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原大战
4986000000025

第25章 桂系(八)统一之路5

击败沈鸿英

就在这时,驻粤桂军总司令刘震寰动了回桂主政之念。这刘震寰在1922年12月响应孙中山号召,下广东驱逐陈炯明,此后一直留驻粤东,被孙中山任命为“建国桂军总司令”,其所部兵力约万人左右。刘震寰在广东,依仗实力,为所欲为,作威作福。他在地方垄断税收,恣意搜刮,据为己有,却从不给士兵发饷。有时官兵闹饷,他就说:你们有枪,还怕没有饷?只是他名义上隶属于孙中山的革命政府,受到革命政府的种种限制和束缚。而且刘部长期部署在东江一带,那里条件艰苦,官兵多有思乡之念。刘震寰见陆荣廷垮台,沈鸿英正与李、黄、白兵戎相见,正是打回广西、执掌桂政的好机会。他多次向孙中山提出回桂的请求。孙中山见刘离意坚决,又由于刘部在广东胡作非为,不好约束,就同意了刘震寰的请求。

1924年11月,孙中山离粤北上前发布命令,任命刘震寰为广西省长,令其率部回桂,稳定广西局势。刘震寰得到孙中山的任命后,就积极作回桂的准备工作,以便早日实现执掌桂政的愿望。他一面派他的师长严兆丰等人返回广西,向各方面进行疏通,为他返桂执政铺平道路;一面自导自演,串通旅粤桂籍国民党人苏无涯、梁烈亚等,借旅粤广西同乡会名义,公开致电,敦促他尽早回桂上任,以造成回桂声势。

当时,驻粤滇军第二军军长范石生也打算率部取道广西回滇,驱逐唐继尧。于是刘又与范石生相约同行,并彼此商定:“刘回桂范助之,范回滇刘助之。”

刘震寰的回桂计划,首先遭到了李、黄、白的强力抗阻。他们十分清楚,刘震寰是老同盟会员,资格老、地位高,多年在广东驻防,与广东革命政府的关系密切。可以说,刘震寰一切方面都比他们强。这样一位军头回到广西,今后如何与之相处呢?眼下对付一个沈鸿英已不容易,要是再让刘震寰回来,那还有李、黄、白的位置吗?可是,刘震寰回桂是得到孙中山同意的,刘的广西省长的头衔又是孙中山任命的,公开拒绝刘震寰回桂,就会失去道义。于是他们采取了“明迎暗拒”的方法。表面上,他们向广东发出电报,以十分恭顺的措辞,欢迎刘震寰回桂主政;暗地里,他们却唆使省议会、县联会等团体出面,让这些团体去电劝阻刘的行动。10月24日,当刘刚刚进行回桂活动时,广西省议会在李、黄、白授意下,即公开发出通电声明:“自今以后,无论何省军队,借何种名义,均不许侵入桂境,重祸桂民。即本省在外各军,非经与省军民长官接洽妥协,亦不得率队回桂。如有不恤人言,希图破坏者,誓合全省人民,悉力拒绝,成败利钝,在所不计。”这份措词激烈、态度强硬的电报,显然是针对刘震寰,包括企图假道广西回滇的范石生而发的。李、黄、白为预防刘震寰伙同范石生强行回桂,还进行了军事部署。他们在11月间将主力部队调集到梧州一带布防,又商请李济深等人,将驻在梧州附近的粤军主力调到肇庆、封川一带,以隔断刘、范两军西上的通路。另外,为防意外,李、黄、白还派其代表廖百芳赴云南与唐继尧联络,和唐结成反范、刘同盟。

