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事详解(近代卷)
5868500000112

第112章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进入80年代,邓小平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进一步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早在解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科学研究是一项基本建设,在这方面的投资就叫基本建设投资。明确地把科学研究纳入到国民经济中具有产出意义的基本建设范畴,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原理。1975年在我国科技事业遭受到严重摧残和破坏的情况下,邓小平敏锐地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亲自抓了当时处于半瘫痪、半取消状态的科研机构的整顿工作。同年9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时,肯定了其中关于“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的观点,并强调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研必须走在国民经济的前面。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等著名论断,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和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的产生的事实,系统地阐述了这一观点。全国科学大会以后,特别是科技体制改革以后,邓小平对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讲的次数越来越多,份量越来越重,提醒全党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邓小平最终为科学技术定位是在1988年9月5日。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指出: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月12日,他在一次听取汇报的会议上又说: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认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20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20年,后果不堪设想。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又一次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变革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性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虽然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并把它纳入到生产力的范畴来认识,也比较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但受时代的局限,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没有进一步的深化。邓小平在当代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从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进行了深刻的再认识,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我国明确了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加速生产力发展的正确道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邓小平站在时代高度,敏锐地洞察科学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趋势,大胆而鲜明地提出的。它的提出,有其充分的客观依据。

(1)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因素,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邓小平指出: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仅取决于体力的大小,更取决于智力的高低。科学化的劳动者具有的能力,远远超过普通人的能力,会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劳动工具的改革与创新,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不同时代使用不同的劳动工具,这是由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的。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和通过人们劳动加工成的原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不断发现、利用、改造、扩大劳动对象范围。劳动已不仅仅以自然物、半自然物为对象,更多的是用真正属于人类创造的全新材料、原料作为劳动对象。目前世界上各种材料已有几十万种,而新材料种类每年又以5%的速度在增长。世界上现有800万种化合物,每年还以25万个的速度在递增,这就大大拓宽了劳动对象。所以,一些专家认为,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达为: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学技术。从这一关系式不难看出,科学技术发展越快,生产力发展也就越快。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上升到“第一生产力”的位置。

(2)现代科学技术的明显超前性,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又一客观依据。邓小平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本世纪以前,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关系,往往是生产实际的需要刺激了技术的发展,是按照生产一技术一科学的顺序发展的,生产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在当代,生产、技术、科学的相互作用机制已完全逆转过来。科学理论不但走在技术和生产前面,而且为技术、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一技术一生产的发展顺序。现代科学技术这种强烈的超前性,决定了它的第一生产力地位。

(3)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证实,科学技术已处在“第一生产力”的位置上,主要表现在:产业高次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密化;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的贡献,本世纪初为5%一20%,本世纪中叶上升到50%,80年代上升到6096-8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力的作用。

(4)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体现。高科技及其产业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发展也深刻改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总之,高科技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所以,80年代以来,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已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高科技的作用,从经济发展来讲是生产力,从军事角度来讲是威慑力,从政治上来说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而论是推动力。因此,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不仅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正是依据这一理论,在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并且作为我国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始终不移地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可靠保证。