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丽君与皇甫少华自幼青梅竹马,互相爱慕。不料,孟丽君的父亲孟士元奉命征南失利被俘,被奸臣诬陷说他私通外敌。皇上在盛怒之下下令捉拿孟士元全家来问罪。孟丽君闻讯,女扮男装,匆匆逃亡。临走之前,赠皇甫少华一幅自描画像以示忠贞。
后来,孟丽君在一位员外的援助下,化名郦君玉,得中状元,后步步高升,被封为当朝宰相。两年后,皇甫少华考中武状元,被皇帝封为泾武将军,领兵征南。三年后班师回朝。在皇甫将军的庆功宴上,国丈刘捷要皇上将他的侄女赐给少华为妻。少华坚决不答应,并称自己已有婚配,郦君玉丞相为缓和僵局,建议君王悬榜百日,招孟丽君自首。
转眼百日期满,孟丽君在危难之中心生一计,命贴身丫鬟荣兰冒充自己面见皇上,被国丈刘捷看出破绽,要皇甫少华出示孟丽君的画像以验真伪。孟女扮男装又被皇上看破,他蓄意要将孟丽君纳为自己的嫔妃。哪知孟丽君机敏过人,利用皇室的矛盾,取得太后欢悦,收为义女,招皇甫少华为驸马,有情人终成眷属。
笔间波澜
很多戏曲在最初形成时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却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们不懂得变化求新,不懂得顺应社会的发展方向,迎合观众的口味,所以最终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越剧则不同,它总是能够吸收社会中最先进的因素来完善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总是经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经营生活,很少尝试走别的路,这就容易衍生出消极厌世、疲惫乏味之感。所以,要学会在适当的环境下调换思维,换一种活法,这样生命也会得到适当的喘息。走出了思维定式,也许我们看到的就是不一样的风景了。从舞剑中可以悟到书法之道,从飞鸟可以想到飞机,从苹果落地可以参透万有引力……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会是一番新的天地。
世事不可完满,坦然面对挫折——评弹
余杭镇豆腐店伙计葛品连的妻子毕秀姑长相漂亮,人送外号“小白菜”。一日,葛品连突然暴病身亡,死因不明,所以知县刘锡彤便怀疑是因奸情杀人。秀才杨乃武平时爱打抱不平,与知县刘锡彤积怨甚深。巧合的是,小白菜与葛品连结婚后租住杨乃武家后屋一间,与杨乃武平日往来颇多,街坊之中的好事之徒也曾传言两人有染,是“羊(杨)吃白菜”。
知县刘锡彤听说了此事,就想趁机报复杨乃武。于是将杨乃武和毕秀姑二人拘押,并用重刑逼供。屈打成招以后,杨毕二人被判斩刑。但是杨乃武和他的胞姐杨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屡屡上诉,历时两年,前后经过几十个公堂,都因为刘锡彤上下疏通贿赂,以至于官官相护,依旧维持原判。
但是,此案引起了在京余杭人士的不满,他们联名上书,要求刑部重新审理。同时,《京报》报道了她们二人到京告御状的消息。由于《京报》只在京师以内发行,所以只有朝廷中少数官员可以看到,影响不大。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10月27日,《申报》转载了《京报》的上述消息,从此,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上告的信息广为流传。
这件事情引起了慈禧太后的重视,她决定亲自过问。在朝廷重臣的直接干预下,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杨毕冤案历经三年零四个月,案情曲折,朝野轰动,影响颇大。杨乃武出狱后,举人的头衔已被革去,于是以养蚕种桑为生,1914年患疮疽不治而死,时年74岁。毕秀姑出狱后,在南门外石门塘准提庵为尼,法名慧定,1930年圆寂,时年76岁。
这就是《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评弹吸收了此故事的精华,将其发展为经典剧目之一。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它起源于苏州,流行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评弹,以苏州方言演唱,是苏州的评话和弹词的统称。评话又称说大书,以讲历代军国大事为主,弹词又称说小书,大多演唱传奇及野史中的悲欢离合故事。由于评弹的情节曲折离奇,表演扣人心弦,形式雅俗共赏,故数百年来流传于江、浙、沪城乡,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爱。
笔间波澜
对于人生,人们发出过无数次的感慨。有位作家说:“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懂得人生的意义。”可见,在人生的旅程中,经历悲欢离合是不可避免的插曲。评弹则将这些作为舞台上的内容,更加贴近于人们的生活。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很难把握的,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聚散离合本是寻常事,是我们思虑太多,然后给它赋予了太多本不属于它的牵绊。人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可是也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复杂,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坦然地去面对,要知道生活本身是美好的。
发扬优势,争取有利空间——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有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柳毅传书》、《宝莲灯》等是粤剧的代表剧目。
《柳毅传书》讲述的是湖北人柳毅在前往长安赶赴科考的途中,在泾阳遇到一位在冰天雪地里牧羊的女子。柳毅对这女子很是好奇,多次上前打听之后,才知道对方是洞庭湖的龙宫三公主,远嫁给泾水龙王十太子。可惜十太子生性风流,娶妻之后没有与她洞房。三公主独守空房之余,又被翁姑欺凌,带着负责降雨降雪的羊群到江边放牧。她想要传书回家求救,但是周遭水族禽鸟慑于龙王声威,都不敢帮她。柳毅听后义愤填膺,马上答应放弃科考的机会返回家乡送信。
柳毅来到洞庭湖畔,帮助三公主把信送往龙宫。但是洞庭君碍于与泾阳君的多代姻缘的情面,想要息事宁人,可是洞庭君的弟弟钱塘君非常气愤,他毅然带领水军前往解救三公主,并一怒之下杀了泾水龙王十太子。三公主回宫后,为柳毅奉酒答谢。钱塘君见二人眉来眼去,就想要撮合二人。但柳毅碍于没有人做媒,以及介怀自己间接杀了三公主的丈夫,所以拒绝了婚事。
柳毅回到地面之后,经常望湖兴叹,而三公主也对柳毅日夜挂念。双方家长见子女都为相思所困,柳毅的母亲决意为柳毅寻找媳妇;而钱塘君由于自己错手杀了三公主的丈夫而耿耿于怀,决意化身为媒婆前往柳家说媒。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笔间波澜
在戏剧发展史上,能够不被后来者淘汰,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发展的,粤剧算是其中的一种。它在京剧发展的强势下,懂得在小处获得新的发展,在与其他小剧种的竞争中,它又变得很强势,该出手时就出手。可以说粤剧能够发展到今天,与它懂得发展的智慧是分不开的。我们在生活中同样需要这样的智慧。一些人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使现实的环境没有让他的想法发展的可能,他也还是很固执地坚持,“拿着鸡蛋碰石头”,最终撞得头破血流。坦白说,人不可能轻易改变自身的强或弱,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为自己争取最有利的发展空间。
察言观色,适当地隐藏自己——川剧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的脸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特定部位上,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等七八张不同的脸。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笔间波澜
很多人观看川剧,都是为了一睹“变脸”的风采,它就如同川剧的一大招牌,吸引着大多数人的眼球。为人处世,也需要“变脸”的技巧。很多人性格倔强,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如果没有得到对方的认可,就喜欢据理力争,直到获得对方的赞同。坚持自己的观点固然是好事,但是在争论的过程中,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的头上,无疑会给对方带来伤害。与人交往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如果自己把握不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反而会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学会适当地隐藏自己,学会察言观色,以智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