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属于富养沼泽和贫养沼泽之间的过渡类型,由雨水与地表水共同补给,营养状态呈中等。其植物既有富养沼泽植物,又有贫养沼泽植物,一般苔藓植物较多,但尚未形成藓丘,地表形态平坦,称为中位沼泽或过渡沼泽。
(四)其他的分类方法
除了按照营养程度和水位高低划分沼泽以外,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由于沼泽地的土壤有泥炭土与潜育土的区分,沼泽可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大类。另外,按植被生长情况,沼泽还可以分为草本沼泽、泥炭藓沼泽和木本沼泽。
木本沼泽也就是中位沼泽,主要分布于温带,植被以木本中养分植物为主。根据木本植物不同,又有乔木沼泽和灌木沼泽之分。
优势植物有杜香属、桦木属和柳属。
草本沼泽是典型的低位沼泽,类型多,分布广。这类沼泽常年积水或土壤透湿,几乎全为多年生植物。很多植物是根状茎,常交织成厚的草根层或浮毡层,如芦苇和一些苔草沼泽。优势植物有苔草,其次是芦苇、香蒲。
泥炭藓沼泽即高位沼泽,主要分布在北方针叶林带。由于多水、寒冷和营养贫瘠的生态环境,泥炭藓成为优势植物,还有少数生活在泥炭藓沼泽中的草本、矮小灌木及乔木,例如羊胡子草、越橘、落叶松等。
第三节星罗棋布——沼泽的分布
1.南北不同——世界沼泽的分布
沼泽是世界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在全球分布广泛,它是湿地形态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据统计,全世界沼泽(按泥炭层30厘米计算)面积约5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3.35%。沼泽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是北半球多于南半球,而且多分布在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亚北极带、寒带和温带地区;南半球沼泽面积小,主要分布在热带和部分温带地区。
欧亚大陆沼泽分布有很强的规律性。受气候的影响,在温凉湿润的针叶林地带,沼泽类型多,面积大。在第四纪冰川分布区,沼泽分布尤为广泛,而且以贫养沼泽为主,有高大的泥炭藓丘。由针叶林带向北向南,沼泽类型减少,大多为富养沼泽,泥炭层薄。
针叶林带以北的森林冻原和冻原,气候寒冷,是连续永久冻土区。冻原的地表因为冻裂、变形而分割成多边形沼泽,冻原的南半部和森林冻原的北半部有平丘状沼泽。在森林冻原带的南半部,有高丘状沼泽,丘的高度可达数米。虽然冻原带的沼泽面积较大,但泥炭层薄,不足0.5米,多为苔草沼泽。
针叶林带以南的森林草原和草原地带,气候较干燥,没有隆起的贫养泥炭藓沼泽,只分布有富养苔草沼泽、芦苇沼泽和小面积桤木沼泽。
北美洲寒温带的针叶林带也有贫养沼泽,分布在纽约以北至加拿大纽芬兰的南部,向西延伸到五大湖以西的美国明尼苏达州。森林带以北的冻原带,有冻结的“丘状沼泽”和“多边形沼泽”;针叶林带以南只有富养沼泽。
在墨西哥湾和大西洋海滨平原以及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上,分布着富养的森林沼泽和高草沼泽;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南部至佛罗里达州,分布较多的是滨海沼泽。
其间,在北卡罗来纳州东北部到维尔日尼沿海的平原上,有着名的迪斯默尔沼泽,主要由第三纪残遗植物落叶松组成,泥炭层薄、不明显。在太平洋沿岸,山脉阻挡了潮湿的海风,沼泽分布在沿海呈狭带状。从温哥华到阿拉斯加南部有贫养沼泽。
在阿拉斯加以北,主要是莎草科的藨草和棉花莎草组成的沼泽。北美中部的草原地带,气温干旱,沼泽分布极少。
热带地区,如印度尼西亚、文莱、沙捞越、马来西亚半岛、东新几内亚、印度、圭亚那、刚果河和亚马孙河流域、菲律宾等地,也分布着相当多的沼泽。有的沼泽中泥炭层也比较厚,如在沙捞越和文莱,由龙脑香科微白婆罗双为优势种组成的森林沼泽,泥炭可达15米,而且沼泽地面像大锅一样隆起。
南半球陆地面积小,除热带地区有沼泽外,仅在火地岛和新西兰、智利以及安第斯山有沼泽分布。
2.东西迥异——我国沼泽的分布
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有不同类型的沼泽,它们不仅是鸟类的天堂,也是探险旅游的好地方。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非常复杂,沼泽类型很多,分布十分广泛。我国东半部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面积较大,类型多;西半部气候干旱,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因此沼泽类型比较少,只有富养沼泽一种。
