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育儿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49091800000037

第37章 宝宝的生活宝典(8)

挤出的母乳能存放再食用吗

挤出的母乳如何保存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倘若保管不当,既造成浪费,又让宝宝患上胃肠疾病。通常,倘若挤出的时间不长,冷藏保存就能够,但必须把冷藏的母乳在12小时内喝完,要是想较长时间地保存,如一周左右,则应该采取冷冻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没有论采取那种方法,妈妈都应该先将手洗净,然后用清洁的手把母乳挤出,马上装入已消过毒的干净奶瓶中,或冷冻用的塑料袋里,盖上奶瓶盖。若是冷藏保存,可放进一直能保持4℃以下的冰箱中;若是冷冻保存,应把奶挤出后马上放进冷藏容器中,然后记录一下挤奶的时间、日期和奶量,以防记忆得不准确。为了快速冷冻,应该把冷冻容器平着放进冷柜,若冷柜开闭频繁,最好放置在深处的专设地方。留心,不要把挤出的奶放进装有原先挤的奶的冷冻容器里,若未吃完,能够马上进行再次冷冻。

解冻母乳时留心不要使用微波炉去加热,温度太高会把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物质破坏掉。能够将装有冷冻母乳的容器放在盛有温水或凉水的盆里解冻,着急用时,可用流动的水冲。解冻后的母乳需在3小时内尽快食用,而且无法再进行冷冻。

宝宝需要剃胎毛吗

按照传统说法,婴儿满月时就应剃胎毛,这样能够使头发增多变粗。但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露出皮肤表面的毛发是“毛干”,埋在皮肤里的是“毛根”,两者都是已经角化并且没有生命活力的物质。生长毛发的能力取决于“毛根”下端的“毛球”,它隐藏在真皮深处。因此,没有论如何剃,刮甚至拔,触及到的只是未起作用的“毛干”和“毛根”,对起决定性作用的“毛球”却一点也未触及,根本不可能改变头发的质量。

宝宝的头皮十分娇嫩,抵抗力差,若刮伤皮肤,还会引起细菌感染。尤其是在夏天,宝宝出汗多,容易出痱子,满月后能够考虑把头发理短,既凉快又便于清洗;若是在冬天,头发对宝宝有保暖作用,就不必剃掉了。

通常而言,胎毛生长得如何与遗传因素及妈妈孕期的营养有较大关系,有的宝宝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越长越好。妈妈可在宝宝稍大些时,添加一些有利于毛发生长的食品,而不必靠剃胎毛来提高、改善发质。

关注一下新生宝宝的指甲

【提示】

(1)要给宝宝用婴儿专用剪刀,留心不要剪得太深,以免引起疼痛。

(2)不爱剪指甲的宝宝可在宝宝熟睡时或喝牛奶时剪。

(3)最好一周内剪2~3次指甲,也应为宝宝剪脚指甲。

(4)不要在宝宝正玩得高兴的时候给宝宝剪指甲。

刚出生的小宝宝指甲长得非常快,两只小手还不停地动,到处乱抓,非常容易把自己的小脸皮儿抓破。这对新妈妈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给宝宝剪指甲时,宝宝会非常不配合,叫妈妈没有从下手,不是将宝宝的指甲剪得太深,就是把手指肌肉剪着,要想顺利,妈妈应该掌握一些窍门:

(1)宝宝躺卧床上,妈妈跪坐在宝宝头的一旁,将胳膊支撑在自己的大腿上,以求手部动作稳固;或者让宝宝躺在婴儿床里,妈妈坐在床旁。

(2)妈妈用手握着宝宝的小手,将宝宝的手指尽量分开,用婴儿专用指甲刀靠着指甲剪。

(3)要把指甲剪成圆弧状,不要尖,剪完后,妈妈用自己的拇指肚摸一摸指甲有否不光滑的部分。

发育不正常的宝宝如何治疗

发育不正常的原由

(1)宝宝从出生到发育成熟是一个连续过程,所有宝宝发育的顺序是一样的,但是发育速度的快慢却不尽相同。比如,每个宝宝都是先会坐,然后会爬、会站立,最后会独立行走,什么年龄会坐、会站、会走,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2)宝宝发育是多方面的发育,包括:①粗大运动,如抬头、坐、站、走等。②精细运动,主要是手的运动。③视觉的发育。④听觉的发育。⑤语言的发育。⑥反应人能力,即与周围人交往能力的发育。⑦情感的发育等。在不同的发育项目中,宝宝们的发育速度也不一样,有的宝宝在某些项目上发育非常快,而在某些项目上可能较慢。

如何早期发现宝宝的发育不正常

倘若父母对宝宝的感觉和运动发育过程有一些了解,就可能避免宝宝被延误治疗的憾事发生。作父母的应当如何来洞察一切呢?

