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乃“百兵之王”,刚猛无比,气势如虹。
长枪的发展历史悠久,在遥远的车战时代,除了弓箭之外,双方交战最常用的就是长矛,后来渐渐演化成了长枪。不过当时只是用长枪互相乱刺,并无章法。
枪从晋代开始逐渐流行,当时所用的多为青铜矛头,唐代善枪者甚多,宋代以后,矛基本上就被枪代替了,而且宋代枪法也逐渐成熟,当时有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如捣环子枪、单勾枪、马突枪、拐枪、拐突枪、双钩枪、锥枪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明代是武术发展和分支的盛期,所以枪术在这个阶段,理论和技术都有明显的提高,各家枪法竞相争艳。
著名的实枪流派很多,比如岳家枪、六合枪、八马家枪、罗家枪、杨家枪、沙家枪、母枪、子龙枪、大犁花枪等,各有精研,各有所长。但基本枪术技法还是比较一致的。枪法主要以拦、拿、扎为主,此外还有点、崩、挑、拨、缠、舞花等法。当然还有比较花式的枪法,如挑枪、拨枪、带枪、圈枪、穿梭枪、劈枪、崩枪、拉枪、架枪、扑枪、点枪等。
具体说,枪法一般要注意很多,如持枪要稳要活,稳而不死,活而不滑。持枪讲究顶平、肩平、脚平、枪平四平。根不离腰,鼻尖、枪尖、脚尖三尖相对。扎枪要直出直入,须平正灵活迅速,力从腰腱发劲从枪尖出,其势如潜龙出入。扎枪又分为上平、中平和下平,以中枪为法,并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从武术招式上讲,枪长短能兼用,不论虚实都可尽其锐利,进不可挡,速不能及,最著名的要数杨氏梨花枪法。
笔间波澜
俗话说: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棍无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棍端抽打。枪有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枪尖刺扎。因此枪法中有棍法中的影子,而棍法却没有枪法的锋芒。“百兵之王”的优势便从这里显现出来了。棍法的抽打因无锐气之锋,而显得下手含混,有点类似寻常人的不露锋芒。枪法则不一样,因为有了金属枪头,而浑身散发着锋锐,这和那些敢爱敢恨的人类似,刚气外秀。枪法有棍法的影子,就像一些人有着天然的善良,而枪法又有棍法没有的锐利,当路遇不平或是其他情况需要出手时,则毕露锋芒。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本分生活自然让人赞叹,但是更让人钦佩的,就是这种该出手时便出手的豪情,让人明了什么是英雄本色。
精准迅猛,迅速瞄准要害——戟术
戟是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具有钩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戟在商代即已出现,西周时也有用于作战的,但不普遍。到了春秋时期,由于戟比戈和矛更为先进,它很快成为将士们作战的格杀利器。
因为戟是在戈和矛的基础上演进而成的,所以它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卜字矛戟突出了矛的优势,刺杀有力,但钩啄易掉头。另一种以戈为主,前有援,尾有内,上有刺,下有胡,呈“十”字形。这种戟形体单薄,易脆易折,不适于实战,多属仪仗用的饰兵器。尽管卜字戟有些许缺点,但是它还是作战的利刃,因为它具有钩、啄、刺、割等多种用途,其杀伤能力胜过戈和矛。
古代戟分马上戟、步战戟、双戟等不同用法,明清以后,同样形制的戟,各种武术流派,亦有各种不同练法。目前仍有练戟者,戟的练法与刀、枪不同,戟一般不做舞花,以剁、刺、钩、片、探、挂掳、磕为主要的招式。由于它的这种特性,戟自问世以来虽不被个人习武者常用,却深得兵家赏识,几经变迁,几番征尘,作为军队中的主要兵器,留下了血刃敌寇的战绩。
个人习武者练戟术的,一般很少有花式动作,主要是发挥其棍法的实用性和戟的钩、刺功能,习戟者主要着意的地方在进攻上,刺讲究迅猛,精准,手握戟柄既要讲究紧,又讲究灵活。钩主要在于力量的使用,一般顺势而钩,常使敌人因站不稳而摔倒。由于戟柄足够长,所以磕也是戟术的一个主要技术,用金属戟头,瞄准对方身体关键部位击打也有不可小觑的杀伤力。
笔间波澜
与其他器械类武术不一样,戟术没有太多的花样,比如翻腾和特定的套路等,戟术最重要的就是直接、实用,该钩则钩,该刺便刺,直取要害,剁、探、挂、磕,以棍法中实用的招数为基础,以金属戟头攻击对方,使对方措手不及。在生活中,如果说你是一个普通人,你可能没有刀那种近乎天生的凝重,也没有剑那么超群灵动,你就不如老老实实地做一柄长戟:实在、实用、实际。把实用发挥到极致,同样也可以取得成功。
