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5868500000111

第111章 国家教委部署“燎原计划”

“燎原计划”是一项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推动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宏大工程。1988年8月29日至9月1日,国家教委在河北省南宫市召开了实施“燎原计划”工作会议。会上宣布:全国500个县的1500个乡开始实施国家教委制订并经国务院批准的“燎原计划”。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业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不高,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低,有70%的现成的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全国仍有2/3的中、低产田;每年因防疫不好而病死的牲畜高达10%。因此,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是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之一。目前,我国农村已具备相应的智力基础。大多数地区的乡、村都有中学或小学,不少地方还建立了职业中学、农民中专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学校的教师有27万多人,普通中学教师有220多万人,普通小学教师有480多万人,同时,还有在乡的初高中毕业生1.2亿多人。这是农村一支很重要的文化科技力量。近几年来,各地涌现出一批教育为当地建设服务、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典型。为了有计划有组织地总结推广这些成功的经验,把“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落实到实处,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国家教委提出了“燎原计划”。

“燎原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做好普及义务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村各级各类学校智力、技术的相对优势。积极开展与当地建设密切结合的实用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大批新型的农村建设者,并积极推广当地实用技术为主的试验示范、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燎原计划”的目标是:“七五”期间将在全国500个县内建设1500个实施“燎原计划”的示范乡。主要布局在农业规模经营试验区、国家重点开发农业资源的地区和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八五”期间争取扩展到全国大多数县,使1万个乡达到示范乡的水平。示范乡要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思想要端正,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建立稳定的生产劳动基地;教学内容要改革,适当增加乡土教材。示范乡还要做到扫除青壮年文盲,建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对在乡初、高中毕业生要进行有效的技术培训。乡的教育设施要综合利用,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示范乡要确定推广适用技术的具体计划,力求通过适用技术的运用,使乡的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有明显的提高和发展,农民人均收入有较大的增长。

“燎原计划”立足于大面积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农村吸收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这样做,将大大加快先进的实用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推广,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施“燎原计划”,是使“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落到实处的重大步骤。它要求教育和经济密切结合,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进一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思想、文化、技能的素质。这将促使各地端正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加速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克服教育脱离实际的倾向,从而把教育质量提到新的高度。实施“燎原计划”,不仅会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还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量事实已经证明,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思想、文化、技术素质一旦提高,就会自觉起来荡涤种种不讲科学、不讲文明、封建迷信以及一切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相符合的落后意识和陈规陋习。实施“燎原计划”,是把“治愚”和“治穷”、发展教育和发展经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