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秘密浮出地宫
法门寺,位于西安市向西110千米的扶风县。寺内的法门寺塔始建于东汉时期,是一座佛教舍利塔。据记载,法门寺塔下有地宫,地宫内埋有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和无数珍宝。但是,这个记载至今也无人能断定真伪。直到1981年,一场暴雨让地宫内的秘密浮出了水面。
清代时期,法门寺塔曾在一次地震之中倾斜了,并出现了裂缝。此时,塔体重心偏离3米多,西南角塔基下陷1米多。所幸的是,宝塔初建时结构严谨,建筑技术高超,所以才保持了300多年依然屹立不倒。
在1981年的一场暴雨中,法门寺塔西南半部轰然倒塌,塔内所藏的佛经佛像也纷纷跌落。但是,另一半塔却仍屹然耸立,成为一大奇观。对此,陕西省政府马上作出了重修法门寺塔的决定,并成立了重建法门寺塔委员会。1987年春,开始拆除残塔、整理佛像、经书和其他文物。为了重打地基,陕西省考古文物部门还对佛塔地宫进行了发掘。就在西北角的清理和挖掘中,刨开3处碎石,露出了一个地洞,里面金碧辉煌,千年秘密在这一刻浮现出来。
抗战时期被意外开启
在地宫内,有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珍宝2400多件,件件都可谓价值连城。然而让考古人员疑惑的是,这个地宫并不隐蔽,难道真的1000多年来都无人知晓吗?
事实上,知道这个秘密的人确实存在,而且不止一个。1937年,华北慈善会会长朱子桥等人到陕西赈灾,亲眼目睹了法门寺真身宝塔的倾斜,寺院瞬间一片破败。1939年,法门寺塔开始重新修复。在修复期间,不少当地人都参与了工程。工友们在偶然间,也透过石板缝隙看到了地下的珍惜宝物。
朱子桥闻讯后,从西安匆匆赶来。此时,陕西正处于激烈的抗战当中,各军阀势力也是此消彼长,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据说,朱子桥左思右想后,不顾旁人劝说,说了4个字——“与此无缘”。为保护地宫宝物,他即令掩闭,并让所有参与修复的工友们发誓保守秘密。此后,法门寺塔还多了不少恐怖的传说,比如地下有口万丈的深井,里面有吃人的大蟒,等等,据说这些传说都是朱子桥所编的。后来,朱子桥仍不放心,还做了一尊巨大的铜佛像伫立在地宫天井盖正上方的塔基上,并请僧人黄昏守护寺院。直到1941年,朱子桥在陕西病逝时,都一直守护着这个秘密。
1987年,法门寺地宫文物终于重见天日。当初参与修复工程的工友们,也终于有机会看到了真实的地宫。当年从那个小小的石板缝隙中看到的金灿灿的棍子,竟是一根长1.96米的双环12轮鎏金银锡杖,被称为“世界锡杖之王”,一共用去了62两黄金、58两白银。杖首2个金轮上还套着12枚雕花的金环,金环围绕着两重象征圣洁的莲花宝座,顶端是一颗象征智慧的宝珠。如今,它已经成为法门寺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
穿越千年历史神秘地宫
在法门寺塔前,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条进入地宫的通道,看到了一把锈蚀的铁锁封锁的石门。当考古人员将石锁打开后,封存了千米的珍宝和历史便呈现在世人面前了。
地宫中的物品安然如初,1000多年前的阿育王塔依旧色彩夺目。塔身由整块汉白玉雕成,塔的四面雕刻着身姿婀娜的菩萨像,朱红色的裙裤和粉绿色的披带如同刚描绘的一般。在一个白藤箱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已经粘成一堆的丝绸服装。此前人们一直不知道唐代皇家丝绸是什么样的,而这里发现了惠安太后的衣服,以及武则天的裙子。虽然大部分丝织品已经炭化或部分炭化,但5件蹙金绣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在显微镜下人们发现,这5件蹙金绣的金线是用黄金拉成的,平均只有0.1毫米,最细的地方仅有0.06毫米,比我们的头发丝还要细,即使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也很难达到这样的工艺水平。
当考古人员揭开已经破碎的大理石盖板后,直接从顶部进入时发现,石室中摆满了珍稀宝物,其中金银器就有120多件,各种珠宝玉石400多件……在金银器中,最令人称奇的是两个鎏金银质圆球,称为“香囊”。在球内的小碗中装上香料,点燃后香气就会从镂空的纹饰中溢出。为了防止香囊晃动时香料流出,工匠们还运用了现代的平衡装置原理,在内部装了两个平衡环。圆球滚动,内外平衡环也随之滚动,从而保持香碗的重心不动。
在地宫的第三道石门后,是地宫的中室,一只已经腐朽的檀木箱中,是一只秘色瓷。因为烧制工艺早已失传,所以现代人也从未见过真正的秘色瓷。除此之外,考古人员还在这里意外地发现了20件来自异域的玻璃制品,玻璃器上的纹饰有着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其中的玻璃盘被认为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伊斯兰釉彩玻璃。