为了加强与广东革命政府的联系,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更好地在政治上与刘震寰、沈鸿英对抗,黄绍竑在11月下旬亲赴广州,广泛进行活动,与元老们多所联系,让他们了解广西政情。一到广州,黄绍竑就遭到陈天泰的袭击,幸而逃脱。11月24日,代行大元帅职权的胡汉民,以孙中山的名义任命李宗仁为“广西全省绥靖处督办”,黄绍竑为会办。26日,黄绍竑办理了加入国民党的手续,由廖仲恺、许崇智介绍,胡汉民监誓,在中央党部礼堂宣誓入党。返回广西后,李、黄、白按孙中山的意见,取消了“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名义,打出了“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公署”新招牌。军队重编为两个军,李宗仁兼第一军军长,黄绍竑兼第二军军长,白崇禧任督办公署参谋长。这样,李、黄、白在政治上就取得了与刘震寰(建国桂军总司令兼广西省长)、沈鸿英(广西建****总司令)同等的地位,他们与广东革命政府的关系也进一步密切了。

原来名不见经传的李、黄、白,竟然如此极力抗阻刘震寰的回桂计划,这使刘震寰极为恼怒。但返桂时间必须重新选择,至少现在还不是回桂的好时机。于是,他进一步开展活动,并加紧勾结沈鸿英。他密令已派回广西活动的代表严兆丰前往贺县谒见沈鸿英,磋商合作计划。同时很大方地送给沈鸿英10多万发子弹,挑动沈鸿英速向李、黄、白开战。

陆老帅成了历史,沈鸿英去了一大强敌,但现在他的日子也不好过。李、黄、白与李济深结盟,随时准备与沈决战。沈要单独对付他们,的确有些势孤力单。现在刘震寰愿意与其合作,自然是求之不得。于是,沈除了发电给其驻广州代表邓士瞻,令邓敦促刘震寰回桂就任省长职;还另派两名代表赴广州,一面向刘报聘,一面又与刘的盟友范石生联络。沈鸿英的代表与刘震寰、范石生几经磋商,最后终于确立了沈、刘、范的三角同盟关系。其所订盟约为:“范、刘助沈扑灭黄绍竑、李宗仁,成功后沈予范假道回滇,及刘回桂任省长。”沈、刘、范三角联盟的形成,助长了沈鸿英的气焰,促成了沈进攻李、黄、白的决心。

陆荣廷垮台后,陆氏地盘多为李、黄、白联军所据,梧州、浔州、玉林、南宁、龙州、百色、庆远、柳州等广西三分之二以上的地方,精华荟萃之地,多为其所有。沈鸿英则占据桂东北的桂林、平乐两属,占居战略有利地势。虽说在地盘上,联军优于沈鸿英,但在兵力上,沈鸿英军却多于联军。当时,沈军已达2万人以上,而联军只有部众1万余人。因为联军身后还有李济深,故从总体方面来看,两军实力基本上旗鼓相当、不相上下。

李、黄、白联军与沈鸿英最初都属陆荣廷部,后来又都与孙中山和广东革命政府有关系,但两军的差异却很大。至少联军的部队以军官学校毕业生为骨干,平时训练有素;而沈鸿英军则是以绿林好汉为主体,本身军纪松弛。两军不仅缺乏合作基础,而且彼此对立情绪很大。后来李、黄、白与沈鸿英联合推倒陆荣廷,这并不表示双方诚意合作,而只是一时的相互利用。对于反复无常的沈鸿英,李宗仁一直深恶痛绝。黄绍竑虽然一度充当过沈的旅长,但那也只是为了夺取梧州地盘的权宜之计,时机一成熟,他就起义讨沈,与粤军夹击沈军。在李、黄、白看来,沈鸿英是旧桂系军阀的余孽变种,以消灭军阀、统一广西为目标的李、黄、白联军,早就确立了先陆后沈策略。陆荣廷既倒,沈鸿英也就成为他们在广西最后要消灭的对象。沈鸿英对黄绍竑、白崇禧的梧州起义也一直记恨在心。此时李、黄、白联合,与之对抗,成为他统治广西的惟一障碍。因此,他也必欲将李、黄、白去之而后快。所以,陆荣廷倒台后,李、黄、白与沈鸿英发生争斗,乃是势所必然。只是双方还没做好战争准备,特别是沈鸿英方面,子弹异常缺乏,正派人前往广州筹集,因而大家都装出愿意和平解决的样子,以迷惑对方,争取时间。

