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先锋
5626400000039

第39章 对付雷达的“杀手锏”

在现代战争中,雷达像人的眼睛一样,警惕地搜录和监视着来袭的飞机和导弹等各种空中目标,然后引导高射炮和导弹将目标击毁。为了打瞎敌方的这类“眼睛”,在电子战技术领域,除了利用电子干扰手段来降低或削弱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即对其进行软压制外,还有一种更直接、杀伤力更强的对抗手段,即使用某种武器装备将敌方的电子设备彻底摧毁,故通常将其称为电子战的硬杀伤手段,或称“挖眼”战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对敌方电子设备的干扰难度越来越大,因此,采取这种硬杀伤手段就显得更为重要。

反辐射导弹是实施“硬摧毁”的主要武器。所谓反辐射导弹,就是自身不辐射电磁波,也不用照射雷达对目标进行照射,只是利用敌方雷达等电磁目标所辐射的电磁波,进行自行导引,专门用于摧毁敌方雷达及其载体的导弹,故又称为反雷达导弹。这种导弹属于一种精确制导武器,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电子防御武器,因为它不仅是由敌方电子设备制导,而且它的攻击目标也是敌方的电子设备及其载体。反辐射导弹通常由导引头、战斗部、控制系统和发动机4个部分组成,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当载弹飞机被敌方雷达跟踪后,导弹导引头内的高灵敏度宽带电磁信号接收机立刻接收该雷达的电磁波,并利用其辐射的电磁波束能量及其寄生辐射电波作为信号源,通过控制系统捕获和跟踪敌方雷达发射机,导引导弹飞向目标,并将其摧毁。

反辐射导弹主要用于攻击敌方警戒雷达网、防空导弹的制导雷达、炮瞄雷达和舰载雷达。它的飞行速度高,一般为2~3马赫;射程比较远,可达20~60公里,能在遭敌防空导弹攻击前抢先摧毁敌方雷达。攻击目标通常是预先设定的,发射前要对目标进行侦察,测定其坐标和辐射电波的参数,当目标处于导弹有效发射区时即可发射。攻击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中高空攻击法。载机在中高空飞行,获取敌方地面雷达的工作频率和各种电磁辐射信息,在离雷达站一定距离外进入雷达波束,发射导弹,然后继续向前,为了防止敌方雷达因发现有来袭导弹而关机,载机可掉转航向再次进入敌方雷达波束之内,吸引敌雷达保持开机状态,掩护己方反辐射导弹进行攻击。反辐射导弹则以被动雷达寻的方式,以敌方雷达辐射波为导向,对目标实施攻击。二是低空攻击法。载机在低空飞行,并在敌方雷达作用距离之外发射导弹。导弹先在低空水平飞行一段距离,然后进入敌方雷达作用范围,按既定程序升到弹道顶点,沿敌方雷达辐射的电磁波导向目标。

世界上第一种反辐射导弹是美国的AGM—54A“百舌鸟”空对地导弹,它于1964年开始装备美国空军,其制导方式为被动式无线电寻的制导。装有这种导弹的飞机,一般先在地面防空火力有效射程外盘旋飞行,引诱地面雷达跟踪,以便测定其位置。当地面雷达转入自动跟踪状态时,飞机进入雷达波束,经瞄准后在选定的距离、高度上对雷达发射导弹。

但是,第一代反辐射导弹上缺少目标信息的记忆装置,如果目标雷达突然关机或改变频率,都有可能摆脱导弹的攻击。

1968年,美国研制出第二代反辐射导弹AGM—78“标准”反辐射导弹。这种导弹中装了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目标识别和捕获系统,既使被跟踪的辐射源突然关闭,仍能沿着原来的航路导向目标。

1982年,美国又研制成功了第三代反辐射导弹AGM—88A“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该导弹的被动寻的器灵敏度很高,不仅可在载机的雷达系统捕获目标后按照发射控制计算机的指令对目标进行被动寻的,而且可在不给指令的情况下自主地捕获目标,自动寻的攻击。它设有识别装置,即使人为地设置假目标对它进行欺骗,它也不会上当。另外,更重要的是它还设有记忆装置,只要敌方地面雷达开过机,它所辐射的电磁波便可被导弹接收机接收,经数据处理后变成控制指令,锁定目标,即使目标永远关机,它仍能击中目标。

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十分重视反辐射导弹的发展。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反辐射导弹作为一种电子战武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