1.正常运动发育。

包括粗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宝宝发育的过程遵循从头到脚、从粗到细、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民间有一句谚语形象地描述了这一发育顺序,即“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2.运动发育的不正常表现。

(1)很多疾病在早期均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如先天性肌肉病、先天性重症肌没有力以及脊髓性肌萎缩症等。患儿经常表现为出生后身体就发软,正常婴儿早期仰卧时四肢屈曲,而此病患儿却往往四肢松软,似“平摊”在床上,且肢体活动少、幅度小,学会抬头的时间显著过晚。

(2)脑瘫患儿3~4个月时腿的踢蹬动作显著少于正常宝宝,而且非常少出现交替动作,上肢常向后伸而不会向前伸取物,会坐、会走的时间显著落后于同龄的宝宝;良性先天性肌迟缓症患儿会坐的时间往往不延迟,但会走的时间相当晚。

(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虽不会使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延缓,但宝宝在行走时会步态不正常。

(4)正常宝宝的发育在1岁以内均应为左右对称,但假若宝宝两侧运动显著不对称时则可能有运动功能不正常。例如,6个月的宝宝,当用一块深色手帕蒙住他的脸时,他会用手抓掉手帕,而当压住他的一侧上肢时,他会用另一只手去抓,这个试验叫“蒙脸试验”。若分别按住两侧上肢,如一侧总是无法将手帕抓掉,则提示该侧上肢有瘫痪的可能;同样,分别挠两侧脚心,若一侧总是活动度小或不活动,则提示该侧下肢有瘫痪的可能。

(5)通常4~5个月的宝宝已经会抓玩具,6个月时还会将玩具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里。若一直不会准确抓握眼前的玩具,则可能患有运动障碍,也可能与智力发育落后或视觉障碍有关。

【提示】

并不是一有运动发育落后就一定是病态,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宝宝一出生肢体即被用布紧紧缠绕,这样就束缚了活动,必然造成运动发育落后;缺乏训练也会影响运动发育。

每个宝宝会独立行走的时间差异非常大,这不仅与运动发育有关,与心理及气质特点也有一定关系,如有些宝宝胆小或尤其小心,怕摔跤,若父母无法耐心训练,则会走的时间就比较晚。

3.正常视听觉发育。

正常1~2个月的小宝宝已能够对不同颜色做出不同的反应,如对红色物体最感兴趣;3~4个月的宝宝已经会注视眼前的物体;6个月时能够通过弯腰或低头去看感兴趣的东西。3~4个月的宝宝听到声音后,头会转向音响侧,眼睛也朝声音方向看;6个月时,若声音在耳上方。头会先转向声音一侧,然后再向上寻找;7个月的宝宝叫其名字会有反应;10个月时能直接将头转向声音来源;9~12个月时能听『董几个字,如家庭成员的称呼等。

4.视觉和听觉落后的表现。

通常最常见原因是智力落后,而不是视力或听力不正常,若宝宝智力发育落后,应注意仔细检查其视力和听力,视力、听力障碍对智力发育也是有影响的。

真正的盲儿不仅表现为自幼无法准确抓住物体等,而且经常表现一些特异的动作,如有时用手指深压眼窝,做揉、按眼球的动作。此动作常在1岁时出现,5~6岁停止。盲儿有时有快速地、对称性上下挥动双手的动作,会微笑的时间也较晚。

【提示】

有些宝宝因出生时脑损伤,会在出生后数周内听不到声音,以后才会对声音有反应,这种宝宝辨认父母声音的时间显著延长,语言发育也落后。

5.正常语言发育。

与很多因素有关,如遗传、听力、环境教育、智力等等,它们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所以,语言发育个体差异较大。多数宝宝9个月左右就能够说单个词,1岁时能说2~3个字,1岁半时能够说出几个有意义的词或简单的句子,2岁左右会用“我、你”等代词,3岁时能够自如地说话。

6.智力发育正常的宝宝语言发育不正常的原因。

有的宝宝到3~4岁时才会说话,个别甚至到5岁才会说话。除了不会讲话,其他看上去与别的孩子完全一样,这与下列因素有关:

(1)家庭因素,这种宝宝家中,尤其是他的父母经常说话也晚。

(2)环境影响,缺乏语言环境及训练机会,宝宝的语言发育就会延迟,如孤儿院抚养长大的孩子,普遍起初说话和组句的时间落后于正常生活的同龄儿。

(3)在宝宝早期即同时接触多语言环境,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有利于儿童掌握多种语言,恰恰相反,这种孩子经常语言发育落后,甚至出现行为障碍,因此在早期还是以一种语言为主进行教育较好。

(4)父母的负性刺激,如不停地批评孩子说话的语调或方式,或非常少理睬孩子的问话,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语言进步。

