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首先是一部丛书的名字,一般又被称为《周易》。八卦【1】、六十四卦是《易经》的主要内容,也是《易经》的主要组成形式。八纯卦每卦由三个爻组成。六十四卦是由八纯卦两两相叠而成的。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画、卦名、卦辞、爻辞组成。
《易经》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从乾卦开始到离卦共计三十卦,下经从咸卦开始到未济共计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上经多讲自然现象,下经多讲人事社会。
《传》一共由七部十篇组成,分别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杂卦》和《序卦》。古人把这十篇“传”称作“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又来解释和理解“经”的内容的。
《彖》是专门对《易经》中的卦辞与卦名的解释,彖字的本义就是换一种说法的意思。主要从三个方面解释卦义:或以卦象象征万物释卦义,或以义理、德才释卦义,或以爻象在卦中的地位释卦义。
《象》是专门对《易经》中的卦名及爻辞的解释,实际上它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解释。《象》,分为《大象》和《小象》两部分。说明卦象的称为“大象”,说明爻象的称为“小象”。
《文言》是对乾、坤二卦的进一步解释,通过对《文言》的阅读,可以从更深的角度上理解与认识乾、坤二卦的含义。
《系辞》是易传十篇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它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它是学易的必读之篇。它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的全面、系统的说明。《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解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
《说卦》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说卦》亦称《说卦传》,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对《易》的整体概论;后半部分解释八卦的性质、方位、象征意义以及重卦的由来。
《杂卦》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排列成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挂,从卦形中看出卦与卦之间的关系,与《序卦》相互补充印证。
《序卦》则是讲述了六十四卦卦序排列的道理。《序卦》亦称《序卦传》,从天地万物说起,以“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来说明乾坤两卦居于首位。又以万物生长的过程、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物极必反、相反相生的运动规律等解释其他各卦的相互关系,说明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以两卦为一组,用对立统一思想,试图将六十四卦建立起因果关系链。
关于《周易》的周字,有很多说法。总的来说,有这样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周”是“周全、周普、周遍”之意,即“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也就是讲易的普遍性,即易无所不在的意思;一种说法是说“周”是“周族”的周,也就所是一个部落的名字,也可以说是一个地名,因为一个部落居住在一个地方;另一种说法是说“周”是周朝的周。一般说来“周”是周朝的周被广泛地所接受,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周易》的周就是年代也就是朝代的意思。
关于《周易》的易字,同样也有很多说法。通常来讲,有的说,“易”就是日与月的意思,因为易字就是日与月重叠在一起形成的;有的说,“易”就是蜥蜴的蜴,由于蜥蜴因环境而改变其颜色,曰之易;也有的说,“生生之谓易”,意为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变动不居。易也有一名三的说法,即不易、简易、变易。变易就是一切事物与现象都存于变化之势;简易就是虽然一切事物与现象都是变化的,但存在一个简化的模式;不易就是相对处于不变之势。其实就今天我们对《易经》应该需要更高一个层次的理解,“易”就是相互不能摆脱的、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关系,即“易=变化的相互关系”。当“易”被引申为变化的相互关系时,“不易”就是这种变化的相互关系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也就是处于通常人们所理解的相对静止状态,变化还不足以引起相互关系作调整或较大调整;“简易”就是这种变化的相互关系处于一种亚稳定状态,可以说是简单的变化,简易揭示了事物的规律“;变易”则是这种变化的相互关系处于一种非稳定状态,无论是表象还是内涵都有较大变化。易所涵盖的三层意思“不易、简易、变易”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的根本方法,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这样的。对于人们来说未解的对象就是易,而人们研究与思考未解对象的起点和着眼点就是不易,人们对于从不易出发研究易所得出的结论、道理、方法等就是简易,人们掌握了简易就可以适应易。
注释:
【1】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供占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