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羊方尊:尊为古代盛酒器。四羊方尊属商朝晚期偏早的青铜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千克,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全体饰有细雷纹,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物,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毛公鼎直耳,半球腹,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铭文有32行499字,乃现存最长的铭文。
龙虎尊: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高50.5厘米,口径44.9厘米,重约20千克,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装饰着3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是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这一图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目前还不能做出精确的解释。
鸮尊:鸮俗称猫头鹰,古代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尊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原器为一对两只,铸于商代后期。高45.9厘米,外形从整体上看为一昂首挺胸的猫头鹰。通体饰以纹饰,喙、胸部纹饰为蝉纹;鸮颈两侧为夔纹;翅两边各饰以蛇纹;尾上部有一展翅欲飞的鸮鸟,整个尊是平面的立体的完美结合。尊口内侧有铭文“妇好”二字。
埃布拉古国遗址
埃布拉古国的都城遗址位于叙利亚北部阿拉伯与哈马之间的沙漠中,在考古发现之前,它一直都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国度,其历史自公元前2900年始至公元前1600年结束。很多古籍中都记载了这个伟大的古国,但语焉不详。很多人甚至认为埃布拉只是传说中神秘而伟大的存在而已,因为没有人找到过它的遗址。
直到一个偶然的因素,埃布拉古国重见天日。这一惊人发现也震撼了全球美索不达米亚学术的研究,有人将它喻为“上古世界(环地中海)第八奇迹”,甚至认为与“世界七大奇迹”相比,埃布拉古国的地位更加重大。
发现埃布拉
1964年,意大利考古学家、艺术史学家保罗·马蒂尔博士率领罗马大学考古队来到叙利亚,为了丰富一下极其有限的古叙利亚人的活动资料。
早在1862年,法国考古学家梅·戴沃盖就率先开始了对叙利亚大沙漠的考察活动。在那次短期的考察中,他们发现了一座巨塔和一些古建筑物的遗迹。这些建筑物的特点是墙较宽,殿堂较大,柱较高,但由于种种原因戴沃盖的工作没能继续。此后的近百年间,叙利亚沙漠区都被考古学家们忽视了。直到1964年马蒂尔博士的到来。
马蒂尔博士能挖掘的地方有好几十个,因为在叙利亚地区到处都散布着几百年无人问津的土墩,并且叙利亚政府也热衷于证实自己这个现代化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
马蒂尔博士选择了距叙利亚阿勒颇以南约56千米的马尔迪赫丘开挖。马尔迪赫丘高出地面10米,面积约57公顷,中央还有一块凸地,后来考古队把它命名为卫城。
马蒂尔博士和他的队员们每年仅有6周的挖掘时间,就这么一直挖到了1968年,考古队终于挖到了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000年前的几座神庙和一座纪念门,不过在中东,挖出三四千年前的遗址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所以也没引起多大关注。
1968年,马蒂尔博士在卫城遗址中挖出一个公元前2000年的无头玄武岩男子雕像。令人惊奇的是,雕像的袍子上还刻着26段楔形文字铭文。这是马蒂尔博士首次挖掘出铭文,其中有一段铭文还非常引人注目,马蒂尔判断这座雕像应该是“埃布拉君主”的儿子献给女神伊什塔尔的还愿品,原文是:“因为埃布拉之王和伊什塔尔女神的缘故,将水槽献给大神庙。”
马蒂尔博士认为,铭文里提到的“埃布拉”,应该就是萨尔贡和纳拉姆辛在铭文中提到的附属国,以及古埃及史料中提及的神秘城邦——埃布拉。
神秘的埃布拉泥板文书
为了证实自己的推测,马蒂尔博士找到意大利学者——美索学家乔万尼·佩蒂纳托。佩蒂纳托是研究古代闪族语言文字的专家,对现场考古并不在行。1969年,佩蒂纳托在罗马证实了马蒂尔对铭文的阐述。
此后,马蒂尔又发掘出了一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王宫废墟。经过对陶器碎片的判定,废墟的一层年代可上溯到阿卡德王朝(萨尔贡和纳拉姆辛)时期。马蒂尔博士发现,公元前2400年埃布拉鼎盛时期,城内原住民有3万,这在当时中东算是一座大城市了。
1974年8月,马蒂尔博士又有了惊人发现:在王宫区域的一间被发掘过的房间地板上,他发现了40块泥板书。虽然王宫曾被烧毁,而泥板却历经4000多年完好无损。佩蒂纳托闻讯马上赶到了发掘现场,然而对泥板上的文字却一个也看不懂!