在一个密龛里,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个包裹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函。打开铁函,里面层层相套,最里面静静躺着一个洁白的小玉棺:一枚佛指舍利静静地躺在玉棺里。这枚骨质的舍利,正是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
2400多件珍宝横空出世,法门寺也在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20年来吸引了无数的慕名者。如今,这个历史的宝藏经过重新扩建,继续向世人展示封存千年岁月的传奇历史。
延伸阅读——法门寺十大世界之最
(1)法门寺佛指舍利,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也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
(2)法门寺地宫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3)地宫文物的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遗规。
(4)地宫出土的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
(5)地宫2.7万多枚钱币中,其中的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6)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7)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唐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8)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9)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45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10)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神秘的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以西约30千米的贺兰山东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寝。在方圆53平方千米的陵区内,共分布着9座帝陵,253 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1988年,西夏王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
曾经辉煌的西夏王朝
11世纪初,以党项羌族为主体的西夏建立了封建王朝,自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银川市)称帝建国,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在历史上存在了189年,经历10代皇帝。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鼎盛时期的疆域面积可达到83万平方千米,包括今宁夏、甘肃大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新疆东部及蒙古共和国南部的广大地区。前期与北宋、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南宋、金鼎足而立,被人形容是“三分天下居其一,雄据西北两百年”。
这是一个曾经拥有无限光辉文化的少数民族,也是一个历史似谜的古代政权。西夏国不是一个甘于寂寞落伍的民族和政权,它积极汲取了汉民族和北宋政权的文化营养,创制出了自己的文字,制定了自己的典章、礼仪制度,形成了与汉民族文化具有姻亲关系的西夏文化。
历史学家戴锡章在写完《西夏记》后,曾感慨不已,喟然而叹:“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置博士弟子员。尊孔子为文宣帝,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
然而到了13世纪初期,随着成吉思汗对西夏的征服战争,西夏的悲惨命运就开始了。据明代《弘治宁夏新志》记载:从1205年至1227年,成吉思汗先后对西夏进行了6次战争。其中在1209年、1217年、1226~1227年的3次大型战争中,蒙古国大军都曾进据贺兰山,包围西夏国都中兴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与破坏。1226~1227年,成吉思汗发动的最后一次灭夏战争,西夏百姓“穿凿土石,以避锋镝,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公元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出征途中病死六盘山,其军队遂将亡帅之恨移泄西夏——蒙古铁骑在其副帅的指挥下,回师北上,发疯似地狂烈进攻西夏国都(今之银川市一带),所到之处逢人便杀、遇房就烧,劫掠财物、奸杀妇孺、毁宫掘墓。一时间,西夏国内尸横遍野、血流若河,浓烟蔽地、紫血腥天。征服者的残酷无比,使得曾雄赫一时的西夏瞬间灭亡。随着朝代迭替、战火频仍,西夏的文物典籍也毁坏殆尽,地处边陲的西夏除了征掠外邻之外,原本就是近乎闭关锁国。如此而来,很快就成了一个近乎苍白的历史词汇般的神秘王国。
