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是在石块上雕刻各种图案的一门艺术,在雕刻作品中石雕作品可以存放的时间较长,存留下来的艺术品也较多。闻于耳,记于心。最牢靠的记忆就是要记在心里。记在心里的东西是很难忘记的。生活中琐碎的小事往往如过眼云烟,随着时间流逝也就没有了痕迹,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充满震撼的事件、奇特的脸孔、摄人心魄的情节,因为它们雕琢了时光,铭刻在记忆中。
因地制宜的前提是选对材料——木雕
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等几种技法。建筑装饰木雕,很多是以民间传说、戏曲、历史故事为题材来创作的;而玩赏性木雕更注重木质本身的美感,因此这种木雕艺术品备受青睐。
选择木质很重要。像初学者应该选择比较疏松的木质。这类木材适合雕刻造型及结构相对简单、形象比较概括的作品,雕刻起来会比较容易些,但由于其木质软、色泽弱,因此有的需要着色加工处理,以加强亮感。一些木头的木纹比较明显而且善于变化,一般来说,造型起伏越大,木纹的变化越多,就会越有味;造型的形状动态越婉转、流畅,木纹走向的效果也就越理想,雕刻出来的作品极富装饰性,超出人们的想象。当然,这种木材的造型设计应是以高度概括为主,太复杂或者太小的体积,不仅会使木纹遭到破坏,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反差。因此在创作之前,首先是要对木材有全面的认识,选择适合的材料十分重要。
木雕技法,就是木雕创作中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准确地说,就是由外向内,通过一步步减去废料,按部就班地将形体挖掘使其显现出来。在每次的减法造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作品“脱壳而出”的快感,而且有的人甚至因木质的特性或用力过猛会减去不该减去的地方,而感到惋惜伤怀。所以说,木雕艺术创作也考验人的心理。
笔间波澜
要想雕刻出精美的木雕作品,首要的是选好木质,因为只有选对了木质,才能达到因材制宜的效果。俗话说最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但是适合自己的一定是最好的,的确如此,只有选对了路,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因为有不同的选择,所以才会有千差万别的结局,才会有千姿百态的人生。一位心理专家认为,一种生活只有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生活。有的人活得开心,有的人生活在痛苦之中,其原因就在于开心的人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生活方式、家人,而痛苦的人呢,他们或许贫穷,或许富裕,但他们都没有过上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他们痛苦就在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
美丽源自内外兼修——漆器
中国漆器工艺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漆器,就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和美术品。漆器是中国古代人民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漆器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首先须制作胎体。胎为木制,也用陶瓷、铜或其他材料,也有用固化的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胎体完成,漆器艺人运用多种技法对表面进行装饰。
漆器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抛光,其表面可与瓷器媲美。漆层在潮湿条件下干燥,固化后非常坚硬,有耐酸、耐碱、耐磨的特性。像陶瓷、丝绸一样,中国漆器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漆器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我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早期漆器一般在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的做法,还有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牙及宝石,以组成华丽的花纹,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
笔间波澜
漆器用漆在器物表面进行涂抹从而达到美化器物的目的。人也一样,也是需要美化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贯穿人生,给人生以生机和希望;美,砥砺人生,使人生之河曲折萦回;美,升华人生,使人热爱美,追求美。美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为了使自己更加完美,人们都在装饰着自己,除了装饰外表,内心也需要装饰。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人的内心世界的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性格等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所以内在美即心灵美。丰富的学识和修养,也是人的内在美所不可缺少的。当然,我们既要具有美的内在精神,又要重视美的外在表现。达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美。
困境面前处之泰然——年画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年画在过新年时张贴,用来装饰环境,增添节日喜庆气氛,含有祝福新年吉祥之意,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百姓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传统民间年画很多采用木板水印制作。
年画艺术,开中国民间艺术之先河,同时反映出我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每逢新年时买些年画贴在大门上,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如意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年画画面线条简单、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目前所存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现在,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从古至今,年画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是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笔间波澜
年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也让我们对生活充满希望,生活就应该有个好盼头。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坎坎坷坷,难免有挫折和失误,也少不了烦恼和苦闷。如果每天都能保持一份好心情,那么,我们每天都是快乐和充实的。虚怀若谷者得天时,处事廉洁者得地利,转危为安者得人和。追求美好的未来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经常憧憬美好的未来,才能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管命运把自己抛向何方,都应该泰然处之。不管现实如何残酷,都应该始终相信困难终将克服,曙光就在前头,未来更加美好。
幸福是自由也是牵挂——风筝
风筝发明于我国,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它便是风筝起源,后来他的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逐渐演化成为现在的多线风筝。
我们伟大的祖先不仅创造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从传统的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这些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花鸟、器物等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祈求吉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追求幸福、长寿、喜庆的愿望。它以物喻义,将情、景、物融为一体,主题鲜明,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笔间波澜
风筝象征着自由。自由是人类所追寻的终极目标,裴多菲有一首诗说得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由是自己做主,不受限制和无拘无束。不管人类、动物还是植物都是需要自由的。自由是人类智慧的根源。但是自由绝不是自我的放纵,像言论自由,允许你有发言的权利,但绝不意味着可以胡言乱语。什么事情都有其底线。对于自由来说,它的底线是受责任约束的。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责任和自由是对应的概念,责任以自由为前提,而自由只能存在于责任之中。所以自由翱翔的同时,别忘了还有责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