10月中旬,沈鸿英派代表秦献珠到省会南宁,宣布该军对解决省局势问题的两点宗旨:沈军与联军为民意而战,现桂局底定,此后一切庶政,悉为民意为依归;关于吾桂最高问题,沈将军表示决意让贤,

任凭人民公决。沈鸿英以这一高调宣传,表示其和平“诚意”。他还授意其部将邓瑞征、邓右文两师长,致电李宗仁、黄绍竑,要求尽快召开和平会议,解决双方争端问题。沈本人为了表示“决意让贤”,对政事“持消极态度”,移居贺县私邸,所有军事,概由邓瑞征主持。大有从此不问世事,终老是乡之意。

联军方面为了迷惑沈军和争取人心,不仅也高唱“和平”调子,还将之付诸行动。他们向沈军发出邀请,请沈军派代表到浔州(桂平)参加和平会议。沈方也不含糊,接到邀请后立即同意。沈鸿英派其前敌总指挥邓右文率一师之众前往参加会议。李、黄、白方面的代表则是善于辞令而又足智多谋的白崇禧。10月22日,李、黄、白与沈鸿英的“广西和平会议”(也称“广西善后会议”)在浔州开幕。会议期间,联军代表白崇禧与沈方代表邓右文进行了讨价还价的谈判。沈方提出,柳州原是他们从陆荣廷手中夺得的,联合讨陆时,联军曾答应划柳州给他们,因此柳州应归沈方。联军方面因没作好战争准备,不宜过早决裂,便作出让步,答应将柳州还给沈军。以后,沈方又以他们兵多地少、难以生存为理由,要求重新分配地盘。这样一来,白崇禧就不再退让了。于是,双方代表陷入了激烈的争吵之中,直到11月11日结束。历时20天左右的会议基本上无果而终。黄绍竑后来回忆说:“浔州善后会议,双方都是无诚意的,双方都借此做好作战的准备。”

浔州会议没有也不可能解决李、黄、白与沈鸿英之间的根本问题,即由谁来掌握广西的最高统治权的问题。会议结束之后,李、黄、白将柳州归还给沈鸿英,使他们的矛盾冲突得以缓和一时,但矛盾的症结依然存在。以后,刘震寰企图回桂主政,唐继尧又有假途赴粤之举,逼使沈鸿英必须提早解决李、黄、白联军,以免广西落入他人之手。

1924年12月1日,沈突然在柳州宣布就任“广西建****总司令”。沈的广西建****总司令一职,原是2月底他再度投靠孙中山、准备回师广西讨伐陆荣廷时由孙中山任命的,但他一直未宣布就任。现在突然宣布就任此职,其用意无非是想在政治上争取主动,为讨伐李、黄、白制造依据。因为既然广西建****总司令一职是孙中山任命的,现在他已正式就任此职,那他就可以以正统的广西最高军事领袖自居,并以统一广西军权为由,要李、黄、白服从他的领导和指挥。如果对方拒不从命,他就可以违抗军令为理由,名正言顺地出师讨伐李、黄、白了。

李、黄、白自然知道沈鸿英的阴谋,他们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在沈宣布就任广西建****总司令之后两天,即12月3日,李宗仁、黄绍竑也匆匆忙忙在南宁宣布就任前不久胡汉民以孙中山名义委任的广西全省绥靖处督办、会办之职。李宗仁接着通电宣布,将其原来的广西定桂讨贼联军总指挥部以及定桂讨贼联军的名义和番号一律取消,改编为广西陆军第一军、第二军。这样一来,李宗仁也取得了正统的广西最高军事领袖的资格,而其统率下的军队也俨然成为正统的广西陆军部队了。

