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级上将胡链
4894400000010

第10章 三民主义

胡琏以前没接触过共产党,一直以为孙中山创建的国民党才是唯一正统的革命党,一般的军校学生在入校前大部分也没有接触过共产党,当他们面对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和青天白日的国民党党旗在军校集体宣誓入党的时候,很自然为自己终于成为一名正统的革命党人而由衷自豪,崇高的归属感使命感油然而升。而以革命长者面目出现的蒋校长,俨然是总理事业的继承者和捍卫者,也就成了众多学生拥戴效忠的当然领袖。

共产党方面把中山舰事件作为一个分水岭,认为蒋介石起初打击左派以取得右派的支持,又打击右派以表示革命,但是自该事件发生之后,蒋介石实际上已经成了国民党的右派。果然,蒋介石在大礼堂说了那番冠冕堂皇的话后不久,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整理党务案,禁止国民党党员在脱党之前加入其他党籍,并以要求做一个纯粹的党员为名,迫使二百五十多名跨党的共产党员退出了国民党和国民革命第1军。

军校生胡琏是可不能从共产党的角度来认识他的校长的。由于胡琏后来成为蒋介石最钟爱的心腹爱将之一,有人便说他自进入黄埔军校起就受到蒋介石的栽培,此话未免捕风捉影。黄埔四期的学生(包括潮州分校)共有两千六百余人,胡琏在军校期间的表现既不活跃,也算不得出类拔萃,蒋介石应无可能会在众多的学生中对他特别眷顾,胡琏的军事才能,现在还不到火候,他真正得到蒋介石的赏识,还要等到十年以后的抗日战场。不过胡琏对他的党国和校长蒋介石的效忠之心,应该说得之于黄埔军校时期蒋介石所灌输的信条。

蒋介石有他自己的一套治军手段。身为校长,他很注意在学生中树立校长的权威,他提出,革命军的第一个根本条件是信仰三民主义,第二个根本条件则是信仰领袖,这个领袖当然是指他自己了。他向学生们强调“革命的人生观”、军人的忠诚和武德,要他们意志坚定地跟着校长去成功事业和理想,并强调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死是军人的本分。蒋介石在对黄埔一期学生的第一次训话就说:“有句要紧话,请各位听好,就是我们军人的职分,是只有一个生死的‘死’字。我们军人的目的,亦只有一个死字。”《军校的使命与革命的人生》1924年5月8日黄埔军校讲(秦孝仪主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台湾中正文教基金会网站)他要求他的学生:“在学校里,在军队里,各位如果相信本校长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那么在校内,在军队中,都要服从我的主张,如同我以总理之思想为思想,以总理之意志为意志。”一平《蒋介石研究》团结出版社2001年7月

蒋介石时时向学生灌输这些信条,使得许多年轻的黄埔生从那时起就养成了对他绝对服从的意识。他对黄埔学生也竭力拉拢,每周抽空找一些学生到他的校长室面谈,或师长般循循善诱,或长者般嘘寒问暖,即使公务繁忙也不间断,这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独面对面的谈话,使涉世不深的学生感觉自己受到校长的特别的关爱和重视,因而感动不已,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立志为校长效劳。这是蒋介石禅精竭虑积累自己的军事班底,感召人心的高明之处。

以胡琏早年所受的教育和所读的经文史籍,儒家的伦理对他影响至深。君臣之道、“君可不仁,臣不可不忠”、“士为知己者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这套儒家的伦理与蒋介石的说教是如此的合拍,年轻的胡琏对校长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加上蒋介石当时正值壮年,一身戎装总是一丝不苟,显得精神矍烁,精明强干,沉着严肃的标准军人样子,胡琏很为校长的威仪所折服,他对校长崇敬有加,成了蒋介石忠心耿耿的坚定拥护者。

像许多奉信正统的黄埔军人一样,胡琏的命运从此开始将被绑在国民党的战车上,注定要为他的所效忠的党国、领袖和信念而拼死征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