原来,这些文字并不属于已被破译的苏美尔语、阿卡德语、埃兰语和古波斯语中的任何一种。佩蒂纳托只要给泥板拍照后带回罗马研究。
1975年4月,佩蒂纳托有了鉴定:这些泥板文字多是用一种尚不为人知的闪米特语写成的,跟阿卡德语有关但并不相同。这种新发现的语言与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后来的语言——希伯来语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所以佩蒂纳托把它命名为“古迦南语”。
佩蒂纳托的这一结论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久后马蒂尔的发现又给了佩蒂纳托强有力的支持。经过深挖,马蒂尔博士最终又在因大火倒塌的泥砖墙中发掘出了近千块泥板书。而佩蒂纳托这次是赶上了近代考古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不久之后,马蒂尔又在被毁的王宫廊柱下发现了一个装有海量泥板书的房间。在里面发现的第一块泥版是一份城市一览表,城市名虽多,但让他们熟知的却没几个。不过,有一个词却不断出现,这个词就是“恩埃布拉”(意思埃布拉元首)。
经考证,这个房间应该属于埃布拉王室的图书档案馆,里面存有近两万块的泥板书和残片。他们甚至还发现了许多当初堆放这些泥板的木架痕迹。
档案馆的发现,令近一个世纪出土的公元前2150年之前的文本数量大大增加。接下来,考古人员又对这些泥板文书进行了目录编纂,并对每块泥板书在发掘现场的位置都做了详细记录。
在众多的泥板书中,佩蒂纳托发现了一段话:“人类创始以来,众王之中没有人夺取过阿尔马纳和埃布拉,纳加尔之神为坚强的纳拉姆辛拓宽道路,赐予阿尔马纳和埃布拉,又赐予纳那拉姆、杉树之山和大海。”纳拉姆辛就是阿卡德帝国奠基人萨尔贡一世的好战的孙子,大海指的就是“上海”(地中海)。
由此,考古队认定,他们挖到的就是消逝了数千年的埃布拉王国。
解读埃布拉古国
通过多年的研究,考古人员认为,埃布拉古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国家,王室、神庙僧侣和世俗贵族在国家中都有大量的私有土地,以地域关系为纽带结合起来的农村公社仅占少量土地。在埃布拉古国的晚期,贫富分化比较悬殊,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
同时,埃布拉古国还长期实行募兵制,拥有一支兵种齐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相当强的常备军。而国王也是凭借这些军事力量,对内加强统治,对外频频发动侵略战争的。随着军事侵略的胜利和王国版图的扩大,大量奴隶和财富也流入了埃布拉国内,使得埃布拉奴隶制经济空前繁荣。在考古人员发现的一些泥板书中,写有很多的指令、税款和纺织品贸易的账目以及买卖契约等,还有一块泥板上写有70多种动物的名称,这些都表明埃布拉的工商业在当时也相当发达。
埃布拉古国使用的是苏美尔语和埃布拉语。埃布拉语是一种古老的语言,可能是塞姆语族的一部分,与已知的西亚语言有所关联。
然而,就在埃布拉国称雄一时的时候,两河流域的另一个奴隶制国家——阿卡德王国强大了起来。萨尔贡第一还曾经征服过埃布拉,萨尔贡第一的孙子那拉姆辛统治时期,更是横征暴敛、滥杀无辜。他曾多次率领军队亲征埃布拉王国,并将埃布拉都城焚毁殆尽。
阿卡德王国的军队撤退后,埃布拉人民在废墟上重新建立起了家园,古都又恢复了昔日的繁华和喧闹。然而好景不长,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游牧民族阿摩利人再度把这座城市掳掠一空,临走时又放了一把大火将其焚毁。此后,阿摩利人长驱直入,到达巴比伦尼亚,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而埃布拉古国则因屡遭浩劫,日渐衰落。公元前1600年,最后一场大火将埃布拉都城彻底毁灭了,埃布拉居民也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场毁灭性的灾难究竟是由于统治者内部纷争造成的,还是由于来自北方小亚细亚的强悍民族赫梯人的侵略,似乎已成为永远无法解开的历史之谜了。