(5)双胎的宝宝经常出现语言发育落后,这可能由于妈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教两个孩子说话的缘故,也可能是由于双胎中的一个经常模仿另一个说话,而不是模仿成人的语言。

(6)日常生活中常看到有些宝宝到了说话的年龄还不会说,倘若一旦会说就能说出很多词,这与神经系统发育成熟程度有关。正常儿童在听懂别人说话以后非常长时间才会自己说,此时他们虽然只能说几个词,但是却能听瞳甚至几百个词。

7.智力低下宝宝语言发育不正常的表现。

(1)宝宝无法留心别人对他说什么,精神常无法集中,理解和模仿语言的能力较差,无法理解和表达词、句的含义,主要表现为说话时间较晚而且无法运用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2)一年龄较大的智力低下患儿,往往说话不切题、没有意义地模仿、重复语言。(3)有些智力低下宝宝起初也能说清楚某个词,但非常快又忘掉了,给人的感觉是教会的总是记不住,学得非常慢。

【提示】

出生后早期听力有缺陷的宝宝学习说话非常困难,若完全丧失听力则通常无法学会说话;但若在说话以后才有听力障碍,则对以后的语言发育影响不大。脑性瘫痪宝宝往往因为口咽部肌张力不正常而出现构音障碍,因此影响语言发育。若合并智力障碍也可使开始说话的时间后延。有46%~70%的脑瘫患儿存在语言障碍;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落后的发生率高达88%;有些患儿从会说话起初,发“姥姥”、“乐”等卷舌音就有困难,但这并非语言发育不正常,而是舌系带短所致,应及早就医诊治。

8.其他发育落后的表现。

如2-3个月仍不会笑,生后一直吸吮、吞咽困难,经常作张嘴伸舌状等等。

建议:

所有宝宝的发育具有普遍规律,但因多方面因素的存在,又有非常大的个体差异,年轻的父母们应该尽可能地多陪陪自己的宝宝。不仅能早期发现发育方面的细小问题,及时就诊,及早治疗,而且对于正常宝宝的发育也具有促进作用。

【提示】

出生时不顺利,曾出现窒息、严重黄疸、颅内出血等不正常情况的宝宝,早期应严密监测,并且在生后第1,3,6个月时,去有经验的小儿神经科医生处就诊,以便及早发现发育不正常问题。

夏天宝宝尿布使用6忌

忌尿布过厚:尿布过厚,影响皮肤散热,夏季宝宝容易出汗,加之尿布被尿液浸湿,非常易引起尿布炎。

忌尿布过紧:倘若把尿布包得过紧,则不易透气,下肢活动受限,也易摩擦大腿内侧,宝宝皮肤薄嫩,非常易擦破皮肤造成感染。尤其是女婴,尿布过紧还易引起女婴外阴炎和尿道炎。

忌垫塑料布:很多妈妈怕宝宝尿湿被褥就在尿布外垫塑料布。这是不对的,塑料布不透气,也不散热,倘若无法及时更换被尿湿的尿布,则更易患尿布炎。

忌尿布不洁:尿布要勤换,清水洗净,日光下暴晒。

忌用纸或尿布擦臀部:婴儿排大便后不要用卫生纸或尿布直接擦臀部,这样非常容易把宝宝臀部皮肤擦破,患肛周感染、脓肿。排大便后可直接用清水把婴儿臀部洗净。用吸水性好的棉织布沾干水分。

忌用一次性尿不湿:一次性尿不湿(外表)大都有一层塑料薄膜,透气性不好,易患尿布炎。应该选用没有塑料薄膜透气性好的一次性尿布。也不可使用一次性尿裤,一次性尿裤过厚,长时间不更换,兜很多尿液,也易引起尿布炎,大点的宝宝可定点把尿。天气太炎热,就用薄一些的棉质柔软的白布,纯棉针织布最好。

倘若宝宝患了尿布炎,可擦鞣酸软膏或肤炎净。清水冲洗,不要过力擦洗,要用纯棉布沾干,不是擦干。若有细菌感染则要涂红霉素软膏,夏季必须警惕小婴儿患肛周脓肿。

夏季不但易患尿布炎,凡是皱褶的部位都易糜烂、溃破。如颈下、腋下、膝窝、肘窝、腹股沟等处,应给宝宝勤洗澡,尤其是皱褶处更要洗净,沾干,适当用爽身粉。

脑性瘫痪的三个特点

(1)脑瘫呈非进行性即脑部发生不正常后并不再继续往严重发展,而呈静止性,所以患病宝宝会表现出病情越来越减轻而不会越来越加重。

(2)脑瘫的脑部不正常是出生一个月前发生的,所以患病宝宝的症状在1岁以内,多数是半岁内就出现。

(3)脑性瘫痪的表现主要是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控制不良,但它的表现和严重程度变异非常大,哪怕是同一病儿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