我国东半部国土临海,以辽阔的大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形为主,从寒温带到热带都有沼泽分布。但沼泽类型从北向南减少,面积逐渐变小。在森林丰富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集中分布有贫养泥炭藓沼泽和多种富养沼泽,如落叶松苔草沼泽、灌丛桦苔草沼泽、苔草沼泽等;温带平原地区有各种富养苔草沼泽和芦苇沼泽,前者于松嫩平原较多见,后者多见于华北平原;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不仅沼泽最为集中,而且有特别广大的分布面积,主要是苔草沼泽和小面积芦苇沼泽;在亚热带平原,只分布富养沼泽,主要是芦苇沼泽和小面积苔草沼泽;在亚热带山地分布有小面积贫养泥炭藓沼泽;热带的低山丘陵、河谷中也分布有富养沼泽,但分布零星,面积很小,例如云南南部的卡开芦苇沼泽,泥炭层厚达1米余;雷州半岛有岗松、鳞子莎沼泽,泥炭层只有薄薄的一层,不到1米。
在温带的长白山地和大小兴安岭,沼泽的分布还有垂直分异现象。在长白山地海拔550米以下,以富养草本沼泽为主;550米~
1200米以森林沼泽为主,有富、中养沼泽,熔岩台地还有贫养沼泽;1200米以上为火山锥体,不利于沼泽发育。我国的苔草沼泽植物,在温带为臌囊苔草;在亚热带为绿穗苔草;在青藏高原为木里苔草等。
3.苔草丛生——三江平原沼泽
三江平原在未开发以前号称“北大荒”。俗话说:“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见它物产丰富,有众多野生生物资源。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地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沼泽区常见的水禽有鸿雁、赤麻鸭、花脸鸭、斑嘴鸭、苍鹭,其他鸟类有鹌鹑、雉鸡、苍鹰等。
哺乳动物有狼、棕熊、野猪、狗、兔、艾鼬、花鼠等。
常见的鱼类有鲤鱼、鲫鱼、鲶鱼、狗鱼和哲罗等。
本区沼泽为寒温带针叶林区典型的森林沼泽和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多为原始森林,灌木沼泽也多为原始沼泽。沼泽区生长有许多可供食用、药用和饲料用的植物,特别是笃斯越橘、越橘和大果毛蒿豆等浆果植物,分布大为广泛,储量可观,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一)三江平原沼泽区域
三江平原区内由北东走向的完达山脉将平原分为两部分。完达山以北的三江平原是一个大面积的沉降区,盆地内堆积千米以上的沉积地层。在广袤无边的三江大平原中,耸立着许多小山丘,好像云海中的孤岛。这里的河流大多没有明显的河道,发源于山区的几条河流进入平原后漫散在平原中,形成无尾河。平原西半部海拔高度为60米~80米,坡降较大,地表组成物质较粗,黏土、亚黏土层很薄,或是亚沙土、沙、沙砾层直接露出地面,渗水性强,沼泽及沼泽化土地面积小;东半部海拔高度一般为45米~60米,各种洼地星罗棋布,地表覆盖有3米~17米厚的亚黏土层和黏土层,渗水性差,沼泽及沼泽化土地广泛分布。
完达山以南的平原称穆棱——兴凯平原,也是一个沉降区,海拔高度在55米~95米左右,自西向东倾斜,坡降度较小,表层一般覆盖有1米~4米的亚黏土、亚沙土,沼泽率也较高。
由于平原区地势低平,因而河道少,河网不发达。除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外,有些发源于完达山或小兴安岭,河流穿行于平原沼泽之中,而有些发源于沼泽洼地的河流则又流经于沼泽之中。这些中、小型河流均具有平原沼泽性河流的特点,即河流河道弯曲,枯水河槽狭窄,河漫滩宽广,排水不畅。每年汛期到来,河流还受黑龙江、乌苏里江洪水顶托,回水距离一般为20千米~30千米,最长达70千米。由于洪水顶托,受这些河流的水位抬高,使两岸地势低平的地方排水更为困难,由此促进了沼泽的形成和发展。
本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一般为2400小时~2500小时,年总辐射量100千卡~112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多为500毫米~600毫米,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在一年中降水集中于夏、秋两季,各地6~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85%,陆面可能蒸发量为550毫米~650毫米。