沈鸿英见李、黄、白不肯就范,于是实行他的第二步计划,发动军事讨伐。12月27日,他在平乐进行军事动员,准各向李、黄、白进攻。接着,他按当初陆荣廷占领桂林的故伎,以“派队出巡”、“收束军队,问民疾苦”为借口,令其子沈荣光由平乐率部队南下昭平、贺县,向梧州进军。他还通电各方,列举黄绍竑的“六大罪状”。这“六大罪状”是:通款林虎;违抗命令;拒刘震寰长桂;截定桂枪弹;变卖国产;究拮梧民。他警告黄绍竑及李宗仁、白崇禧说:如不警悟,当即声讨。

沈鸿英的动向早在李宗仁等意料之中。在讨伐陆荣廷的战事接近尾声时,李宗仁已密将所部主力由南宁方面调赴浔、梧一带备战。鉴于沈鸿英咄咄逼人,且已派军南下,进逼梧州,他们知道战事已不可避免,于是急忙由梧州调兵北上,将主力集结于梧州以北地区,准备抗击沈军。

从1925年1月上旬起,沈军与李、黄、白的部队已在抚河方面的马江、勒竹间发生小接触,但直至1月中旬,尚未发生大的战斗。

1月下旬,唐继尧以防堵驻粤滇军范石生回滇为名,调遣大批滇军集结滇桂边境,准备进入广西。沈鸿英已在此之前秘密与唐继尧联系,支持唐过境去粤,唐支持沈消灭李、黄、白部。沈见滇军业已行动,以为时机已到,而且这时他已做好了战争准备,于是未等滇军入境,便迫不及待地摆开阵势,向李、黄、白发动进攻。他兵分三路:左路由沈荣光指挥,率沈健飞、沈鸿飞、沈恩甫、沈秀廷、沈国治、邓竹林等部由昭平、贺县、信都攻梧州。其中沈荣光率主力由昭平沿抚河南下,攻梧州的正背面。另以沈健飞、邓竹林两部由贺县、信都攻梧州的侧背;中路由陆云高指挥,率所部及张希栻部由蒙山攻濛江、江口。其中陆云高率主力攻濛江,张希栻部攻桂平县属的江口;右路由邓右文指挥,率所部及邓瑞征一部自柳州攻武宣、桂平。总指挥邓瑞征率所部主力驻柳州,以策应右路。沈鸿英本人率其直属部队驻平乐,以策应左、中两路。

其实,沈鸿英是在声东击西。他在左路大张旗鼓地制造声势,摆出从正面南下进攻梧州的姿态;实际上他的主力部队集中在右、中两路,企图首先袭取李、黄、白在大河的战略要地桂平、江口和濛江,以截断李、黄、白集结在梧州的部队主力的退路及大河的交通联系,待得手后,右、中两路再与左路兵力夹攻梧州。

面对唐继尧滇军即将入境和沈鸿英大举进攻的严重态势,李、黄、白决定对滇军和沈军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具体做法是,趁滇军大部队尚未进入广西之时,先集中力量,速战决,待把沈军消灭之后再回头对付滇军。李宗仁、黄绍竑、李济深还以粤桂联军指挥官名义,在梧州发布布告,声讨沈鸿英,历数沈的罪状。联军并准备于1925年1月31日下达总攻令。

