建造隐秘,设计费尽心机,最终狮子山汉墓也没有逃脱被盗的结局。在发掘之初,考古人员就在天井中部的填土中发现了一个盗洞,斜向西北方向,而且是没有丝毫偏差地直通向塞门。盗洞的外口小得仅能容身,里面的直径却有9米多。内墓道是由4块一组共4组的塞石严密地堵着,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盗墓人在一组塞石上凿成“牛鼻扣”,然后穿了绳子连撬带拖将4块各重达6吨的大石头硬拉出了墓道,这简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而当他们离开事,还再次将盗洞填上、堵好,这一堵就堵过了2000多年。可见,当时的盗墓者组织是何等严密。通常被盗过的墓葬都会留下点一些痕迹,但这里却一点儿都发现不了。

进入墓陵,发掘国宝

1995年2月,主墓道内淤泥被完全清理干净了,考古人员准备进入墓穴发掘了。50多米长的照明路线都没够,最后只得再次加长。而当墓穴深处骤然放出光芒时,那景象简直令人目瞪口呆:地上的淤泥有50~60 厘米厚,泥土里间有很多碎玉闪着幽幽的光。考古人员在这神秘的地下宫殿里亲手触摸着2000多年前楚王宝物,简直就是激动不已!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楚王安睡的一只镶嵌着1600多块玉片拼合成各种图案、空白部位绘有汉代漆画,长2.8米、宽1.04米的玉椁已被盗墓者砸开了,玉片更是碎了一地,裹着金缕玉衣的楚王也失去了昔日的威风,被盗墓者从墓中拉了出来,金缕玉衣也被剥去了,就连七孔中塞着的金玉和楚王身上佩着的金印都被盗走了。楚王的遣骨也已被渗入地宫的水冲得四分五裂,尸首分离、肋骨四散,夹杂在一片碎玉与泥土中间,景象惨不忍睹。

幸运的是,盗墓者只在主墓室内进行了盗取,主墓室外的3间耳室没有被盗。在这几间耳室内,也留下了可观的文物。

虽然楚王的金缕玉衣被剥了下来,但从散落了4000多片玉片的迹象表明,盗墓者只为拿走金银,却不曾动那些质地上乘、工艺精致、光彩照人的玉磺、玉壁、玉杯、玉牙冲、玉龙等,而现在看来这可件件都是国宝呀。经清查,这里共有200多件套完整的玉器。由于汉代对使用玉器有这点严格的等级规定,因此普通人一般不会有名贵的玉器;若有,就等于是告诉别人这些东西不是偷来就是盗来的,会招来杀头之祸。正因为如此,墓中的这些玉器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可惜的是,盗墓者拆下了金缕玉衣的金丝。这些串起玉片的金线足有2~3千克重,而一件世代“绝品”的金缕玉衣也被拆得四分五裂了。从散落的玉片上看,每片玉上都有4只以上钻孔,这些钻孔细小的只有如今最小号的缝衣针般大小,而且都是紧依着边角工整地排列着,可想而知当年的手工艺已经高超到了何种程度。

根据出土的文物推测,徐州狮子山的墓主人应该是西汉的第三代楚王、刘邦的侄孙刘戊。但由于金印被盗流失,所以推测也难以确证。据史料记载,刘戊是汉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的反王之一,兵败后自杀。为此也就有了疑惑了:既然是兵败后的楚王,怎么还能如此风光地穿着御赐的金缕玉衣下葬吗?侧室里还能有陪葬者?而这些疑问,只能等待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了。

相关链接——“七国之乱”

吴楚的“七国之乱”,是指以刘邦之侄刘戊与吴王刘濞联手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参与叛乱的七国的国王主要有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和胶东王刘雄渠。吴王刘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

其实刘濞蓄谋叛乱为时已久。而这场变乱的导火线是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趁机想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便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

战乱时,刘濞发兵20万,但号称20万,并亲为主力。同时,他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等贵族勾结,用“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举兵西向。叛军顺利地打到了河南东部,景帝因惶恐,先从袁盎议杀了晁错,想满足他们“清君侧”要求,换取他们退兵;但晁错死了,叛军根本不退,还公开声言要夺皇位。

叛军至梁国(治今河南商丘)时,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阻截了叛军。至此时,景帝才决心以武力进行镇压。他命太尉条侯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率36万将军,以奇兵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大破叛军。刘濞逃到东瓯,为东瓯王所杀。其余六王皆畏罪自杀,七国都被废除。

西安法门寺地宫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法门寺地宫,打开了佛教和盛唐王朝的宝藏,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整个地宫在清幽的灯光照射下,显得尤为神秘。

1987年,法门寺地宫千年后重见天日。地宫内的珍宝也并未深埋,距离地宫口的地面仅20多厘米。如今,神秘的法门寺地宫已扩建百倍并重新向世人开放,而法门寺的前尘往事也勾起了人们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