偶然发现“神秘王陵”
西夏王朝留给后人的,是了一个又一个谜团,因为任何典籍资料的记载上都没有对西夏历史的记载。人们只能从那些废弃的建筑、出土文物和残缺的经卷中,寻找着这个古老王朝的痕迹。
1972年6月,兰州军区某部正在宁夏贺兰山下修筑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十几天后,几个战士在挖掘工程地基时,意外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其中有几个破碎的陶罐,还有一些形状较为规则的方砖。令人惊讶的是:方砖的上面竟刻有一行行的方块文字!部队首长看过后,马上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宁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的考古人员迅速来到距离银川市40千米的工程现场,对现场的保护做了必要的安排,同时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10天之后,一个古老的墓室终于在这个坑道下重见天日。
恢宏浩大的西夏王陵
在墓室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武士像等巧夺天工的工笔壁画,同时还出土了一些古代精巧的工艺品和方砖等陶制品,方砖之上布满了一个个方块文字及花纹……经过考古人员仔细研究和辨认,确定这是一个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而出土的方块字正是今天被人们看作如天书一般的西夏文!千年之前,西夏文明突然湮灭在茫茫的历史烟尘当中,因而这项规模并不大的挖掘,可以说是一个重大发现。考古人员们立即在这片荒漠中发掘,希望能找到新的发现。结果到底没让他们失望——连绵的贺兰山背景中,一片无垠的野性大漠托起一个又一个金字塔形高大的黄土建筑,在广阔的西部天空下显得格外雄伟。每个黄土建筑周围,都环绕着方形的城墙等辅助性建筑,如同一座座神秘的城堡。而它们的断壁残垣在风蚀日晒之中,却显示着一种永不屈服时间和沙暴磨砺的顽强。
考古人员在这里共发现高大墓冢的陵墓15座,并最终认定这些雄伟的建筑正是西夏皇家陵墓。
在此后的近30年里,考古人员对西夏王陵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研究,共清理出1座帝王陵、4座陪葬墓、4个碑亭和1个献殿遗址,从中发现了一些很珍贵的西夏文物。这些文物中有西夏文字,有反映西夏人游牧生活和市井生活的绘画,有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还有“开元通宝”、“淳化通宝”、“至道通宝”、“天禧通宝”、“大观通宝”等各个时期的流通钱币,以及工艺精巧的各类铜器、陶棋子等文物。更让人惊讶的是,从中还出土了大量造型独特的石雕和泥塑。
与此同时,考古工作者还对陵区进行了多次全面系统的调查与测绘调查,并不断发现新的大小不等的陵墓。发现的陵墓由15座增加到70多座,后又增加到近百座、二百余座,截至1999年共发现帝陵9座、陪葬墓253座,其规模可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提并论。专家证实,还有一些尚未发现的和因贺兰山山洪等自然因素而消失的并不在少数,因此其真实数量可见一斑。东西5千米,南北10多千米,总面积50多平方千米,如此浩大的皇家陵园在中国实属罕见。没有秦陵的铺张,没有唐陵的华彩,没有明陵的气派,没有宋陵的考究,而西夏王陵却更表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难怪有关学者感叹,若能恢复西夏王陵本来富丽堂皇的建筑、松柏相映的环境和紫烟氲氤的气氛,宏大壮丽的帝王陵园景象将再现于西北边陲。在精确的坐标图上,人们还惊奇地发现,9座帝王陵组成了一个北斗星图案,陪葬墓也都是按星象布局排列!
2000年4月,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活动,西夏王陵的调查与发掘以其具有的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榜上有名,同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发掘、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发现与发掘等100项考古发现获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