1月28日,李宗仁在桂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黄绍竑、白崇禧从梧州带来了与粤方李济深等已初步拟就的作战计划。该计划认为,沈氏此次用兵,必自其老巢南下,志在夺取梧州。我方当以梧州为轴心,分两路进击沈军:一路由夏威纵队联合粤军陈济棠部向信都、贺县方向攻击,另一路由白崇禧指挥一、二两军主力,集中江口、平南、蒙江一带地区,指向蒙山出荔浦,与陈济棠一路会合后,续攻平乐与桂林,柳州方面则留少数兵力由李宗仁督率固守。李宗仁听完黄的报告后认为,沈氏之志不在夺取梧州,而重在大河(浔江)中游,腰斩我军。他以主力据大河,借此截断邕、梧,使我方首尾不能相顾,而后左右开弓,先肃清大河上游,攻取南宁,再顺流东下,占领梧州,以竟全功。既如此,我应采取的策略,在于迅速抓住沈军主力而消灭之,不在争一城、夺一地。如仅以捣沈氏老巢为功,听任其计划实现,后果不堪设想。李并认为:现屯集柳州的二邓(邓瑞征、邓右文)是沈部主力,而作为浔州的屏障,柳州的咽喉,又为邕、梧中枢的武宣,是一个关键所在,如果柳州沈敌先我一步占领武宣,我军攻蒙山、荔浦的后路即被截断,梧州、南宁也就旦夕不保了。然而,由于当时的判断并没有情报作为根据,李宗仁的分析在会上没得到响应。

黄绍竑认为,作战计划已拟定,部队有些已出发,若重新布置,肯定困难重重。因此他认为不能顾虑太多,仍坚持按原计划行事。会后,李宗仁左思右想,认为照此用兵,败亡立至。当时黄已赶回梧州指挥部队,李留下准备赴平南的白崇禧,细细剖陈利害得失,坚决主张变更作战计划。白在经过认真考虑后,完全赞同了李的分析,表示“事不宜迟,我们现在立即遵照你的计划,全盘重行部署”。于是他们重新进行部署,并去电向梧州方面作出解释,命令已经出发江口、平南方面的各纵队,立即由电话改调武宣集中。全军分三路迎击沈军,其战斗部署是:右路由粤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陈济裳率所部及粤军第三师一部和联军的夏威纵队,自梧州、怀集向昭平、信都、贺县进击;中路由俞作柏率所部及黄超武部自濛江向蒙山、荔浦进击,然后与右路会师攻桂林;左路由李宗仁、白崇禧亲自指挥部队主力吕焕炎、钟祖培等部,自桂平和江口向武宣攻击前进,然后与迁江方面的李石愚部会攻柳州。黄绍竑、李济深留驻梧州,策应各路。考虑到武宣目前守备空虚,白崇禧自告奋勇,亲率卫队三、四十人,与纵队司令钟祖培带上一个连,共200多人的队伍,连夜乘轮船沿柳河上驶。李宗仁率大部队随后跟进。李宗仁对全盘作战计划的这一果敢变动,从根本上决定了即将展开的一场残酷大战的结局。

白崇禧、钟祖培于30日中午到达武宣。这里仅收编的400多未经训练的地方军守城,装备也极差。白崇禧一到,立即到城外察看地形,准备依地势设防。谁知这时沈鸿英军右、中两路已于1月29日同时出动,偷偷连夜南下。白崇禧正在察看地形,邓右文率领的沈军右路军4000余人,漫山遍野而来。白崇禧急忙命令士兵原地卧倒,将两挺重机枪并排对准敌军扫射。但沈军从正面和侧背蜂拥而来,白崇禧见众寡悬殊,稍为抵抗,即率部杀出重围,撤回武宣县城坚守,以待援兵。沈军将武宣重重包围,奋力攻击,大叫“活捉白崇禧”。好在沈军连夜行军,加上激战,人困马乏,想这白崇禧已是瓮中之鳖,于是埋锅造饭,打算饱餐一顿后,再一鼓作气拿下武宣城。白崇禧在城头组织防卫,见敌军攻势减弱,又听到犬吠猪叫之声乱成一团,知道沈军正准备炊食。他当机立断,提出重赏,挑选敢死队百余人,等到沈军饭菜正熟、拿碗用餐时,突然打开东、西两门,敢死队鸣枪呐喊,分两路杀进沈军阵中。沈军没想到对方此时竟敢突袭,毫无提防,丢下饭碗,仓促应战,军阵混乱不堪。数千人大军,竟被百多名敢死队冲得七零八落,后退了10多里,才勉强立住阵脚。敢死队俘获沈军50多人,缴获枪支100多,凯歌返城。为了防止沈军夜间攻城,白崇禧发动团练、县民,携带各种油类、棉纺织物等,装成许多油灯,用竹竿伸出城头外,照耀四方。沈军见城内如此举动,知有准备,也不敢夜战。天亮后,沈军再度攻城,白崇禧一面坚守,一面时不时派队出城逆袭,使沈军无隙可乘。下午,李宗仁率主力6000人赶到武宣。城军队一见援军,士气大振,立即开城出击,与李宗仁部夹击沈军。沈军退至武宣郊外的二塘,被李、白部队追上,于是两军在二塘展开大战。双方都是主力部队,冲锋肉搏,屡进屡退,打得难解难分。李宗仁、白崇禧都亲冒炮火,在最前线指挥督战。2月1日,李石愚纵队由贵县开来,在敌右翼隔河吹号呐喊射击助战,联军士气更振。沈军本已支持不住,见对方援兵大至,战线顿时动摇,全线崩溃,急往黄茆逃窜;李、白率部追至黄茆,沈军又退往石龙。3日晨,两军又在石龙激战两小时,沈军再度惨败。