总而言之,埃布拉古国的发现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在那样一个严重干旱、人迹罕至、鸟兽绝迹的沙漠地区,很难想象人类曾建立过一个繁庶的国家,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奇迹。因此,有人将它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相关链接——阿卡德王国
阿卡德王国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奴隶制国家,统治区域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今伊拉克),位于亚述东南。
阿卡德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并不是苏美尔人,他们约于公元前2500前后进入两河流域。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者,也是公元前4000年前后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众多城邦。阿卡德人进入两河流域时,苏美尔城邦文明已经进入了尾声,各城邦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大约在公元前2371年,阿卡德王萨尔贡统一了苏美尔地区,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权国家,定都阿卡德(即后来的巴比伦城)。苏美尔城邦时代宣告结束。
萨尔贡在位期间(约前2371至前2316),创建了常备军约有5400人,大肆对外扩张。萨尔贡先后出征34次,击败了卢伽尔扎吉西。接着,萨尔贡又挥兵南下,降服乌尔,攻取乌鲁克,征伐拉格什,“洗剑于波斯湾”。昔日的苏美尔城市几乎尽遭摧毁,苏美尔旧贵族的势力也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东方,萨尔贡还远征埃兰,略取苏撒等城市;在北方,萨尔贡不仅征服了两河流域北部的苏巴尔图,还曾进兵到小亚细亚的陶鲁斯山区,以及沿黎巴嫩山脉的地中海东岸地带。
萨尔贡一直自称为“天下四方之王”,然而萨尔贡虽然征服了广大地区,但他直接统治的地方大概只限于两河流域南部。两河流域北部的苏巴尔图,东边的埃兰等,只是其属国而已,仍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黎巴嫩山脉一带,则仅是征服所及的边远地区。
在西方,萨尔贡一度征服了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里(注:此处的马里并非马里共和国,而是叙利亚城市)和叙利亚古国埃布拉,打开通往地中海沿岸的商路。萨尔贡死后,其子里姆什和玛尼什吐苏共在位24年。玛尼什吐苏继位后,又开始对波斯湾沿海国家进行战争,发展了同梅露哈(古代印度)、马干(阿曼沿海地区)及狄尔蒙(巴林及波斯湾西部沿海)的海运贸易。玛尼什吐苏之子纳拉姆辛在位26年,他自称为“天下四方之王”,同样进行大规模的征战:在西方重克埃布拉,在北方的铁尔布拉克修建宫殿,在南方波斯湾上重征马干,著名的纳拉姆辛战胜碑还记录了他对东北山区卢卢比人所进行的战争。纳拉姆辛共在位36年,后来其子沙尔卡利沙利被宫廷政变推翻。
在阿卡德王国统治的后期,中央集权已逐渐趋于崩溃。公元前2230年左右,蛮族库提人入侵,摧毁了曾经辉煌一时的阿卡德王国。
阿卡德王国的历史是苏美尔历史的一部分,因而这一时期也被称做苏美尔-阿卡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