总之,由于三江平原新构造运动以下沉为主,地势低平,土质黏重,夏秋多雨,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河漫滩和各类洼地上形成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根据调查和统计,本区沼泽面积达1699平方千米,此外还有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化草甸1960平方千米。
(二)三江平原沼泽的特点和类型
由于三江平原独特的气候、水文和地理条件,造成了三江平原独有的特点:无泥炭积累的潜育沼泽居多,沼泽普遍有明显的草根层,以草本沼泽为主。
(1)毛果苔草沼泽分布在河漫滩及阶地上的各种洼地,是三江平原面积最广、分布最广的类型。一般年份,地表积水高于20厘米,PH值为6.0~7.5左右,植被以毛果苔草为主,覆盖度达50%~
70%,其伴生植物有驴蹄草、睡菜、燕子花。由于本区水分条件很不稳定,旱年没有积水,多无泥炭积累,发育为腐殖质沼泽土,表层有机质含量为10%~40%左右。只有发育在面积很小的深洼地上的毛果苔草沼泽有泥炭积累,泥炭层厚达80厘米~100厘米,成为泥炭土。
(2)苔草-小叶樟沼泽分布于毛果苔草沼泽的边缘和一些平浅洼地。属季节性积水,一般为5厘米~10厘米,PH值为6.5~6.7,春季没有积水,但土壤大多水分过分饱和。这里以臌囊苔草、灰脉苔草、小叶樟为主要植物,伴生植物有越橘柳、小白花地榆。土壤为草甸沼泽土,表层有10厘米~20厘米的草根盘结层,还有20厘米左右的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为10%~30%,营养元素含量丰富,是最有开垦前途的一类沼泽。
(3)漂筏苔草沼泽分布于河床边缘、水线附近及牛轭湖等深洼地中。
它常年积水,积水深20厘米~50厘米,PH值6.0~6.5,以漂筏苔草为主要植物,覆盖度70%~90%,伴生植物有狭叶甜茅、大叶樟、槐叶萍。草根层厚一般为30厘米~40厘米,最厚达70厘米~80厘米。一部分漂筏苔草沼泽有泥炭积累,泥炭层厚约50厘米~100厘米,发育为泥炭沼泽土或泥炭土。由于积水比较深,上层泥炭或草根层浮起,形成“浮毡”。
当走进这类沼泽地时,人们就会看到一种很奇特的景观,远方地面慢慢升起,而脚下却逐渐缓缓下降;在“浮毡”层较薄处,人不能行走,否则就有掉进去的危险,当地群众称这类沼泽为“漂筏甸子”、“大酱缸”。
(4)芦苇沼泽分布于小兴凯湖周围、都鲁河下游和七星河中游地区。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芦苇长势各地不一。小兴凯湖东北部泄洪道附近的芦苇长势最好,群落纯,苇高2.5米~3.0米,茎粗0.5厘米~0.8厘米。其他地区的芦苇沼泽,不仅水分不稳定或积水过深,而有缺乏排水系统,长期处在还原环境里,芦苇长势不好。沼泽里的伴生植物有狭叶甜茅、苔草、小叶樟等。这里一般没有泥炭累积,泥炭堆积仅在小兴凯湖周围的一些低洼地,但其中掺杂一些泥沙,有机质含量不高。芦苇沼泽多发育为淤泥沼泽土和腐殖质沼泽土。
(5)乌拉苔草——灰脉苔草沼泽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的地下水溢出带和阶地上的低洼地。这种沼泽积水深度不一,一般为10厘米~
20厘米,PH值为5.9~6.5,以乌拉苔草和灰脉苔草为主要植物,覆盖度达60%~70%,常形成草丘,草丘高20厘米~40厘米,草丘直径为30厘米~50厘米,地表凹凸不平,当地群众称为“塔头甸子”。这里的伴生植物有沼苔草、沼萎陵菜、臌囊苔草等。这类沼泽多有泥炭积累,泥炭层厚30厘米~50厘米,有机质含量为30%~70%,形成泥炭沼泽土。
完达山南麓大王家以北及兴凯湖大湖冈与太阳冈之间的乌拉苔草-灰脉苔草沼泽,伴生有泥炭藓,局部地区有20厘米~40厘米厚的泥炭藓层。沼泽中的水分被藓类吸附,PH值为5.8~6.5。沼泽植物除乌拉苔草、灰脉苔草和泥炭藓外,沼泽还伴生有细叶杜香、甸杜、越橘柳等植物。沼泽中有泥炭堆积,泥炭层厚20厘米~70厘米,发育为泥炭沼泽土和泥炭土。
(三)三江平原沼泽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三江平原沼泽是该区生态平衡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三江平原在被开垦前,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草甸和沼泽。目前,三江平原已拥有4600多万亩耕地,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三江平原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北大荒那种“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沼泽荒原景象已不复存在了,并出现生态恶化现象,如气候趋干,旱灾增多;有些耕地遭到不同程度的风蚀;丘陵水土流失加重;珍稀动物减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