至此,沈军右路军再不敢抵抗,官兵争先恐后地向柳州溃退。与此同时,邓瑞征由柳州派到来宾企图扰乱李、白后方的邓耀坤旅千余人,也被李、白的李石愚纵队击败,退回柳州。李、白部占领石龙、象州。接着俞作柏部攻占了蒙山、荔浦。邓瑞征、邓右文成了惊弓之鸟,于6日夜间自动率残部逃离柳州,取道雒容、鹿寨拟逃往桂林。7日他们到鹿寨时,恰与由石龙经象州、头排、四排直趋桂林的李、白部队主力相遇。略经交锋,二邓即率残部往中渡方向退却。9日晨,李石愚部占领柳州。

随后,李、白率左路军主力,携带数日干粮东进,从象县、修仁瑶山边缘,越三排、四排,沿崎岖山路,直逼桂林。沈军完全没想到李、白会选择这条路进攻,当李、白部队到达离桂林不远的良丰时,沈军还在聚赌。等到发现时,李、白已绕过良丰。沈军只有仓皇逃命了。

中路濛江方面,陆云高率领的沈军3000多人进攻太平圩,张希栻部沈军千余人进攻桂平县江口,分别与联军中路军俞作柏、黄超武部激战。陆云高部败退均常,俞作柏部紧追不放,在均常又大战5个小时,沈军溃逃。江口沈军也被击败。沈军分向昭平、蒙山溃退。俞作柏部乘胜追击,由蒙山、荔浦直攻平乐,两军大战于栗木圩,激战两天两夜之久,彼此伤亡十分惨重。最后沈军被迫撤退,其残部往富川、钟山方向逃走。联军俞作柏部缴枪千余,俘沈军数百人。不久,俞作柏部入据平乐。

这时,李宗仁、白崇禧率领的左路军主力已到达桂林附近。于是俞作柏率中路军由平乐出发与李、白会攻桂林。白崇禧在将军桥一带亲自侦察地形,布置炮兵阵势,沈军在其对面也有机关枪阵地,双方曾有激烈的战斗。李、白军得到炮兵的掩护,渐渐迫进桂林城,并向南门西门发起进攻。当时沈军在桂林的兵力本来就不太多,已无力守城。稍经接触,沈军便从北门往钟山方面溃退。23日,李宗仁、白崇禧率部进驻桂林。沈鸿英逃离桂林前,曾约请桂林绅商话别。他痛悔地说:“我沈鸿英十余年来,带兵数万,横行桂、湘、赣、粤四省,谁亦莫奈我何,初不料今日竟败于几个排长出身的小子之手。”真有项羽乌江战时“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之谓。