张弛有度,刚柔并济——剑术
剑是武术中短兵器的一种,是由古兵器演化而来。《释名·释兵》中说:“剑,检也。”剑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剑为兵器中之神,有君子之风。所谓剑术,顾名思义,即武术中用剑的技术。
在传统文化中,行侠仗义者、文雅高尚者、将军统帅多佩剑,剑自古以来就是武术文化的精髓,是衡量功夫境界高深的尺码。刀剑在古代被视为武士的灵魂与精神象征,故在所有的古武术门类中,剑术是武士必须掌握、流传也最为普及的武艺技法之一。剑术在古时又称剑法、击剑、平法、兵法等。
剑的击法有:劈、刺、点、撩、崩、截、抹、穿、挑、提、绞、扫等。武术谚语有“刀如猛虎,剑如飞风”,“刀似下山猛虎,剑如翻海蛟龙”。剑术的特点是:轻快、灵活、敏捷、潇洒、飘逸,气势连贯,步法轻快,腰似蛇行,演练起来变化多端,剑神合一,一气呵成。剑术根据练法又分为行剑、长穗剑、双剑、势剑、双手剑、反手剑等。剑术套路繁多,常见的有:自选剑术、青萍剑、武当剑、三才剑、三合剑、云龙剑、八卦剑、太极剑、螳螂剑等。剑术还有许多种套路,根据不同拳种而定。总的看来,剑术一般快捷凶猛,刚柔相济,潇洒大方。
笔间波澜
刀剑有别,有刀的沉稳凝重,便有剑的轻灵洒脱。有时候,人们觉得唯有凝重,才让人觉得实在,否则表现得洒脱就有可能被讥为轻浮。但是现代人背负有太多的压力,除了那种天生就像即将老去那样成熟的人能够时刻如刀一样沉稳,多数人其实需要放松一点,而像剑一样轻灵。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要面对,好的、坏的、让人兴奋的、令人委屈的,这些我们都要承受。但是如同水库需要泄洪,我们也要释放压力,要不然滔水般的压力让人无法承受的时候,我们是否还可以挺过去?那太难。生活之美在于张弛有度,因此人们应该学会放松,以迎接下一个挑战。
闹中守静,不囿于眼前纷扰——静功
气功基本分两大类,一类以动为主,一般用柔和的运动操、按摩等方法,经常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另一类以静为主,静立、静坐或静卧,使精神集中,并且用特殊的方式进行呼吸,增强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
静功是气功除了动功之外的又一类修行功夫。在古代,静功不称为静功,在道家,一般把静功称为服气、炼丹、修道、养气、练气等;而在佛家,静功则一般叫坐禅。二者都是运用精神内守和调整呼吸的方法,着重练身体内部,所以也称为内气功。
静功认为人体是一个自动平衡和稳定的系统,通过身体和精神的入静,可以让人体自动进行平衡调整。
近现代以来,武术和气功逐步分离,但是武术静功和气功静功基本一致,都是运用静立、静坐或静卧,在精神集中的前提下,通过腹式呼吸来完成。
通常情况下,练功者用各自的办法排除多种念头,将思维集中于一念,并尽量将此一念定下来。定得好的甚至将此一念也除去了。所有这些静功,如果练得好,“定”到一定程度,就能出现“内视”、幻听、直觉等诸多现象。
静气功采取卧、坐、站等外表上静的姿势,放松入静,排除杂念,呼吸自然,主要练法有寂照法、扩容法、压气法、转圈法、聚散法等。
静功根据练法的不同也分各种派别,吐纳派强调呼吸锻炼,禅定派强调意念锻炼,要求练功者思想内敛,静坐凝心,一般采取一些不复杂的方法来集中意念,一般的静坐均属这一派;存想派也强调意念锻炼为主,但要求用一种想象幻视到某种事物;周天派强调在思想内敛的基础上意气相依,推动内气感觉沿自己体内的任、督脉等经络路线周流,也称为内丹派等。总而言之,都是通过周身的运气而达到入静的目的。
笔间波澜
放松入静,排除杂念,呼吸自然,一切的一切主要是为了让一个人变得安静,变得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然后一直变到忘我之境。从传统理论来看,静功可以让一个人的身体保持内外的平衡。不过从个人修为方面来看,静功倒不失为提升自己灵魂境界的一种方法。一个人能在嘈杂中感到宁静,是高境界,不容易。但是一个人在宁静中能体验奔腾,倒是更高的境界了。因为外物的嘈杂难敌内心的安宁,但是环境的安宁却不容易让人兴奋。当人们被静谧所吞没的时候,是兴奋不起来的,因此在宁静中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活力四射就显得更难得。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