占领桂林不久,白崇禧即奉家长之命,与马佩璋结婚。马佩璋是广西桂林人,回族,出生于诗礼之家,肄业于桂林女子师范。马佩璋年轻时是有名的桂林美人,长得亭亭玉立,秀外慧中,品学才貌兼优。因此,上门说媒者很多。但马佩璋的父亲马维琪看不起那些纨绔子弟,加上还有回教非教门不通婚的规矩,马小姐一直待字闺中。最后,马维琪看中了平桂新派将领、也是回族的白崇禧,请人作伐,成就了这一桩美满姻缘。其时白崇禧32岁,马佩璋22岁。

梧州方面,因沈军暂取守势,粤桂联军于是主动进攻,在龙窝渡大败沈健飞、邓竹林部沈军后,占沙头、官潭、昭平。15日,联军分路合攻贺县,在离贺县城约8里的水池塘击败沈军。当天,陈济棠部占领贺县。

白崇禧并没有在儿女情长中度过蜜月,不几天后即率部追歼沈鸿英残部。沈鸿英带领退到富川、钟山、八步一带的残部两三千人向广东连山逃去。接着,沈通电宣告下野。但是,沈军残部总共还有六七千人之多。其中一部分为邓瑞征、邓右文带领,先在中渡附近集结,后辗转逃至湖南的新宁、武冈、城步一带。另一部分为陆云高、沈荣光部和沈鸿英的直属部队,分散在湘桂粤边境的江华、永明、桂岭、连山等处。

后来当唐继尧滇军大举侵入广西,李、黄、白主力部队西调时,两股沈军残部乘机反扑,并曾一度重占桂林、平乐。白崇禧家属均受到残害,马佩璋逃进德国人所办的医院中,才得幸免。为了彻底消灭沈军,李宗仁、黄绍竑派白崇禧率领夏威、俞作柏、吕焕炎、钟祖培等部前往进剿,并派代表到湖南请赵恒惕派兵在湘桂边境帮助堵截。白崇禧收复桂林后,跟踪追击。沈部残军退入临桂、古化交界的山区,扼险而守。

白崇禧见此地大山森然,道路崎岖,易守难攻,于是散布谣言,称一旦滇军入境,大军即行南撤,并将军队逐渐后退。但随即,后退的军队乘夜再进,潜伏于两侧的丘陵地带,引诱沈军下山。沈军以为联军已退,立即下山,准备尾随袭击。这时,白崇禧兵分三路,将沈军包围于两江圩。沈军知道中计,仓皇撤退。但他们的命运确实很糟,刚刚开始退却,恰遇山洪暴发,两江河水猛涨,浮桥被洪水冲断。沈军无路可逃,200多人被当场击毙,淹死者不计其数,还有700多人被俘。由伍廷飏率领的梁朝玑、苏祖馨、徐启明等另一路联军,进剿韩彩凤、郑右文,在宜北地区击毙郑右文,由三江将韩彩凤逼入湖南。到6月间,沈军残部已基本被肃清。

此后一年多,沈鸿英本人东躲西藏,到处流窜。联军悬赏2万元,画影图形四处缉捕,始终没能捕获到。这沈氏土匪出身,是当地的地头蛇,熟悉地理环境,深藏不露。时间一长,联军也就放弃了。1926年9月,沈鸿英乘人不备,逃离广西,赴香港过起了流亡生活,并在港定居。那一天,当西江客轮下驶,过了三水,开往香港时,船上一彪形大汉忽然从人丛中站起,把胸脯一拍,大声说道:“老子就是沈鸿英,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哼!不怕你李宗仁、黄绍竑如何凶狠,还有白崇禧会用计谋,画影图形捕捉老子,老子还是跑了。哈哈!”沈鸿英的土匪本性,一时成为各报的花边新闻。

随着沈鸿英势力的被消灭,即整个旧桂系的势力的覆灭,旧桂系统治广西的历史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